测试两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_常用的光缆4种测试方法介绍
通常我們在具體的工程中對光纜的測試方法有:連通性測試、端-端損耗測試、收發功率測試和反射損耗測試4種,現簡述如下。
1) 連通性測試:連通性測試是最簡單的測試方法,只需在光纖一端導入光線(比如紅光筆),在光纖的另外一端看看是否有光閃即可。連通性測試的目的是為了確定光纖中是否存在斷點。在購買光纜時都采用這種方法進行。
光纜測試
2) 端-端的損耗測試:端-端的損耗測試采取插入式測試方法,使用一臺功率測量儀和一個光源,先在被測光纖的某個位置作為參考點,測試出參考功率值,然后再進行端-端測試并記錄下信號增益值,兩者之差即為實際端到端的損耗值。用該值與F D D I標準值相比就可確定端-端損耗測試這段光纜的連接是否有效。操作步驟為二步:第一步是參考度量( P I )測試,測量從已知光源到直接相連的功率表之間的損耗值P 1;第二步是實行度量( P 2 )測試,測量從發送器到接收器的損耗值P 2。端到端功率損耗A是參考度量與實際度量的差值: A = P 1 - P 2。
3) 收發功率測試:收發功率測試是測定布線系統光纖鏈路的有效方法,使用的設備主要是光纖功率測試儀和一段跳接線。在實際應用情況中,鏈路的兩端可能相距很遠,但只要測得發送端和接收端的光功率,即可判定光纖鏈路的狀況。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在發送端將測試光纖取下,用跳接線取而代之,跳接線一端為原來的發送器,另一端為光功率測試儀,使光發送器工作,即可在光功率測試儀上測得發送端的光功率值; 在接收端,用跳接線取代原來的跳線,接上光功率測試儀,在發送端的光發送器工作的情況下,即可測得接收端的光功率值。發送端與接收端的光功率值之差,就是該光纖鏈路所產生的損耗。
4) 反射損耗測試:反射損耗測試是光纖線路檢修非常有效的手段。它使用光纖時間區域反射儀( O T D R )來完成測試工作,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導入光與反射光的時間差來測定距離,如此可以準確判定故障的位置。雖然F D D I系統驗收測試沒有要求測量光纜的長度和部件損耗,但它也是非常有用的數據。O T D R將探測脈沖注入光纖,在反射光的基礎上估計光纖長度。O T D R測試適用于故障定位,特別是用于確定光纜斷開或損壞的位置。O T D R測試文檔對網絡診斷和網絡擴展提供了重要數據。第一種方法和第三種方法較為常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测试两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_常用的光缆4种测试方法介绍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编译原理实验一预习报告
- 下一篇: php 字符串划线,php – 在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