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三层境界,你到哪层了?
蘇杰老師曾經提出過一個經典的Y模型理論,是關于需求分析的三種層次深度,今天的文章就來一起解讀下。
01 重新講講這個故事
各位產品人肯定都聽過那個著名的亨利福特的”更快的馬“的故事。
大致內容是這樣的:福特說如果問用戶需要什么,用戶肯定會說需要一匹”更快的馬“,福特說,如果聽用戶的,就不會有汽車的誕生了。
那下面這個版本的你聽過嗎?
假設亨利福特是某大型貨運公司的產品經理,接到一個任務就是負責提升該貨運公司的工作效率。
這天,福特來到一線做實地調研,他找到幾位師傅聊天,問到:”各位師傅,你們目前工作上感覺遇到什么問題了嗎?“
一位師傅說到:”現在的馬太慢了,你能否給我們找一些品種優良、年輕力壯的馬來?我們需要一些跑的更快的馬!“(觀點)
其他師傅紛紛應聲,表示同意。
事后福特確實發現這些師傅在運貨時,總是在馬槽里挑馬,甚者兩個人還為睜一只較好馬打了起來,目的就是想選一匹更快的馬來運貨。(行為)
福特于是好奇,就問一位師傅:”你們為什么需要一匹更快的馬呢?“
這位師傅答道:”當然是為了更快的把貨送到目的地啊,這樣一天就能多送幾單了“(目標和動機)
福特繼續問道:”多送幾單,然后呢?“
”然后就可以多掙點錢,或者早點下班,回去享受生活了,工作不就是為了好好生活嘛!“(人性和價值觀)
福特把這些全都記在本子上。
回去后,福特一邊看著本子,一邊想著解決方案,最終他給出了三種不同的解決方案。
方案一:針對師傅提到的“更快的馬”,解決方案是:尋找品種優良,年輕力壯的馬。
方案二:針對師傅提到的“更快的把貨送到目的地”,解決方案是:設計一種新型的交通工具,比馬快就行——汽車。
方案三:針對師傅提到的”享受生活“,解決方案是:可以把汽車做的更舒服一些,座椅軟一些,同時配上空調和音樂,讓師傅工作的過程中就可以享受生活。
福特和他的汽車
當然,以上版本的故事是重新演繹的。重新演繹這個故事,其實是想重點說明需求分析是有層次的。
02 需求分析的層次
需求分析是每一位產品經理都需要面對的事情,而需求分析是有層次的,分析的層次深淺直接決定分析的質量,而分析需求的質量直接決定著做出的功能是否可以真正解決用戶的問題。
可見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故事中福特其實對需求分析經歷了三個不同的深度層次,分別是:
第一層次:用戶的觀點和行為
第二層次:用戶的目標和動機
第三層次:用戶的人性價值觀
下面我們依次來分析下:
01 觀點和行為
最淺的層次,其實就是聽用戶怎么說,看用戶怎么做。大部分的產品經理其實都只能做到聽用戶怎么說,就開始設計功能了。連看用戶怎么做都做不到。
究其原因,因為聽用戶說最節省思考的成本,而用戶也比較喜歡直接告訴產品經理自己的”解決方案“。于是雙方”一拍即合“,功能就這樣出來了,但效果一般都會差強人意了。
02 目標和動機
第二個層次,就是需要知道用戶這么說和這么做的具體目標和原因是什么。如果能挖到這一層次,對需求把握的質量就會好很多。
說實話,相對于第三層的”抽象“,這個層次是還算具象,只要想挖掘,還算比較容易挖掘到。
03人性和價值觀
最深層次,也是最底層,最穩定的需求,屬于高度概括的層次,人類誕生以來,基本沒有發生過變化。一個標準,就是挖掘到“用戶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如果能挖掘到這個層次,就觸及到用戶最本質的需求了。比如微信,我認為就已經挖掘到這個層次了,微信啟動頁面那個站在地球下的人,就透露著人本質上是孤獨的。
微信啟動頁
好了,了解完這些理論后,我們可以拿一個現有的市場需求進行實際分析下。
03 舉例:健身行業的發展史
現在健身已經成為一項全民運動,對應的產品也是種類繁多。但回想一下整個健身產品的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總結一共經歷了三個階段,而這三個階段分別對應了需求的三個層次。
第一階段:電視、互聯網媒體的明星健身視頻階段
不知道多少人還記得馬華、鄭多燕等明星教練。這應該是最早一批出現在媒體,被大眾所熟悉的健身教練了。
那一時期,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對身材管理有了進一步的要求,于是健身成為一個小熱潮。媒體正是因為聽到、觀察到用戶的這些健身訴求,所以才基于當時的技術,給出的解決方案便是健身視頻。
第二階段:關注健身的動力和效果階段
經過第一階段后,創業者們發現第一階段只是外表熱鬧,但真正的健身者并不能長期堅持下來,因為健身本身就是一件挺枯燥的事情,只靠毅力,并不能成為大眾運動。
所以這一時期,出現了以keep為代表的眾多健身產品,他們主要是挖掘到了用戶健身的第二層訴求——健身需要動力和看到效果。
于是給出的解決方案有明顯的以下特點:
1、健身方案更加細分和系統
有專門瘦腿的,有專門瘦肚子的,還有專門增肌的等等,而且每個都劃分出來了難度等級,降低了運動門檻。
2、健身方案指導更具體
每個動作都給出了具體的示范,有的還提供真人演示,讓用戶不但做,而且還知道自己做的是否標準和規范。
3、提供的運動種類增多
除了常規的運動外,還增加了類似瑜伽、健身操、自由搏擊等種類,目的就是讓用戶有更多的選擇,確保運動不單調。
總之,這一階段的解決方案就是為了讓用戶有持續的動力去健身,并且是以效果為導向的。
第三階段:傳遞”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的階段
經過第二階段,讓更多人參與到了健身的隊伍中。人一旦開始一項正向積極的事情,尤其是取得一定效果后,總是希望更多人知道。這是人性。他們喜歡向外界去傳遞一種”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的信息。比如我是一個健身達人、我是一個注重健康的人、我是一個具有意志力的人等等。
針對這樣的訴求,各個產品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加入了用戶之間的互動功能,比如點贊、加油、運動排行榜,并支持運動后把運動內容和成績生成精致海報和視頻,快速分享到朋友圈。
至此,整個健身市場才發展到大家現在看到的情況。
小結一下,第一個階段是聽到用戶觀點、看到用戶行為后給出的解決方案。第二個階段是挖掘到了用戶健身的目標和動機后,給出的解決方案。而第三個階段是觸及到了人性價值觀后,給出的具體解決方案。
總之,挖掘到的層次不同,對應給出的解決方案也就不同,挖掘的越深,給出的解決方案也就越有效。
04 如何做到
既然知道了需求挖掘的越深,給出的解決方案越有效,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做到呢?有沒有具體的指導方法呢?這里提供一個參考的工具——待辦任務法。
待辦任務法是《增長思維》一書里提到的一個思維工具,是指去當你遇到一個現象或者問題時,思考它背后的完成任務的目標是什么,然后層層思考、尋找,找到那個最終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個思考的邏輯正好可以用于需求挖掘和分析上。
舉個書中的例子:
朋友叫你幫他買一盒釘子,如果你掌握了待辦任務法,你就會思考買釘子的待辦任務是什么。
于是你就會問他買釘子的目的是什么,朋友也許告訴你是準備在墻上打個洞,這個時候你的解決方案就多了,也許你不能幫朋友買釘子,但你可以用其他辦法幫他打洞即可。
繼續思考,打洞的待辦任務是什么?朋友也許說是想把一幅畫掛在墻上。這個時候你要解決的任務就變成如何把畫掛在墻上了,而打洞、買釘子已經變得不重要了,比如你可以用粘鉤等等。
當然你可以繼續沿著這個思路去思考,比如掛畫的待辦任務是什么,等等。
總之用待辦任務思考挖掘需求可以使你的思路變得開闊,解決方案也會變的多了起來。下次進行需求分析和挖掘時,不妨嘗試一下這個思維工具吧。
05 結語
需求分析如同挖礦,淺層的通常都是沙子,而鉆石卻藏在地表深層,我們只有努力挖掘,才能觸及其一二。
加油吧,我們都是挖礦人!
- END -
最后也歡迎有問題的小伙伴加微信:chanpin628?溝通交流。
此外我們的官方網站也上線了,每日分享高質量的文章、原型素材和行業報告,小伙伴可自行前往索取,支持搜索,需要的小伙伴可點擊底部的閱讀原文直接查看,或者復制網址:www.dadaghp.com?打開。
更多干貨可關注微信公眾號:產品劉
想學習更多關于產品、職場、心理、認知等干貨,可長按右邊二維碼,關注我們。
··················END··················
RECOMMEND
推薦閱讀
分享關于餓了么的需求文檔
一道京東的面試題
手把手教你做產品經理1.0
面試官是如何發掘有潛力的產品經理的?
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干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需求分析三层境界,你到哪层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ython入门学习---第四天
- 下一篇: 哈夫曼的构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