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入门学习---第二天
循環,字典和set
循環
for和while循環
廢話不多說,看代碼:
# for...in循環,依次把list或tuple中的每個元素迭代出來,看例子: names = ['Michael','Bob','Tracy'] for name in names:print(name)Michael Bob Tracy# 再比如我們想計算1-10的整數之和,可以用一個sum變量做累加: sum = 0 for x in [1,2,3,4,5,6,7,8,9,10]:sum = sum + x; print(sum)55# 比如range(5)生成的序列是從0開始小于5的整數: list(range(5))[0,1,2,3,4]# range(101)就可以生成0-100的整數序列,計算如下: sum = 0 for x in range(101):sum = sum + x print(sum)5050# 比如我們要計算100以內所有奇數之和,可以用while循環實現: sum = 0 while n>0:sum = sum + nn = n - 2 print(sum)2500break語句
一樣不廢話,看代碼:
# 例如,本來要循環打印1~100的數字: n = 1 while n<=100:print(n)n = n + 1 print('END')1~100所有數字 END# 如果要提前結束循環,可以用break語句: n = 1 while n<=100:if n>10:breakprint(n)n = n+1 print('END')1~10所有數字 ENDcontinue語句
代碼:
# 但是,如果我們想只打印奇數,可以用continue語句跳過某些循環: n = 0 while n<10:n = n+1if n%2==0:continueprint(n)有些時候,如果代碼寫得有問題,會讓程序陷入“死循環”,也就是永遠循環下去。這時可以用Ctrl+C退出程序,或者強制結束Python進程。
dict
Python內置了字典:dict的支持,dict全稱dictionary,在其他語言中也稱為map,使用鍵-值(key-value)存儲,具有極快的查找速度。
與C/C++跟JAVA的map類似,不做說明。
代碼:
# 如果用dict實現,只需要一個“名字”-“成績”的對照表,直接根據名字查找成績,無論這個表有多大,查找速度都不會變慢。用Python寫一個dict如下: >>> d = {'Michael': 95, 'Bob': 75, 'Tracy': 85} >>> d['Michael'] 95為什么dict查找速度這么快?
因為dict的實現原理和查字典是一樣的。假設字典包含了1萬個漢字,我們要查某一個字,一個辦法是把字典從第一頁往后翻,直到找到我們想要的字為止,這種方法就是在list中查找元素的方法,list越大,查找越慢。
第二種方法是先在字典的索引表里(比如部首表)查這個字對應的頁碼,然后直接翻到該頁,找到這個字。無論找哪個字,這種查找速度都非常快,不會隨著字典大小的增加而變慢。
dict就是第二種實現方式,給定一個名字,比如’Michael’,dict在內部就可以直接計算出Michael對應的存放成績的“頁碼”,也就是95這個數字存放的內存地址,直接取出來,所以速度非常快。
dict操作:
# 把數據放入dict的方法,除了初始化時指定外,還可以通過key放入: >>> d['Adam'] = 67 >>> d['Adam'] 67# 由于一個key只能對應一個value,所以,多次對一個key放入value,后面的值會把前面的值沖掉: >>> d['Jack'] = 90 >>> d['Jack'] 90 >>> d['Jack'] = 88 >>> d['Jack'] 88# 如果key不存在,dict就會報錯: >>> d['Thomas']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KeyError: 'Thomas'# 要避免key不存在的錯誤,有兩種辦法,一是通過in判斷key是否存在: >>> 'Thomas' in d False# 二是通過dict提供的get()方法,如果key不存在,可以返回None,或者自己指定的value: # 注意:返回None的時候Python的交互環境不顯示結果。 >>> d.get('Thomas') >>> d.get('Thomas', -1) -1 >>> d.get('Bob') 75# 要刪除一個key,用pop(key)方法,對應的value也會從dict中刪除: >>> d.pop('Bob') 75 >>> d {'Michael': 95, 'Tracy': 85}請務必注意,dict內部存放的順序和key放入的順序是沒有關系的。因為這句話,我去百度了一下。原理就是我們學數據結構中的hash(kye) = 一個內存地址。
dict的特點:
- 查找和插入的速度極快,不會隨著key的增加而變慢;
- 需要占用大量的內存,內存浪費多(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是hash)。
list的特點:
- 查找和插入的時間隨著元素的增加而增加;
- 占用空間小,浪費內存很少(順序表的特點)。
要保證hash的正確性,作為key的對象就不能變。在Python中,字符串、整數等都是不可變的,因此,可以放心地作為key。而list是可變的,就不能作為key:
>>> key = [1, 2, 3] >>> d[key] = 'a list'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unhashable type: 'list'set集合
set和dict類似,也是一組key的集合,但不存儲value。由于key不能重復,所以,在set中,沒有重復的key。
# 要創建一個set,需要提供一個list作為輸入集合: >>> s = set([1, 2, 3]) >>> s {1, 2, 3}# 重復元素在set中自動被過濾: >>> s = set([1, 1, 2, 2, 3, 3]) >>> s {1, 2, 3}set操作
# 通過add(key)方法可以添加元素到set中,可以重復添加,但不會有效果: >>> s.add(4) >>> s {1, 2, 3, 4} >>> s.add(4) >>> s {1, 2, 3, 4}# 通過remove(key)方法可以刪除元素: >>> s.remove(4) >>> s {1, 2, 3}# set可以看成數學意義上的無序和無重復元素的集合,因此,兩個set可以做數學意義上的交集、并集等操作: >>> s1 = set([1, 2, 3]) >>> s2 = set([2, 3, 4]) >>> s1 & s2 {2, 3} >>> s1 | s2 {1, 2, 3, 4}set和dict的唯一區別僅在于沒有存儲對應的value,但是,set的原理和dict一樣,所以,同樣不可以放入可變對象,因為無法判斷兩個可變對象是否相等,也就無法保證set內部“不會有重復元素”。試試把list放入set,看看是否會報錯。
再議不可變對象
上面我們講了,str是不變對象,而list是可變對象。
對于可變對象,比如list,對list進行操作,list內部的內容是會變化的,比如:
>>> a = ['c', 'b', 'a'] >>> a.sort() >>> a ['a', 'b', 'c']而對于不可變對象,比如str,對str進行操作呢:
>>> a = 'abc' >>> a.replace('a', 'A') 'Abc' >>> a 'abc'雖然字符串有個replace()方法,也確實變出了’Abc’,但變量a最后仍是’abc’,應該怎么理解呢?(這與其他語言不同,大家都知道串是線性表里的一個特例)
我們先把代碼改成下面這樣:
>>> a = 'abc' >>> b = a.replace('a', 'A') >>> b 'Abc' >>> a 'abc'使用key-value存儲結構的dict在Python中非常有用,選擇不可變對象作為key很重要,最常用的key是字符串。
練習
tuple雖然是不變對象,但試試把(1, 2, 3)和(1, [2, 3])放入dict或set中,并解釋結果。
結果如下:
解釋:先看看什么是可變對象與不可變對象list是可變的,tuple是不可變的。(1,[2,3])內有2個元素,1和[2,3]。[2,3]是一個list。雖然tuple指向這個list沒變,但這個list本身是可變的,規則要求tuple的每一個元素本身也不能變。(1,[2,3])是一個含有list的tuple,list可變,導致哈希化失敗。
轉載處:廖雪峰Python教程
與50位技術專家面對面20年技術見證,附贈技術全景圖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Python入门学习---第二天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滴滴秋招笔试题
- 下一篇: 企业内部自建用户行为分析平台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