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怎样删除文件夹里,linux删除文件夹(里头有文件)
cat /etc/passwd |cut -f 1 -d : 查看所有用戶
su 切換用戶
userdel 刪除戶名
adduser username 新建用戶
passwd username 更改密碼
用戶管理命令
前面介紹過,Linux系統是一個多用戶操作系統,系統中每一個用戶的使用權限都需要由系統管理員來設定。這一節將介紹一些系統管理員對用戶和用戶組進行管理的命令。
4.6.1 創建新用戶
useradd命令(也可以使用adduser)用來創建新的用戶帳號,其命令格式如下:
表4—19 useradd命令常用選項
常用現象
意 義
-d
設置新用戶的登陸目錄
-e
設置新用戶的停止日期,日期格式為MM/DD/YY
-f
帳戶過期幾日后永久停權。當值為0時帳號則立刻被停權。而當值為-1時則關閉此功能。預設值為-1
-g
使新用戶加入群組
-G
使新用戶加入一個新組。每個群組使用逗號“,”隔開,不可以夾雜空白字
-s
指定新用戶的登陸Shell
-u
設定新用戶的ID值
成功創建一個新用戶以后,在/etc/passwd文件中就會增加一行該用戶的信息,其格式如下:
〔用戶名〕:〔密碼〕:〔UID〕:〔GID〕:〔身份描述〕:〔主目錄〕:〔登陸Shell〕
其中個字段被冒號“:”分成7各部分。
由于小于500的UID和GID一般都是系統自己保留,不用做普通用戶和組的標志,所以新增加的用戶和組一般都是UID和GID大于500的。
例如使用如下命令:
〔root@localhost
root〕# useradd user1
將會創建一個名為userl的用戶,關于用戶管理命令已經介紹過,在此也不做更多的介紹了。
執行useradd命令的結果如圖11-13所示。
4.6.2 設置和修改用戶口令passwd
passwd命令用來設置和修改用戶命令,只有超級用戶和用戶自己可以修改密碼,其他的普通用戶沒有修改其他用戶密碼的權利。其命令如下:
# passwd〔用戶名〕
為避免輸入密碼是被人注意到有多少位,Linux并不采用類似Windows的密碼回顯〔顯示為*號〕,所以,輸入的這些字符是看不見的。例如,為新建的userl用戶設置密碼可使用如下命令:
〔root@localhost
root〕# passwd user1
根據系統的提示信息輸入兩次密碼,系統會顯示:
passwd ::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ccessfully
表示修改密碼成功了。新建用戶的工作只有在該用戶設置了口令后才算完成,否則無法使用該用戶名登陸。
4.6.3 修改用戶信息usermod
usermod命令用來修改用戶信息,其命令格式如下:
# usermod〔選項〕〔用戶名〕
常用命令選項11-20所示。
表4-20 usermod命令常用選項
常用選項
意 義
-d
更新使用者新的登陸目錄
-e
設置新用戶的停止日期,日期格式為MM/DD/YY
-f
帳戶過期幾日后永久停權。當值為0時帳號則立刻被停權。而當值為-1時則關閉此功能。預設值為-1
-g
更新使用者新用戶加入群組
-G
定義使用者為一堆groups的成員。每個群組使用“??”隔開,不可以夾雜空白字
-l
變更用戶登陸時的名稱,同時使用者目錄名也會跟著更動成新的名稱
-s
指定新用戶Shell
-u
用戶ID值,必須為唯一的ID值。用戶目錄樹下所用的文檔目錄其userID會自動變更,放在擁護目錄外的文檔則要自行手動更動
例如,下面的命令修改用戶信息:
〔root@localhost
root〕# usermod –d/home/user2 –s/bin/bash user2
將用戶名user2的主目錄路徑設置在/home/user1,登陸的Shell設置為/usr/bin/gcc。
一般情況下usermod命令會參照命令指令的部分修改用戶帳號信息。但usermod不允許改變正在線上的使用者帳號名稱,因此,當用usermod來改變用戶帳號信息時,必須確認這名沒在電腦上執行任何程序。
4.6.
4 新建組群groupadd
groupadd命令用來建立新的用戶組,其命令格式如下:
# groupadd〔選項〕〔用戶名稱〕
常用選項有:
-g:GID值。除非使用-o參數不然該值必須是唯一,不可相同,數值不可為負。
GID值預設為最小不得小于500而逐次增加。0—499傳統上是保留系統帳號使用。
-f:新增的一個已經存在的群組帳號,系統會出現錯誤訊息然后結束groupadd.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不會新增這個群組(如果是這個情況,系統不會在新增一次)。也可同時加上-g選項,當你加上一個GID時,此時GID就不用是唯一值,可不加-o參數,建好的群組會顯示建立后的結果(adding a group as neither –g or –o options were specified),這是Red Hat Linux額外增設的選項。
4.6.5 刪除用戶userdel
userdel命令用來刪除已經存在的用戶及相關的文檔,其命令格式如下:
# userdel 〔選項〕用戶名
userdel命令的常用選項:
-r將用戶目錄下的文檔一并刪除。在其他位置上的文檔也將一一找出并刪除。
Userdel不允許移除正在線上的用戶帳號,因此,如果想刪除這類用戶帳號,必須先殺掉用戶在系統上運行的程序才能進行帳號刪除。
4.6.6 刪除群組groupdel
groupdel命令用來刪除已經存在的用戶組,其命令格式如下:
# groupdel組名
同userdel類似,如果有任何一個組內的用戶在上線,就不能移除該用戶組,因此,如果組內有用戶在線的話,最好先移出該用戶,然后在刪除該用戶。
4.6.7 用戶間切換su
su 命令常用于不同用戶間切換。其命令格式如下:
# su〔用戶名〕
su命令的常見用法是變成跟用戶或超級用戶,如果發出不帶用戶名的su命令,則系統提示輸入根口令,輸入之后則可換為根用戶。如果登陸為根用戶,則可以用su命令成為系統上任何用戶而不需要口令。
例如,如果登陸為user1,要切換為user2,只要用如下命令:
# su user2
然后系統提示輸入user2口令,輸入正確的口令之后就可以切換到user2。完成之后就可以用exit命令返回到user1。
4.6.8 查看當前在線用戶who
who命令主要用于查看當前在線上的用戶情況。這個命令非常有用。如果用戶想和其他用戶建立即使通訊,比如使用talk命令,那么首先要確定的就是該用戶確實在線上,不然talk進程就無法建立起來。
又如,系統管理員希望監視每個登陸的用戶此時此刻的所作所為,也要使用who命令。Who命令的常用命令格式和常用選項如下:
# who〔選項〕
命令who常用命令選項如表4-21所示。
表 4-21 命令who常用命令選項
常用選項
意 義
-a
顯示所有用戶的所有信息
-m
顯示運行該程序的用戶名,和“who am I”的作用一樣
-q
只顯示用戶的登陸帳號和登陸用戶的數量,該選項優先級高于其他任何選項
-u
在登陸用戶后面顯示該用戶最后一次對系統進行操作距今的時間
-H
顯示列標題
所有的選項是可選的,例如,使用命令:
〔root@localhose
root〕# who-aH
其中主標題的含義如下表4—22所示。
表4-22 who輸出常用標題含義
標題
含義
USER
用戶登陸
LINE
用戶登陸使用終端
TIME
用戶登陸時間
LDIE
用戶空閑時間,即至進行操作的時間
PID
用戶登陸shell的進程ID
也可以單獨使用who命令,這時將顯示登陸用戶另、使用終端設備以及登陸到系統的時間三項內容。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在linux怎样删除文件夹里,linux删除文件夹(里头有文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为什么ElasticSearch应用开发
- 下一篇: 数据结构计算机复试题,计算机考研数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