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主机外部的连接端口有何作用,微机原理 课后题 标准答案
4.11 ROM、PROM、EPROM分別用在什么場合?
答:① ROM用在一個計算機系統完成開發以后,容納不再修改的程序和數據。且批量產量要大的場合。
② PROM用于非批量的場合。
③ EPROM用于軟件或系統的開發階段及批量很小的場合。
第五章 微型計算機和外設的數據傳輸
5.1 外部設備為什么要通過接口電路和主機系統相連?存儲器需要
接口電路和總線相連嗎?為什么?
答:1.因為外設的功能多種多樣,對于模擬量信息的外設必須要進行A/D和D/A轉換,而對于串行信息的外設則必須轉換為并行的信息,對于并行信息的外設還要選通。而且外設的速度比CPU慢的多,必須增加緩沖功能。只有這樣計算機才能使用這些外設。而所有這些信息轉換和緩沖功能均由接口電路才能完成。 2.存儲器不需要接口電路和總線相連。
3.因為存儲器功能單一,且速度與CPU相當。因此可直接掛在CPU總線上。
5.2 是不是只有串行數據形式的外設需要接口電路和主機系統連
接?為什么?
答:1.不是。并行數據形式的外設也需要接口電路和主機系統連接。
2.因為,CPU每次只能訪問一個外設,因此并行信息的外設需增加選通功能,才能滿足CPU的訪問要求,必須用接口電路。
5.3 接口電路的作用是什么?按功能可分為幾類?
答:1.接口電路的作用就是在外設和CPU之間起信息變換和緩沖功能。 2.按功能可分為兩類:
① 一種是使微處理器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輔助電路。 ② 另一種是輸入/輸出接口電路。
5.4 數據信息有哪幾類?舉例說明它們各自的含義。
答:1.數據信息有四類:數字量、模擬量、開關量、脈沖量。
2.如鍵盤、磁帶機等就是數字量信息;溫度、濕度、壓力等轉換的電信號就是模擬量;電機的起停、發光設備的亮滅等都是開關量;計數脈沖、定時脈沖等都是脈沖量。
5.5 CPU和輸入/輸出設備之間傳送的信息有哪幾類?
答:有數據信息、控制信息、狀態信息三類。
5.6 什么叫端口?通常有哪幾類端口?計算機對I/O端口編址時通
常采用哪兩種方法?在8086/8088系統中,用哪種方法對I/O端口進行編址?
答:1.CPU和外設進行數據傳輸時,各類信息在接口中進入不同的寄存器,一般稱這些寄存器為I/O端口。
2.有數據端口、控制端口、狀態端口三類。
3.在微型計算機中通常用兩種I/O端口編址方式:存儲器映象尋址和I/O端口單獨尋址。
4.在8086/8088系統中,用I/O端口單獨尋址方式編址。
5.7 為什么有時候可以使兩個端口對應一個地址?
答:因為這兩個端口一個是只讀端口,一個是只寫端口。而CPU對一個I/O端口地址可進行讀/寫兩種訪問。如果將這兩個只讀和只寫端口編為一個地址,則
CPU對該端口地址讀操作對應的是只讀端口;CPU對該端口地址寫操作則對應的是只寫端口,互不影響。因此可以使兩個單向的只讀和只寫端口對應一個端口地址。
5.8 CPU和外設之間的數據傳送方式有哪幾種?實際選擇某種傳輸
方式時,主要依據是什么?
答:1.CPU和外設之間的數據傳送方式有三種:程序方式、中斷方式、DMA方式。
2.主要依據是外設的情況(外設的速度和外設提供信息的方式)。
5.9 無條件傳送方式用在哪些場合?畫出無條件傳送方式的工作原
理圖并說明。
答:1.無條件傳送方式只用在對一些簡單外設進行操作的場合。如開關、LED顯示等。
2.無條件傳送方式的工作原理圖:(見書203頁圖5.2所示)
① 在無條件輸入時:CPU執行一條輸入指令,使RD和M/IO信號為有效低電平,并對應送出該端口地址,因此選中輸入緩沖器,打開其三態門,使輸入緩沖器的數據經數據總線送到CPU的累加器中。
② 在無條件輸出時:CPU執行一條輸出指令,使WR和M/IO信號為有效低電平,并對應送出該端口地址,因此選中輸出鎖存器,將由累加器送到數據總線上的數據打入輸出鎖存器中供外設使用。 5.10 條件傳送方式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主要用在什么場合?畫出
條件傳送(查詢)方式輸出過程的流程圖。
答:1.條件傳送方式的工作原理是:外設給CPU提供一個狀態信息,當CPU要訪問外設時,必須先檢測該狀態信息是否合乎要求,不停檢測直至合乎要求時才進行CPU對外設的訪問。
2.查詢方式主要用在外設較少,數據交換不頻繁的非實時系統的場合。 3.查詢式輸出過程的流程圖如右: 開始 5.11 設一個接口的輸入端口地址為
0100H,而它的狀態端口地址為0104H,狀態口中第5位為1表示輸初始化 入緩沖區中有一個字節準備好,可輸 入。設計具體程序實現查詢式輸入。
答:DATA SEGMENT 外設空BUFFER DB 20 DUP(?) ;接收數據緩N Y 沖區
CPU從內存取數DATA ENDS
CODE SEGMENT 由累加器輸出給外ASSUME DS:DATA,CS:CODE 設 STAT: MOV AX,DATA ;對DS初始化 N 外設空MOV DS,AX
MOV DI,OFFSET BUFFER
Y MOV DX,0104H
后續處理 STATIN: IN AL,DX
TEST JZ MOV IN MOV CODE END
AL,20H ;測試第5位 STATIN ;第5位為0繼續測試 DX,0100H AL,DX ;輸入數據 [DI],AL ENDS STAT
5.12 查詢式傳送方式有什么缺點?中斷方式為什么能彌補查詢方式
的缺點?
答:1.查詢式傳送方式缺點是:花費CPU的時間作等待循環,大大降低了CPU的運行效率。
5.13 2.中斷方式是在外設準備就緒時向CPU申請中斷,再進行傳送,
因而CPU無需花費時間作等待循環,彌補了查詢方式的缺點。敘述可屏蔽中斷的響應和執行過程。
答:① 接口發中斷請求信號。
② CPU的IF=1時,當前指令執行完后,CPU進行中斷回答,發兩個INTA負脈沖。
③ 接口將中斷類型號n送CPU。
④ 當前的PSW、CS和IP推入堆棧,并清除IF和TF。 ⑤ (4×n)作為IP,(4×n+2)作為CS,即取中斷向量。 ⑥ 執行中斷子程序,并開中斷。
⑦ 中斷返回IRET指令使IP、CS和PSW彈出堆棧。 ⑧ 返回被中斷的程序。
5.14 通常解決中斷優先級的方法有哪幾種?各有什么優缺點?
答:1.有軟件查詢方式、簡單硬件方式——菊花鏈法、專用硬件方式三種。 2.軟件查詢方式的優點是節省硬件,缺點是中斷響應時間長;簡單硬件方式的優點是中斷響應時間短,硬件較簡單,缺點是優先級固定,變動起來很麻煩;專用硬件方式優點是對優先級可編程修改,中斷管理非常方便,缺點是硬件復雜的多,好在有專用的中斷控制器。
5.15 畫一個用中斷方式進行輸出傳輸的接口電路。
答:中斷方式輸出的接口電路如下:
數據DB
鎖存 選通信號 端口譯AB 器 碼 ACK
R M/IO
+5V WR
BUSY 中斷請求
中斷屏蔽INTR (中斷請求) 觸發器
5.16 和DMA比較,中斷傳輸方式有什么不足之處?
答:CPU執行一次傳送要花費許多與傳送操作無關的指令執行等時間,另外中斷傳送方式不能進行數據塊傳送,而是按字節或字傳送。
5.16 敘述用DMA方式傳送單個數據的全過程。
答:① 接口準備就緒,發DMA請求信號給DMA控制器。 ② DMA控制器向CPU轉發總線請求信號HOLD。
③ CPU向DMA控制器發總線請求允許信號HLDA,DMA控制器得到總線控制權。
④ DMA控制器把地址送地址總線。
⑤ DMA控制器向接口發DMA請求確認信號。 ⑥ 內存和接口通過數據總線傳送數據。 ⑦ DMA控制器撤銷總線請求信號HOLD。 ⑧ 8086 CPU收回總線控制權。
5.17 DMA控制器的地址線為什么是雙向的?什么時候往DMA控制
器傳輸地址?什么時候DMA控制器往地址總線傳輸地址?
答:1.因為DMA控制器要接受CPU的控制,接收CPU發來的初始化等信息,這要求地址線來尋址各端口,地址線為輸入線。又因為DMA控制器可控制總線,這要求地址線為輸出。所以地址線必須為雙向才行。
2.CPU要對DMA控制器發初始化信息時,必須往DMA控制器傳輸地址。 3.DMA控制器得到總線控制權后,向地址總線傳輸地址。
5.18 在設計DMA傳輸程序時,要有哪些必要的模塊?設計一個啟
動數據塊輸出的程序段。
答:1.要有DMA的初始化模塊:對字節計數器、地址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置初值。還要有對接口部件設置控制字的模塊:指出數據傳輸方向,并啟動I/O操作。 2.啟動數據塊輸出的程序段如下: IDLO: IN AL,INTSTAT ;接口狀態寄存器的狀態位(2)是否忙 TEST AL,04 JNZ IDLO ;忙,則等待 MOV AX,COUNT ;不忙,則設置計數初值 OUT BYTE_REG,AX ;對字節計數器BYTE_REG初始化 LEA AX,BUFFER ;設置地址初值 OUT ADD_REG,AX ;對DMA地址寄存器ADD_REG初始化 MOV AL,DMAC ;取原DMA控制字 OR AL,08H ;設置方向為輸出 OUT DMACON,AL ;置DMA控制字 MOV AL,INTC ;取原接口控制字 OR AL,04H ;設置傳輸方向為輸出及允許 OUT INTCON,AL ;置接口控制字 ┆
后續處理
5.19 在查詢方式、中斷方式和DMA方式中,分別用什么方法啟動
數據傳輸過程?
答:① 查詢方式:通過程序來檢測接口中狀態寄存器中的“準備好”位,以確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计算机主机外部的连接端口有何作用,微机原理 课后题 标准答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ython逻辑流程图_python-程
- 下一篇: 虚拟机安装rsync服务器配置,虚拟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