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和操作系统基础知识测试,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doc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精講·精解·精練——二級C
第1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與操作系統
· PAGE 2·
· PAGE 33·
技術資料
共享知識
第1章計算機基礎知識與操作系統
大綱要求
了解計算機的有關概念及軟硬件系統的組成;
了解數據基本單位,掌握計算機常用數制的轉換方法;
具有計算機安全操作與病毒防治常識;
具有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一般知識;
了解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
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
1.1 考試要點精講
1.1.1 計算機的有關概念
1.計算機的概念
電子計算機(computer)是一種按程序控制自動而快速進行信息處理的電子設備,也稱信息處理機,俗稱電腦。
2.計算機的發展
1946年,世界上公認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于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它使用的主要電子器件是電子管。它的誕生標志著現代電子計算機時代的來臨。
(1)傳統計算機的發展
現代計算機的基本結構稱為馮·諾依曼結構,其主要特點是存儲程序并自動控制。按照計算機采用的電子器件的不同分為4代:
第1代計算機(1946—1958年),其主要的電子器件是電子管。
第2代計算機(1959—1964年),其主要的電子器件是晶體管。
第3代計算機(1965—1970年),其主要的電子器件是中小規模集成電路。
第4代計算機(1971年至今),其主要的電子器件是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2)微機及網絡的發展
第1代微型計算機是1981年推出的IBM-PC/XT及其兼容機,它是準16位機。
第2代微型計算機是1984年推出的IBM-PC/AT及其兼容機,它是16位機。
第3代微型計算機是1986年推出的386機,它是準32位或32位機。
第4代微型計算機是1989年推出的486機,它是32位機。
第5代微型計算機是1993年推出的Pentium(奔騰)機,它是32位或準64位機。
計算機之間的互聯構成計算機網絡。20世紀80年代以來,計算機網絡飛速發展,從局域網、廣域網到因特網(Internet),計算機網絡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和深入。
3.計算機的特點
計算機作為一種信息處理工具,具有如下主要特點:
(1)運算速度快;
(2)運算精度高;
(3)具有記憶和邏輯判斷能力;
(4)存儲程序并自動控制。
4.計算機的分類
國際上按計算機的性能指標和面向的應用對象,把計算機分為巨型機、大型機、中型機、小型機、工作站和微型計算機(PC機)6類。
5.計算機的應用領域
目前,計算機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科學計算(數值計算);
(2)數據處理(信息管理);
(3)過程控制(實時控制);
(4)計算機輔助工程,主要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和計算機輔助測試(CAT)。
1.1.2 計算機中常用數制及編碼
1.常用數制
(1)十進制數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十進制計數,數字符號為0、1、…、9,基數為10,“逢十進一”。例如,十進制數123.45的位權表示為
123.45=1×102+2×101+3×100+4×10-1+5×10-2
(2)二進制數
計算機中采用二進制計數,它用0表示斷,1表示通,容易實現,其特點是“逢二進一”。例如,二進制數1101.11的位權表示為
(1101.11)2=1×23+1×22+0×21+1×20+1×2-1+1×2-2
二進制數的位數較多,為了使用方便,常采用八進制或十六進制數來表示。
(3)八進制數
八進制數采用0~7共8個數字符號,按“逢八進一”規則進行計數。例如:
(345.64)8=3×82+4×81+5×80+6×8-1+4×8-2
(4)十六進制數
十六進制數采用0~9、A~F共16個符號表示,其中符號A、B、C、D、E、F分別代表十進制數值10、11、12、13、14、15,按“逢十六進一”的進位原則計數。例如:
(2AB.6)16=2×162+10×161+11×160+6×16-1
不同數制之間可以相互轉換,應當正確掌握數制之間的轉換方法。
2.數制間的轉換
(1)十進制數轉換成二進制數
十進制數轉換成二進制數的方法是:整數部分采用除2取余法,即反復除以2直到商為0,取余數;小數部分采用乘2取整法,即反復乘以2取整數,直到小數為0或取到足夠二進制位數。
例如,將十進制數23.375轉換成二進制數,其過程如下:
① 先轉換整數部分
2 23 余數為1
2 11 余數為1
2 5 余數為1
2 2 余數為0
2 1 余數為1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计算机基础和操作系统基础知识测试,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doc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trackingmore快递查询平台_国
- 下一篇: Mybatis多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