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概论_移动通信复习资料
移動通信復習資料
第一章 概論
1. 通信的發展目標
答:21世紀的目標是實現“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任何人”的通信,實現“處處、時時、人人”的通信,現在和未來 萬物互聯IoT。
2. 什么叫移動通信?
答:移動通信:指雙方至少有一方是處于運動中進行信息交換的通信方式。
3. 影響無線電波傳輸的要素
答:彌散損耗、陰影效應、多徑效應、多普勒效應。
4. 干擾主要有哪些?
答:鄰道干擾、互調干擾、同頻道干擾、多址干擾。
5. 移動通信的主要工作頻段
答:一般只能工作在3G Hz以下的頻段。
6. 影響移動通信傳輸效果的因素
答:不僅收傳輸和應用環境的影響,還與移動通信系統所采用的傳輸頻段、工作方式、多址技術、組網方式等密切相關。
7. 公共陸地移動通信網絡
答:移動通信中最大和最主要的網絡系統,世界各國都建立了PLMN,PLMN可實現不同容量、質量、數據速率和業務等要求的語音、數據和移動通信網絡系統,可實現跨區、跨國乃至全球的漫游業務和網絡管理。
8. 移動通信系統的主要結構
答:主要是由移動臺子系統(MS)、基站子系統(BSS)、網路子系統(NSS)以及操作支持子系統(OSS)等幾大部分組成。
9. 確定移動通信工作頻段主要考慮的因素
答:①電波的傳播特性;
②環境噪聲及干擾情況;
③服務區域范圍、地形和障礙物尺寸;
④設備小型化;
⑤與已開發頻段的協調和兼容性。
10. LTE的主要頻段
答:TD-LTE頻段:
中國移動分配130MHz帶寬,分別為1880 -1900 MHz、2320-2370 MHz、2575-2635 MHz;中國聯通分配40MHz帶寬,分別為2300-2320 MHz、2555-2575 MHz;
中國電信分配40MHz帶寬,分別為2370-2390 MHz、2635-2655 MHz。
FDD LTE頻段:
中國電信分配1.8GHz 頻段 (1755-1785MHZ/1850-1880MHz),
中國聯通分配 2.1GHz 頻段 (1955--1980MHz/2145-2170MHz) 。
11. 移動通信對調制方式的要求
答:窄的功率譜;高的頻率效率;優良的誤碼性能;已調信號的包絡恒定;能接受差分檢測;功率效率高。
12. 移動通信系統中廣泛使用的調制技術
答:(恒定包絡)連續相位調制 線性調制
13. 影響信號傳輸質量的因素
答:無線通信傳輸質量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
(1)隨信號傳播距離變化而導致的傳播損耗,即自由空間傳輸損耗。
(2)由傳輸環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障礙物對電磁波遮蔽所引起 的損耗,一般稱為陰影衰落。
(3)多徑衰落。多徑衰落是無線電波在傳輸路徑上受到周圍環境中地形地 物的作用而產生的反射、繞射和散射,使其到達接收機時是從多條路徑傳來的多 個信號的疊加,這種多徑傳播引起的信號在接收端幅度、相位和到達時間的隨機 變化導致嚴重的衰落。 (4)多普勒效應。移動臺在傳播徑向方向的運動導致接收信號在頻域的擴 展,同時改變了信號電平的變化率,即多普勒頻移,它會產生附加的調頻噪聲, 出現接收信號的失真。
14. 常用的抗干擾技術
答:分集技術、自適應均衡技術和選用具有抗碼間干擾和時延擴展能力的調制技術(如多電平調制、多載波調制等);擴頻和跳頻技術、扇區天線、多波束天線和自適應天線陣列、干擾抵消和多用戶信號檢測器技術。
15.組網技術應考慮的因素是什么?
答:①基站和移動臺之間交互信息的方式
②如何將呼叫接續到被叫移動臺
③用戶在通信狀態下跨越小區移動,如何保持通信的連續不中斷
④對于一個基站,應該設置多少個共用信道
⑤如何實現移動通信網中各功能實體協同有效地工作
16.什么叫多址技術?主要有哪些?他們的特點
答:在移動通信中,用戶如何從播發的信號中,辨別出發送給本用戶的信號。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就稱為多址技術。主要有頻分、時分、碼分(多址技術)
頻分多址技術:業務信道在不同頻段分配給不同的用戶。如TACS、AMPS。
時分多址技術:業務信道在不同的時間分配給不同的用戶。如GSM、DAMPS。
碼分多址技術:所有用戶在同一時間、同一頻段上、根據不同的編碼獲得業務信道。IS-95 CDMA、WCDMA
17. 常見的通信工作方式有哪三種?
答:單工、雙工、半雙工(通信)
單工:同頻、雙頻(單工)
雙工:頻分、時分(雙工)
半雙工:單向傳輸(廣播式)雙向傳輸(應答式)
18. 傳輸方式有哪些?
答:有線、無線。
19. FDD和TDD的區別?
答:①FDMA比TDMA簡單,同步和組幀比特少,系統 開銷小。
②TDD方式的發射時間大約只有FDD的一半。
③TDD基站覆蓋范圍明顯小于FDD基站。
20. 移動通信的主要矛盾。
答:有限的頻率資源和無限的用戶容量。
21. 區域覆蓋方式
答:小容量的大區制、大容量的小區制。
22. 簇(區群)的概念及組成
答:概念:共同使用全部可用頻率的N個小區叫做一簇。
組成:區群之間可以鄰接,且無空隙、無重疊的進行覆蓋。鄰接之后的區群應保證各 個相鄰同信道之間的距離相等。
23. 小區的形狀
答: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
24. 常見的激勵方式
答:中心激勵小區、頂點激勵小區。
中心激勵小區:安置在小區的中心
頂點激勵小區:安置在六邊形3個間隔的頂點上
25. 容量的定義和計算。容量、干擾和小區簇之間的關系。幾種制式移動通信系統的容量分析。
26. 同頻相鄰小區的找法
答:①沿著任何一條六邊形鏈移動i個小區;
②逆時針旋轉60度再移動j個小區。
28. 信道的分類和作用
答:①控制信道:傳輸信令數據。
② 業務信道:傳輸業務數據。
29. 話務量的概念及計算方法
答:概念:電信業務流量的簡稱。
30. 擁塞處理系統
答:①呼損系統:拒絕新到達用戶、被拒絕用戶不再發送請求。
②等待系統:對新到達用戶進行排隊、用戶經歷不同時延。
31. 接續過程
答:網絡要為用戶呼叫配置所需的控制信道和業務信道,指定和控制發射機的功率,進行設備和用戶的識別和鑒權,完成無線鏈路和地面線路的連接和交換,最終在主/被呼用戶之間建立起通信鏈路,提供通信服務。這一過程稱為呼叫接續過程,是移動通信系統的連接控制(或管理)功能。
32. 移動管理功能
答:①當移動用戶從一個位置區漫游到另一個位置區時,網絡中的有關位置寄存器要 隨之對移動臺 的位置信息進行登記、修改或刪除。
②移動臺是在通信過程中越區,網絡要在不影 響用戶通信的情況下,控制該移動臺進行越區切換,其中包括判定新的服務基臺、指配新的頻率 或信道以及更換原有地面線路等程序。
33. 無線資源管理
答:的目標是在保證通信質量的條件下,盡可能提高通信系統的頻譜利用率和通信容量。
34. 越區切換定義、分類、涉及問題、主要性能指標、準則、控制策略信道分配特點。
答:定義:指在通話狀態下,MS從一個BTS服務區進入另一個BTS服務區,MS與原BTS之間的無線鏈路轉移到MS與新 BTS之間的無線鏈路上來,保持正常通話的過程。
分類:軟、硬、接力(切換)
越區切換包括三個方面的問題:
① 越區切換的準則(何時需要進行越區切換);
② 越區切換如何控制;
③ 越區切換時的信道分配。
主要性能指標:越區切換的失敗概率;越區失敗而使通信中斷的概率;越區切換的速率;越區切換發生的時延。
準則:①相對信號強度準則;
②具有門限規定的相對信號強度準則;
③具有滯后余量的相對信號強度準則;
④具有滯后余量和門限規定的相對信號強度準則。
控制策略:移動控制、網絡控制、移動臺輔助控制。
信道分配特點:因新呼叫使可用的信道數減少, 要增加呼損率,但減少了通話被中斷的概率,從而符合人們的使用習慣。
35. 位置管理:VLR、HLR的概念和作用。位置登記。位置更新的兩大問題。移動終端進入新RA時,位置登記的過程。
答:原籍(歸屬)位置寄存器(HLR):存儲在其網絡內注 冊的所有用戶的信息,包括用戶預定的業務、記賬信 息、位置信息等。
訪問位置寄存器(VLR):管理該網絡中若干位置區內的移動用戶。
位置登記:當用戶開關機或者在位置區。
位置更新的兩大問題:
位置更新:解決移動臺如何發現位置變化及何時報告它的當前位置。
尋呼:解決如何有效地確定移動臺當前處于哪個小區。
36. 位置登記的過程:
(1)在管理新RA的新VLR中登記MT;
(2)修改HLR中記錄服務該MT的新VLR的ID;
(3)在舊VLR和MSC中注銷該MT。
37. 位置區的劃分原則。
答:相鄰位置區之間用戶移動的概率應盡量小;避免出現一個位置區跨越兩個或多個BSC的情況。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通信系统概论_移动通信复习资料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南京工业大学python考试期末题库_大
- 下一篇: 大学有哪些专业python_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