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的幕后故事
?
一、大道至簡與愚公移山=======
《大道至簡》一書最初的領悟來自那張EHM圖。這個故事我在書中已經講過:在一次Delphi.NET培訓的準備工作中,我頓悟“語言只是工具”,并由語言的工具本質為起點,透視了整個軟件工程體系。這張圖后來被補充為“軟件工程層次模型(EHM)”。而從這張圖起,我便有開始為我的這些想法寫出一本書來,而書的名字就是《大道至簡》。
我寫書是從前言開始,在寫《大道至簡》的前言(第一版的“前言后語”)時,我并沒有想到從哪里開始寫整本書。也就是說,只有寫書的想法,卻沒有整個框架。因此你在前言中看不到有關“愚公移山”的任何信息。開始寫第一章的時候,久久不能下筆,也不知道從何論起。我找來一本成語詞典,東翻翻西翻翻,一眼便瞅見了這個“愚公移山”,再一想:嗯,的確是個好題材。這才由此下筆,因而《大道至簡》開篇便與眾不同。
?
二、第一版中的愚公移山
=======
在第一版(電子版)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只是用來總結“編程的精義”。盡管我稱愚公為“工程名家”,但事實上第一版中所寫的愚公“并不怎么會工程”,我對“愚公式的開發”、“積極的愚公”、“忽略成本的愚公”等都是持批判的態度的。唯一被肯定的是他的“聚室而謀曰”和“編程的(而非工程的)精義”。
我并沒在更多的地方提到愚公,但這并不妨礙我想念這個人物。我在2005年4月完成了第一版的全文,7月我從鄭州的那家軟件公司職辭,駕車去西藏旅游。——說是駕車,其實不是我駕(我不會開車)。所以一路上便是聽評書和想問題,這個過程中想得最多的便是這本書,以及書中提及到的工程問題。
思考的過程終于在我抵達珠峰大本營的那晚爆發了,爆發的原因則是一罐啤酒。我很自信地弄了一罐啤酒,準備在珠峰底下過過癮,結果只能喝下一半。就這一半也很快發作了,當時便心臟受不了,晚飯也沒吃便躺下睡去,而半夜又醒轉來睡不著。這睡不著的光景里,愚公就開始移山了。——哈哈。整個愚公家族近三百年的移山工程,如同在我腦子里活著一樣,一幕幕地演過去。
從西藏回程的時候,我一遍又一遍地回想這個故事,終于不會再忘卻了。我想我已經找到了《大道至簡》一書的另外一種述寫方式:一篇文言的、寓言式的故事。
?
三、第二版的起因
=======
第一版實在太薄,大概只有120來頁,而且還是一種小開版的。當時也是跟博文視點談的出版事宜,直到2005年10月也沒結果。而我在9月開始便受聘于上海盛大網絡,任架構師,并隨即展開了“數字家庭戰略”中的軟件平臺的架構設計工作。我基本上不會再有時間糾纏在《大道至簡》一書的出版,或者“愚公移山”故事的編寫上。因此,我在10月以電子版的形式發布了該書的第一版,并約請蔣濤寫了序。
第一版最終不能作為印刷品出版,這很令我沮喪。但心里仍有些不甘,當時給蔣濤說:如果博文視點有計劃要出版這本書,我還是把優先權留給他的。
電子版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也有一些無關痛癢的爭議。這些現象引起了郵電和清華兩家出版社的注意,他們先后送出了合作的意向,想要出版這本書。清華出版社的朋友甚至為這本書擬了一個叢書,但也因為計劃做成叢書的緣故,空耗了許久的時間,以至于后來郵電出版社擠了進來。我則兩相努力,單等某一方遞出最終的合同。而這時刻,博文視點的周筠老師也得了消息,打算要出版這本書了。緣于此前跟蔣濤的承諾,我很遺憾地拒絕了其它兩家的合同(盡管合同已經寄了過來),從此這本書的出版權落在了博文視點(電子工業出版社)的手里。
這件事我一直對郵電、清華的兩位朋友深懷愧意。在《大道至簡》的致謝中再一次提到這件事,用了八個字“未能兼美,深為致歉”。其實哪里單單是致歉的事情,心中之慚愧不便言說罷了。
?
四、《大道至簡》中的古文
=======
這本書引用了不少的古文,由此引起的爭議也不少。其實,我想反方同學讀書大多不細致。因為仔細地看去,就會發現我所引的古文多是大家熟讀的。很多原本就是直接來自于成語,概略地數過去,就有:愚公移山、三人為眾、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問道于盲、徒有其表、買珠還櫝、自相矛盾、一鼓作氣(三鼓而竭)、工欲其事先利其器……這些成語或寓言,大多在中小學的課本中就學過,所以誰要說讀不懂或者不易讀,那我實在不知道應該如何回應才好。
我大致地統計過,這些古文中生僻的只有三四處。生僻的引文我要么作為章節前的引用不講,要么就講得很細。所以在我看來,第一版中的古文如果令人不快,那么這人大概是根子里便不喜歡古典,而不是文化知識上的欠缺。
由于這本書本來就是講思想方法的,因此很多古文并不直接引用原意,而是引申開來講。例如“求道于盲”,原本是指不正確的做法,而在《大道至簡》這本書中,提出的觀點卻是:可以求道于盲,但別睜著眼問。
很多人跑來給我說需求做不了,跟客戶沒法溝通。其實問題在于他根本不了解客戶,也不會順著客戶的思路去了解需求。我見過很多客戶為了滿足軟件開發方的“需求”,而組織什么UML或RUP的培訓班,甚至學習一些建模或者流程工具來描述他們的想法,每每看到這種情況,我都為客戶感到痛心:他們要付出多大的學習成本,才能滿足軟件公司對他們的(而不是他們對軟件公司的)期望啊?
求道于盲真的錯了嗎?南橘北枳究竟是橘的問題,還是枳的問題,亦或者兩者皆不是?……總之,這些(工程中的)問題,原本只是思想方法的問題,而現在散落在工程實踐中,被人們用不同的理論、方法解來解去,最終弄得一團糟。
所以我說:命題設錯了,就成了問題了。
就如同這里的古文,我根本就不看成問題。因為問題并不在于易不易讀,而在于讀的人根本不想讀。
那就不是我的問題了。
?
五、插圖與漫畫
=======
邵榮國夫婦是我多年的好友了,邵先生現在在鄭州一家公司任藝術總監,而他夫人(明明)則與他是同學。第一版的漫畫是由明明畫的,畫稿的創意來自于她讀這本書的過程。第一版中邵先生只畫過一輛坦克,但在第二版中卻沒有用這一稿,因此在48頁上的那輛坦克仍是明明的原作。
第二版決定加入一套“愚公移山記”的漫畫,這套漫畫最初我仍是請明明執筆。那時她正懷著小寶寶,趕在小寶寶出生前,明明給我了這套畫稿——再次感謝她的工作。后來,周筠老師覺得畫風不夠細膩,希望重畫一套時,明明正在哺育小寶寶,我已是不敢打擾的了。
再找畫稿作者的任務很艱難,而且時間太緊。最終幫我完成這項任務的是同事武洲,我從他家領養了一只小貓,緣此而相互熟悉。而他給我推薦的人選,也是盛大網絡的另一名前同事,叫丘寶——這不是他的真名,而是小名,但他希望用這個名字。丘寶很痛快地接受了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接下來兩周,他完成了這套畫稿。
當然,這里還得感謝邵榮國和明明。這套畫稿的腳本我一早便已寫好,而明明也已經為此完成了一套作品。而丘寶則需要用另一種畫風來做這件事情,有了腳本和畫稿墊底,便少費了很多周折。對此邵榮國夫婦倆功不可沒。
事實上,邵榮國也只為這套漫畫畫過一個很卡通的鐵匠,后來丘寶在繪制這一頁時,換做了一個奮力敲擊的鐵匠,于是整套漫畫(以及插圖)中便再也找不到邵先生的影子了。
丘寶也是我要真心感謝的一位朋友,連周筠老師也夸贊他的認真與專業。《大道至簡》第二版中的這套四格漫畫,每一處細節、每一個人物都非常精到。而我尤其贊賞的是他言出必行的行事作風。
最后提到一些細節,這套漫畫只有九幅,而全書卻有十章。這是為什么呢?事實“愚公移山”的故事是先寫的,而在為本書各章配漫畫時,發現第四章是講溝通問題的,而愚公移山的故事里沒有任何與溝通相關的內容,因此只好不畫這章的漫畫了。
而其它各章的漫畫與書的內容都是有相關性的——講述的是相同或相近的內容。所以我一直給周老師說,漫畫是書中思想的一條暗線,而那篇古文,說的則是與正文相近同的內容,只是說法不同而已。
?
六、封面與章首
=======
《大道至簡》一書的第二版是在2006年9月初完稿的,之后便是審校、排版之些工作。其間的辛苦自不必講,與博文視點的曉菲編輯用了大概兩個月才磨合到工作狀態。這期間,除正文和整體版式之外,序言、漫畫、附錄中的文言和封面都未定稿,因此我還得一件件去跟進。
簡單的一張封面,沒想到最終卻成了整件事的瓶頸。因為“大道至簡”這四個字實在太過抽象,因此邵先生給出的第一個設計是一只手,指尖有光暈一圈圈地擴散出來,其意則在于道的傳播。為了讓這個封面看起來與計算機有些關聯,手的旁邊還飛舞著很多數字0、1。
(封面樣圖一)
這張封面很自然的被否定了,因為包括我這沒什么美感的人都覺得它奇丑無比。周筠老師說拿到這個封面時差點被嚇得從椅子上翻倒過去,實在不忍目睹,要把這頁揭去了才敢看正文的,哈哈。還好這是邵先生的一個同事的創意,因此做得丑也不跌份。后來邵先生又做了數稿封面,也是不滿意。我又找到以前《Delphi源代碼分析》一書封面的原創意者李靜(bubu),希望她能給出一個構思來。然而面對“大道至簡”四個字,bubu也才思枯竭了。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達成了一個共識:封面并不是要表達“大道至簡”,而是著力于突出抽象的“道”,或者本質的“簡”。也就是說,要么求簡,要么釋道。
在困惑許久之后,在某晚臨睡時,我突然想到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這不僅是因為“三”代表團隊問題,而且三個和尚其實也是一個管理問題、團隊問題。此外,這個故事也曾經被陳抗先生引用來解釋奧爾森的“集體行動”理論。我覺得三個和尚的故事背景足以隱寓團隊中的某些“至簡”的智慧。因此隨后,我請丘寶繪制了一幅“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漫畫,又請邵先生再次設計封面。
(封面樣圖二)
這次看來不錯,但在封面版式上的書名用字卻遲遲定不下來:因為那“三個和尚”的緣故,字體選擇總是顯得別扭。周筠老師則第三次壓下了書稿的最終印刷,把“重新設計封面”的任務交到了方舟的手里。幾周過去,方舟終于開始抱怨“三個滑稽的和尚”限制了他的設計思路,把黑鍋扔到了這幅封面底稿的頭上。據說,當得知我同意放棄“三個和尚”的創意時,方舟兄竟開心得大喊:“別了,和尚們。”
?
接下來呢?方舟兄前門向三個和尚辭行,后門則揖請三個道士。一方面和尚換作了道士,另一方面“沒水喝”的工程窘況,換作“論道”的學術盛況。于是我們看到了最終這個封面,而這個封面讓周老師和我都大呼過癮,是很難得一見的好設計。
(封面樣圖三)
許多天之后,我仍在品味這本書的設計。然而我發現,它與最初的那個丑陋的“一只手”沒有根本的區別:以三人中最左側的道士揖起的手為中心,仍是一圈圈的光環,寓意“道”的光芒在傳播開去;而背景中加上了出自黑客帝國的數字瀑布,以體現與計算機相關的含義。
回顧這個長達數月的設計過程,白底黑墨的三個和尚,換成了簡筆反色的三個道士;將簡單的0、1數字換成了炫麗的數字瀑布;將規則的幾何圓周換成了如何燈暈閃爍……然而有誰注意到:創意仍不過是一樣的創意,加上設計就變成了商業的作品。同樣的看去,原本簡單的工程本實,已經泛濫為整個行業的浮華。
誰會回過頭去,看看原初的那些簡單、甚至顯得丑陋的本相呢?
?
七、其它
=======
很感謝一些朋友來信與我談論書中的古文。例如湯國華先生甚至例舉“文章里的每一個方程式都會讓他的讀者減半(霍金)”,希望我注意到這個問題,并說“你文章開頭的文言,也一樣”。很感謝他,以及所有朋友們對此的關注。我首先認為湯先生的意見非常正確。但一方面就我個人來說,是很難容忍對傳統文化的漠視的。但另一方面,只要不妨礙我對思想的表達,我也并不介意于用東方思想,還是西方哲學來表達我的個人觀點。因此,我既讀《二十四史》,也讀《權力與繁榮(奧爾森)》。
不過本書既然是在講我的思想,那自然用的是我的思想方法。在這方面,我承認我這幾十年還是在按中國人的法子活著,固而也是按中國人的法子在想事情,所以也更易于用中國的思想哲學來解釋自己。如果讓我用西化的語言去做這件事,我做不好,也不能自欺欺人,所以請愿諒我只能做個中式的學究吧。
既要做個中式的學究,那索性做得像樣一點。《大道至簡》第二版中加入一篇“愚公移山記”,這數千字的文言多少也與第一版的被批評有關。——要文言就文言得徹底一點,不如我自己來寫一篇,占用幾頁的字紙來彰顯一下古文的精彩,有何不可?
那么這篇文言又是怎么寫成的呢?且等我下回再講。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encounter/archive/2007/04/15/2188674.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大道至简》的幕后故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HTML marquee标签详解
- 下一篇: 数据库菜鸟不可不看 简单SQL语句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