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关税(二)
之前提到過,在漢朝,中國人終于普遍認同了關稅的概念,并將關稅視為國家的重要財政來源。不過這個時間的關口都處于西北內陸,并不是我們在現代所說的海關。那么在漢朝的時候,政府又是怎么收取關稅的呢?
受到金融環境的影響,漢朝是存在實物稅收和貨幣稅收兩種稅收方式的。自然。在關稅的征收方面,漢朝也有兩種不同的計算方式,分別是從量計征和從價計征。
(1)從量計征。從量計征是針對實物稅收的計算方式,它主要針對那些容易進行分割、存的實物商品,比如說布匹、絲織品、糧食、茶葉、金屬等。在進行征收的時候,從量計征將商品的數量(或重量)作為計算依據,從所有的商品中征收一部分,作為實物關稅。
(2)從價計征。從價計征是一種主要征收貨幣關稅的計算方式,它主要針對的是那些難以隨便分割的商品,比如說騾、牛、豬、羊、雞、鴨、皮革和藥材等。由于這些商品沒法隨便分割,也就無法以實物的形式征收關稅,只能按照商品的市場價值進行征稅。在征稅的時候,官吏會以這些商品的市場價值為依據,向商品的主人征收貨幣稅(漢朝會征收通行的五銖錢)。
以上說的都是內陸的關稅,而海關在我國的出現時間就比較晚了。直到唐朝,我們才能在文獻記載中找到海關官員,我們能找到的最早的中國海關官員是在開元二年(714年)任職安南市舶使的周慶立。不過唐朝絕對不是中國海關出現的時間,因為在唐朝,中國的海關一定有了一定的發展規模。根據中唐人李肇在《唐國史補》的記載,“南海舶,外國船也。每歲至安南、廣州”。我們可以看出,至少在那個時候,安南和廣州已經成為我國南海的著名港口。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国历史上的关税(二)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企业年金离职的时候能提取吗
- 下一篇: 支付宝里的基金现金分红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