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临床肿瘤学文献精选(2021.12.5-2021.12.11)
01
哌柏西利聯合內分泌輔助治療早期乳腺癌的療效并不優于單獨內分泌治療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75%的早期、非轉移性乳腺癌患者可以治愈。早期乳腺癌最常見的亞型是激素受體陽性型,對于此類患者,手術及術后放化療以及至少5年輔助內分泌治療是標準治療。盡管乳腺癌的生存期已有所改善,但仍有很多患者出現疾病復發。因此,需要尋找克服內分泌治療耐藥的新型治療方案。
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和6(CDK4/6)抑制劑可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預后。哌柏西利是一種口服CDK4/6抑制劑,獲批用于治療激素受體陽性的晚期乳腺癌;但在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輔助治療中,哌柏西利聯合內分泌治療的治療價值尚未得到證實。
2021年12月7日,J Clin Oncol雜志在線發表PALLAS試驗結果[1];該項試驗旨在探索在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與單獨內分泌治療相比,哌柏西利聯合內分泌治療能否改善預后。
這是一項前瞻性、多中心、隨機開放標簽的3期試驗,納入年齡≥18歲且組織學確診的激素受體陽性、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的Ⅱ期或Ⅲ期乳腺癌患者。患者1:1隨機分配接受哌柏西利治療2年聯合標準輔助內分泌治療或單獨輔助內分泌治療(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劑,聯合或不聯合卵巢功能抑制,至少5年)。主要終點是無浸潤性疾病生存率;次要終點是無浸潤性乳腺癌生存率、遠處無復發生存率、局部無復發生存率和總生存期。
2015年9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2884例患者隨機分配至哌柏西利聯合內分泌治療組,2877例患者分配至單獨內分泌治療組。中位隨訪時間為31個月。516例(9.0%)患者發生主要終點事件,其中哌柏西利聯合內分泌治療組253例(8.8%),單獨內分泌治療組263例(9.1%),兩組結果相似(4年無浸潤性疾病生存率分別為84.2% v 84.5%;HR,0.96;95% CI,0.81~1.14;P=0.65)。
兩組的次要終點也沒有差異:4年無浸潤性乳腺癌生存率分別為85.4% vs. 86.0%;遠處無復發生存率:86.2% vs. 87.8%;局部無復發生存率:96.8% vs. 95.4%;總生存率:93.8% vs. 95.2%。
安全性方面,哌柏西利聯合內分泌治療組和單獨內分泌治療組中分別有2826例(99.5%)患者和2604例(89.7%)患者出現至少1次不良事件;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分別為369 (13.0%)和 229(7.9%)。哌柏西利聯合內分泌治療組最常見的不良事件是中性粒細胞減少癥(83.5%)、白細胞減少癥(55.1%)和疲乏(41.0%),這在僅接受內分泌治療的患者中不太常見(分別為5%、7.5%和19.3%)。哌柏西利聯合內分泌治療組中未觀察到新的安全性信號。
PALLAS試驗是規模最大的CDK4/6抑制劑輔助治療乳腺癌的試驗,最終分析結果顯示在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與單獨內分泌輔助治療相比,哌柏西利聯合內分泌治療并未改善患者結局。未來需要大規模轉化性研究以明確哌柏西利在早期乳腺癌與轉移性疾病中療效不同的原因。
02
阿基侖賽
在復發或難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緩解率高且緩解持久,安全性可控?
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如濾泡性淋巴瘤和邊緣區淋巴瘤的臨床病程具有異質性。標準一線治療通常可以延長生存期,但是晚期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會頻繁復發。初次化學免疫治療后24個月內出現進展的患者預后較差。
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療法在侵襲性淋巴瘤患者中顯示出臨床獲益。阿基侖賽是一種自體抗CD19 CAR T細胞療法,此前在美國和歐盟已獲批用于治療兩種及以上全身治療后復發或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既往阿基侖賽治療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研究中顯示患者中位總生存期可達25.8個月,4年的總生存率為44%。
2021年12月8日,Lancet Oncol雜志在線發表ZUMA-5試驗結果,該試驗主要評估阿基侖賽在復發或難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的臨床價值[2]。ZUMA-5是一項單臂、多中心、2期試驗,納入復發或難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或邊緣區淋巴瘤)患者;這些患者曾接受兩種或兩種以上治療方案(必須包括抗CD20單克隆抗體聯合烷化劑治療)。患者接受白細胞分離術及預處理化療(在第-5、-4和-3天接受環磷酰胺,氟達拉濱),然后在第0天單次輸注阿基侖賽(2×106個CAR T細胞/kg體重)。主要終點是獨立評估委員會根據Lugano分類評估的總體緩解率(完全緩解和部分緩解)。
2017年6月20日至2020年7月16日,153例患者被納入并接受了白細胞分離術,所有納入患者均成功制備阿基侖賽。截至2020年9月14日,148例患者接受阿基侖賽輸注(124 [84%]例濾泡性淋巴瘤患者和24 [16%]例邊緣區淋巴瘤患者)。
主要分析的中位隨訪時間為17.5個月。在符合初步分析條件的104例患者中(其中84例為濾泡性淋巴瘤,20例為邊緣區淋巴瘤),96例患者(92%;95% CI,85~97)出現總體客觀緩解,77例(74%)最佳療效為完全緩解。在84例濾泡性淋巴瘤患者中,79例患者(94%;95% CI,87~98)出現客觀緩解,66例(79%)為完全緩解。在20例邊緣區淋巴瘤患者中,17例患者(85%;95% CI,62~97)出現客觀緩解,11例(55%)為完全緩解。104例患者的獨立影像學評估的12個月疾病控制率、無進展生存率和總生存率分別為71.7%(95% CI,60.7~80.1)、73.7%(95% CI,63.3~81.6)和92.9%(95% CI,85.6~96.5)。
為了評估阿基侖賽療效的持久性,研究者對中位隨訪23.3個月后的療效進行了分析。在109例可評估的患者中,100例(92%;95% CI,85~96)出現總體緩解,其中濾泡性淋巴瘤和邊緣區淋巴瘤總體緩解率分別為94%與83%,另外,83例(76%)患者獲得了完全緩解。
在數據截至時,109例患者中有64例(59%)維持緩解,其中83例獲得完全緩解的患者中,61例(73%)仍處于緩解狀態。4周時26例獲得部分緩解的患者,13例后期獲得完全緩解,其中12例(92%)在數據截至時仍維持緩解。
在接受治療的所有148例患者中,147例(99%)患者發生了任何級別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128例(86%)患者發生了3級及以上不良事件(124例濾泡性淋巴瘤中的105例[85%],24例邊緣區淋巴瘤中的23例[96%]),最常見的是血細胞減少癥(104例[70%])和感染(26例[18%])。
121例患者(82%)出現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124例濾泡性淋巴瘤中有97例[78%],24例邊緣區淋巴瘤中有24例[100%])。10例(7%)患者出現3級及以上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124例濾泡性淋巴瘤中有8例[6%],24例邊緣區淋巴瘤中有2例[8%])。對于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的治療,148名患者中有74名(50%)接受了托珠單抗治療,27名(18%)患者接受了皮質類固醇治療,8名(5%)患者接受了升壓藥治療。
87例患者(59%)出現神經事件(124例濾泡性淋巴瘤中有70例[56%],24例邊緣區淋巴瘤中有17例[71%]);3級或4級事件發生在28例(19%)患者中,19例(15%)為濾泡性淋巴瘤,9例(38%)為邊緣區淋巴瘤。74名(50%)患者發生了嚴重不良事件(任何級別)。4例患者(3%)因不良事件死亡,其中1人被認為與治療相關(多器官功能衰竭)。
ZUMA-5試驗是首個評估CAR T細胞治療復發或難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多中心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阿基侖賽在接受至少兩種治療后復發或難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可獲得持久的臨床收益,安全性可控。基于該研究,美國于2021年3月5日批準阿基侖賽用于治療接受至少兩種全身療法后復發或難治性濾泡性淋巴瘤的成人患者。
文章剩余內容查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最新临床肿瘤学文献精选(2021.12.5-2021.12.11)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为啥ChatGPT对某些问题反应迟钝?
- 下一篇: 为啥ChatGPT不能理解所有类型的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