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 | 学习PPP和PPP-RTK
博主github:https://github.com/MichaelBeechan
博主CSDN:https://blog.csdn.net/u011344545
參考文獻及代碼下載:GPS北斗雙模原理代碼及書籍
博主創建了一個QQ交流群,歡迎感興趣的你加入,謝謝!!!
群名稱:北斗、GPS導航交流群
群 號:963812898
1、精密單點定位PPP之模糊度固定AR
做導航、測繪的都應該知道,GNSS的載波相位觀測值具有比偽距更高的精度,且通常達到毫米級。然而,最大的難題就是怎么求解模糊度:模糊度的存在使得載波相位無法直接用于定位解算。假如我們能夠獲得具體的整周模糊度數值,就可以通過載波相位構建出毫米級的定位觀測值,從而瞬時實現優于厘米的可靠性定位。
1997年 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 JPL ) 的Zumberge提出了精密單點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PPP)技術。精密單點定位PPP利用單臺雙頻地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接收機,基于載波相位觀測值和國際GNSS服務組織IGS 提供的衛星軌道和鐘差產品進行單點定位的技術。但是其收斂時間每次約30分鐘。 模糊度固定方法(AR)也是PPP收斂時間緩慢的突破口,眾多國內外學者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葛茂榮教授2008年首次提出PPP-AR方法。
PPP的主要優勢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使得用戶端系統更加簡化;二是在定位精度上保持全球一致性。
UPD——Uncalibrated Phase Delay
2、區域參考網增強精密單點定位(PPP-RTK)
通過引入相位偏差產品我們可以實現模糊度的單站固定,然而即使使用目前所有可用的衛星,仍需要花費十幾分鐘的時間來獲得正確的模糊度固定解。通過施加區域參考網電離層對流層等約束,PPP最快可以在幾秒鐘之內實現模糊度的可靠固定,這就是PPP-RTK技術。因此PPP-RTK可以很好的克服傳統PPP收斂緩慢的問題,同時又不需要過分依賴參考站,成為了當下GNSS導航領域的研究熱點。
參考文獻:
張小紅,胡家歡,任曉東. PPP/PPP-RTK 新進展與北斗/ GNSS PPP定位性能比較[J]. 測繪學報,2020,49(9):1084-1100.
精密單點定位技術(PPP)和RTK技術有什么區別?
衛星導航精密單點定位(PPP)技術
RTKLIB: An Open Source Program Package for GNSS Positioning
資料還在整理當中!!!!期待ing…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北斗导航 | 学习PPP和PPP-RTK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北斗导航 | 微惯导定位系统关键技术与应
- 下一篇: 北斗导航 | PPP-RTK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