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继承和多态_Python 简明教程 --- 21,Python 继承与多态
程序不是年輕的專利,但是,它屬于年輕。
目錄
我們已經知道封裝,繼承和多態 是面向對象的三大特征,面向對象語言都會提供這些機制。
1,封裝
在這一節介紹類的私有屬性和方法的時候,我們已經講到過封裝。
封裝就是在設計一個類的時候,只允許使用者訪問他需要的方法,將復雜的,沒有必要讓使用者知道的方法隱藏起來。這樣,使用者只需關注他需要的東西,為其屏蔽了復雜性。
私有性就是實現封裝的一種手段,這樣,類的設計者就可以控制類中的哪些屬性和方法可以被使用者訪問到。一般,類中的屬性,和一些復雜的方法都不會暴露給使用者。
由于前邊的章節介紹過封裝,這里就不再舉例說明了。
2,繼承
通過繼承的機制,可使得子類輕松的擁有父類中的屬性和方法。繼承也是一種代碼復用的方式。
Python 支持類的繼承,繼承的類叫做子類或者派生類,被繼承的類叫做父類或基類。
繼承的語法如下:
class 子類名(父類名):
pass
在子類名后邊的括號中,寫入要繼承的父類。
object 類
在Python 的繼承體系中,object 是最頂層類,它是所有類的父類。在定義一個類時,如果沒有繼承任何類,會默認繼承object 類。如下兩種定義方式是等價的:
# 沒有顯示繼承任何類,默認繼承 object
class A1:
pass
# 顯示繼承 object
class A2(object):
pass
每個類中都有一個mro 方法,該方法可以打印類的繼承關系(順序)。我們來查看A1 和 A2 的繼承關系:
>>> A1.mro()
[, ]
>>>
>>> A2.mro()
[, ]
可見這兩個類都繼承了 object 類。
繼承中的__init__ 方法
當一個子類繼承一個父類時,如果子類中沒有定義__init__,在創建子類的對象時,會調用父類的__init__ 方法,如下:
#! /usr/bin/env python3
class A(object):
def __init__(self):
print('A.__init__')
class B(A):
pass
以上代碼中,B 繼承了A,A 中有__init__ 方法,B 中沒有__init__ 方法,創建類B 的對象b:
>>> b = B()
A.__init__
可見A 中的__init__ 被執行了。
方法覆蓋
如果類B 中也定義了__init__ 方法,那么,就只會執行B 中的__init__ 方法,而不會執行A 中的__init__ 方法:
#! /usr/bin/env python3
class A(object):
def __init__(self):
print('A.__init__')
class B(A):
def __init__(self):
print('B.__init__')
此時創建B 的對象b:
>>> b = B()
B.__init__
可見,此時只執行了B 中的__init__ 方法。這其實是方法覆蓋的原因,因為子類中的__init__ 與父類中的__init__ 的參數列表一樣,此時,子類中的方法覆蓋了父類中的方法,所以創建對象b 時,只會執行B 中的__init__ 方法。
當發生繼承關系(即一個子類繼承一個父類)時,如果子類中的一個方法與父類中的一個方法一模一樣(即方法名相同,參數列表也相同),這種情況就是方法覆蓋(子類中的方法會覆蓋父類中的方法)。
方法重載
當方法名與參數列表都一樣時會發生方法覆蓋;當方法名一樣,參數列表不一樣時,會發生方法重載。
在單個類中,代碼如下:
#! /usr/bin/env python3
class A(object):
def __init__(self):
print('A.__init__')
def test(self):
print('test...')
def test(self, i):
print('test... i:%s' % i)
類A 中的兩個test 方法,方法名相同,參數列表不同。
其實這種情況在Java 和 C++ 是允許的,就是方法重載。而在Python 中,雖然在類中這樣寫不會報錯,但實際上,下面的test(self, i) 已經把上面的test(self) 給覆蓋掉了。創建出來的對象只能調用test(self, i),而test(self) 是不存在的。
示例:
>>> a = A() # 創建 A 的對象 a
A.__init__
>>>
>>> a.test(123) # 可以調用 test(self, i) 方法
test... i:123
>>>
>>> a.test() # 調用 test(self) 發生異常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
TypeError: test() missing 1 required positional argument: 'i'
在繼承關系中,代碼如下:
#! /usr/bin/env python3
class A(object):
def __init__(self):
print('A.__init__')
def test(self):
print('test...')
class B(A):
def __init__(self):
print('B.__init__')
def test(self, i):
print('test... i:%s' % i)
上面代碼中B 繼承了A,B 和 A 中都有一個名為test 的方法,但是參數列表不同。
這種情況跟在單個類中的情況是一樣的,在類B 中,test(self, i) 會覆蓋A 中的test(self),類B 的對象只能調用test(self, i),而不能調用test(self)。
示例:
>>> b = B() # 創建 B 的對象
B.__init__
>>>
>>> b.test(123) # 可以調用 test(self, i) 方法
test... i:123
>>>
>>> b.test() # 調用 test(self) 方法,出現異常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
TypeError: test() missing 1 required positional argument: 'i'
super() 方法
super() 方法用于調用父類中的方法。
示例代碼:
#! /usr/bin/env python3
class A(object):
def __init__(self):
print('A.__init__')
def test(self):
print('class_A test...')
class B(A):
def __init__(self):
print('B.__init__')
super().__init__() # 調用父類中的構造方法
def test(self, i):
print('class_B test... i:%s' % i)
super().test() # 調用父類中的 test 方法
演示:
>>> b = B() # 創建 B 的對象
B.__init__ # 調用 B 的構造方法
A.__init__ # 調用 A 的構造方法
>>>
>>> b.test(123) # 調用 B 中的 test 方法
class_B test... i:123
class_A test... # 執行 A 中的 test 方法
is-a 關系
一個子類的對象,同時也是一個父類的對象,這叫做is-a 關系。但是一個父類的對象,不一定是一個子類的對象。
這很好理解,就像,貓一定是動物,但動物不一定是貓。
我們可以使用isinstance() 函數來判斷一個對象是否是一個類的實例。
比如我們有如下兩個類,Cat 繼承了 Animal:
#! /usr/bin/env python3
class Animal(object):
pass
class Cat(Animal):
pass
來看下對象和類之間的從屬關系:
>>> a = Animal() # 創建 Animal 的對象
>>> c = Cat() # 創建 Cat 的對象
>>>
>>> isinstance(a, Animal) # a 一定是 Animal 的實例
True
>>> isinstance(c, Cat) # c 一定是 Cat 的實例
True
>>>
>>> isinstance(c, Animal) # Cat 繼承了 Animal,所以 c 也是 Animal 的實例
True
>>> isinstance(a, Cat) # 但 a 不是 Cat 的實例
False
3,多繼承
多繼承就是一個子類同時繼承多個父類,這樣,這個子類就同時擁有了多個父類的特性。
C++ 語言中允許多繼承,但由于多繼承會使得類的繼承關系變得復雜。因此,到了Java 中,就禁止了多繼承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在Java 中允許同時繼承多個接口。
Python 中也允許多繼承,語法如下:
# 括號中可以寫多個父類
class 子類名(父類1, 父類2, ...):
pass
我們構造一個如下的繼承關系:
代碼如下:
#! /usr/bin/env python3
class A(object):
def test(self):
print('class_A test...')
class B(A):
def test(self):
print('class_B test...')
class C(A):
def test(self):
print('class_C test...')
class D(B, C):
pass
類A,B,C 中都有test() 方法,D 中沒有test() 方法。
使用D 類中的mro()方法查看繼承關系:
>>> D.mro()
[, , , , ]
創建D 的對象:
>>> d = D()
如果類D 中有test() 方法,那么d.test() 肯定會調用D 中的test() 方法,這種情況很簡單,不用多說。
當類D 中沒有test() 方法時,而它繼承的父類 B 和 C 中都有 test() 方法,此時會調用哪個test() 呢?
>>> d.test()
class_B test...
可以看到d.test() 調用了類B 中的 test() 方法。
實際上這種情況下,Python 解釋器會根據D.mro() 的輸出結果來依次查找test() 方法,即查找順序是D->B->C->A->object。
所以d.test() 調用了類B 中的 test() 方法。
建議:
由于多繼承會使類的繼承關系變得復雜,所以并不提倡過多的使用多繼承。
4,多態
多態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一個事物可以呈現多種狀態。繼承是多態的基礎。
在上面的例子中,類D 的對象d 調用test() 方法時,沿著繼承鏈(D.mro())查找合適的test() 方法的過程,就是多態的表現過程。
比如,我們有以下幾個類:
Animal:有一個speak() 方法
Cat:繼承Animal 類,有自己的speak() 方法
Dog:繼承Animal 類,有自己的speak() 方法
Duck:繼承Animal 類,有自己的speak() 方法
Cat,Dog,Duck 都屬于動物,因此都繼承Animal,代碼如下:
#! /usr/bin/env python3
class Animal(object):
def speak(self):
print('動物會說話...')
class Cat(Animal):
def speak(self):
print('喵喵...')
class Dog(Animal):
def speak(self):
print('汪汪...')
class Duck(Animal):
def speak(self):
print('嘎嘎...')
def animal_speak(animal):
animal.speak()
我們還定義了一個animal_speak 函數,它接受一個參數animal,在函數內,調用了speak() 方法。
實際上,這種情況下,我們調用animal_speak 函數時,可以為它傳遞Animal 類型的對象,以及任何的Animal 子類的對象。
傳遞Animal 的對象時,調用了Animal 類中的 speak():
>>> animal_speak(Animal())
動物會說話...
傳遞Cat 的對象時,調用了Cat 類中的 speak():
>>> animal_speak(Cat())
喵喵...
傳遞Dog 的對象時,調用了Dog 類中的 speak():
>>> animal_speak(Dog())
汪汪...
傳遞Duck 的對象時,調用了Duck 類中的 speak():
>>> animal_speak(Duck())
嘎嘎...
可以看到,我們可以給animal_speak() 函數傳遞多種不同類型的對象,為animal_speak() 函數傳遞不同類型的參數,輸出了不同的結果,這就是多態。
5,鴨子類型
在靜態類型語言中,有嚴格的類型判斷,上面的animal_speak() 函數的參數只能傳遞Animal 及其子類的對象。
而Python 屬于動態類型語言,不會進行嚴格的類型判斷。
因此,我們不僅可以為animal_speak() 函數傳遞Animal 及其子類的對象,還可以傳遞其它與Animal 類毫不相關的類的對象,只要該類中有speak() 方法就行。
這種特性,在Python 中被叫做鴨子類型,意思就是,只要一個事物走起來像鴨子,叫起來像鴨子,那么它就是鴨子,即使它不是真正的鴨子。
從代碼上來說,只要一個類中有speak() 方法,那么就可以將該類的對象傳遞給animal_speak() 函數。
比如,有一個鼓類Drum,其中有一個函數speak():
class Drum(object):
def speak(self):
print('咚咚...')
那么,類Drum 的對象也可以傳遞給animal_speak() 函數,即使Drum 與Animal 類毫不相關:
>>> animal_speak(Drum())
咚咚...
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實際上Python 函數中的參數,并沒有標明參數的類型。在animal_speak() 函數中,我們只是將參數叫做了animal 而已,因此我們就認為animal_speak() 函數應該接受Animal 類及其子類的對象,其實這僅僅只是我們認為的而已。
計算機并不知道animal 的含義,如果我們將原來的animal_speak() 函數:
def animal_speak(animal):
animal.speak()
改寫成:
def animal_speak(a):
a.speak()
實際上,我們知道,這兩個函數并沒有任何區別。因此,參數a可以是任意的類型,只要a 中有speak() 方法就行。這就是Python 能夠表現出鴨子特性的原因。
(完。)
推薦閱讀:
歡迎關注作者公眾號,獲取更多技術干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python继承和多态_Python 简明教程 --- 21,Python 继承与多态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去掉li前面的圆点
- 下一篇: 7个和尚_经典故事:8个和尚与1串佛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