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频程与钢琴调式的距离
什么是倍頻程
首先什么是倍頻程?從中文字義上看,就是“X 倍頻率的范圍”,是截至頻率和起始頻率之比成倍數關系的頻段。與之相對應的另一個概念是等寬頻程,意思是截止頻率和起始頻率之差相等的頻段。具體定義如下:
為什么要用倍頻程?
我們知道人耳的聽覺的頻率感知范圍在 20Hz-20000Hz,范圍非常的廣,分析的時候,需要將這個頻率范圍劃分成不同的頻段(頻帶)來分析,怎么劃分呢?于是有了上文的兩種劃分方式,一種是等寬頻程,意味著每個劃分的頻帶寬度是相等的;另一種是倍頻程,意味著每個劃分的頻帶寬度與上一個緊鄰的頻帶寬度符合等比數列。
如果采用等寬頻程,要表現出低頻到高頻的聲音信息需要的數據量非常大,效率比較低,而且人耳對高低頻率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樣的,通常人耳對低頻部分的頻率變化比較敏感,而對高頻部分的頻率變化不太敏感,所以采用倍頻程更符合人耳的聽力特點,而且提高了頻帶數據的分析效率。
還有一個跟倍頻程有關的概念是中心頻率,每頻程的上限與下限頻率的“幾何平均值”稱為該頻程的中心頻率 f0 。特定的中心頻率 f0 就代表了一個特定的頻段, f0 作為基準頻率,只要確定了基準頻率,整個 20Hz-20000Hz 的頻率范圍,就可以按照倍頻程的定義分段展開。通常顯示倍頻程,是以其帶寬的中心頻率線性間隔的,這叫做倍頻程格式。這會導致倍頻程在頻譜圖對應的橫軸上出現相同的間隔,即使它們間隔不是均勻的。如下圖所示(引用網絡公開測試結果,數據來源見圖片下方):
圖片數據來源:https://community.sw.siemens.com/s/article/octaves-in-human-hearing
同一個白噪聲表現為窄帶(藍色)和倍頻程(紫色)格式,x軸是倍頻程格式。注意到,與較高頻率的倍頻程段相比,較低頻率處的倍頻帶的填充數據較少。如上表格所示,這是因為較高頻率的倍頻帶覆蓋的頻率范圍,相比較低頻率的倍頻帶要寬。如果將x軸線性繪制的話,效果如下圖所示(引用網絡公開測試結果,數據來源見圖片下方):
圖片數據來源:https://community.sw.siemens.com/s/article/octaves-in-human-hearing
與倍頻程格式相比,上圖繪制了與之前相同的白噪聲數據,但x軸是線性格式。可以看出,功率譜(藍色)在所有頻率下具有相同的密度,但每個倍頻帶(紫色)覆蓋的頻率范圍越來越大。
另外,因為選取不同的基準頻率,最終展開的頻段格式也不一樣,那如何來選取基準頻率呢?標準化組織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就給出了不同的倍頻程的標準定義。在聲學測量中一般采用 1/3 倍頻程來對頻譜進行分析,國標《GB 3240-1982 聲學測量中的常用頻率》中對其標準頻率有如下的定義:
八度音階
從這里開始我們看一下倍頻程跟音樂有什么關系。我們搜索“倍頻程”英文翻譯的時候,會發現如下結果:
為什么倍頻程跟八度音階都是 Octave 一個詞呢?其實倍頻程是借用了八度音階的理論,因為歷史上人們對音樂的認知要早于信號頻譜分析的理論的掌握。根據人們的經驗,音調升高一個八度,頻率就增加一倍,近代頻譜分析技術出現后,恰好發現這個剛好滿足倍頻規律。因此就按頻率重新定義八度音階。其實八度音階在頻率這個概念出現前就有了。
我們大家都知道,簡譜中的八度音階是這個樣子的:
低音 do 跟高音 do 之間相差 8 度音,也知道女生一般比男生聲音高 8 度。
這里還要說一下音高的概念,音高的英文是 pitch,而 pitch 又翻譯成基音,而且 Opus 編碼器里面有個功能叫 Pitch Detection,翻譯成基因檢測,那基音跟音高是啥關系呢?物體震動產生的聲音,其中包含很多頻率成分,最低的那個頻率稱為基頻,對應產生的聲音就叫基音,其他的諧波頻率成分產生的聲音就叫泛音。其中基音決定了人耳聽到的聲音的音高,而泛音形成了不同的音色,不同樂器有不同的音色,就是因為其產生的泛音成分不一樣。與倍頻程相關的頻率劃分,以及與八度音階相關的音高,都是指的基音的頻率,與泛音沒有關系。
十二平均律
我們再看一下八度音階的特點。
我們會發現 mi 和 fa,及 si 和高音 do 之間是半音關系,其它每個音之間是全音關系。所謂半音關系意味著,半音關系的音高比全音關系的音高少一半。如果把八度音階,按半音的頻寬展開的話,將會產生 12 個半音寬的頻帶,這就是所謂的十二平均律,又叫十二等程律,現在的鋼琴就是根據十二平均律定音的。終于跟鋼琴扯上關系了。
我們又知道一個八度音階,對應的低頻和高頻相差1倍,即一個倍頻程,那等程分成 12 份的話,那對應的就是 1/12 倍頻程。音樂領域的標準化又來了,下圖就是國際標準音高與頻率對照表:
此表規定 A4 的頻率 440Hz 作為基準頻率,按照 1/12 倍頻程的關系將頻譜展開,就得到了每個標準鋼琴琴鍵對應的音高頻率。同樣鋼琴上的中央 C,對應的就是 C4 的鍵 261.63Hz。
音名和唱名
我們看到八度音階是 1234567(do re mi fa sol la si),而這里又出現了 CDEFGAB,學過音樂的人都知道,一個是唱名一個是音名。唱名是演唱用的,而音名則是與固定頻率或音高掛鉤的,不同的是,同一個唱名可以放在不同的音名上,可以在鋼琴琴鍵上左右移動,但是不同的音名則是與固定頻率掛鉤,是不會移動的。
鋼琴調式
有了全音、半音、音名、唱名,以及唱名可以在琴鍵上移動,就產生了調式。
首先,全音和半音的關系,決定了是大調還是小調。凡是音階排列符合【全、全、半、全、全、全、半】結構的音階,就是大調。一般來說,一首音樂作品的主音符是使用 1、3、5 的,而結束在 1 上的就是大調音樂。
凡是音階符合【全、半、全、全、半、全、全】結構的音階,就是小調。小調音樂一般第一個音符是從 6 或 3 開始,而結束在 6 上。
當然大小調還按照不同的變音規則有很多其他細分,這里就不深究了。
其次,又因為唱名可以在琴鍵上移動,當主音符的 do 移動到 C 上,這時的大調就稱做 C 大調,同理,當主音符的 do 移動到 D 上,這時的大調就稱做 D 大調,而小調,也是這么定義的。
到此,終于給這兩個看似不相關的名詞拉上關系了,是不是還有點意思?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阿里云視頻云」的原創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VideoCloudTech/article/details/111559884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倍频程与钢琴调式的距离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java访问本地文件_java 读取本地
- 下一篇: java 皮鞋_java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