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笔记17 -- 公司治理
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筆記 – 公司治理
一、不對稱信息博弈
1、公司治理
公司管理與公司治理
公司管理:一個公司的日常經營運行,像生產投資、銷售、利益分配,它需要很多的機構設置,安排設計,還有執行和監督。這套維持機構經營運行的規則和制度,是公司管理。
公司治理:公司管理、經營運行的過程中,難免會牽涉到公司的各方(尤其是股東方和管理方)的權利和義務。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各自為政,爭奪話語權,去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這些利益沖突現象,就是公司治理問題。而試圖解決這些問題,協同各方利益,進行權力制衡的機制設計,就是公司治理機制。
公司治理影響企業價值
公司治理直接影響到公司價值的,公司治理好的企業,就值更多的錢。
一個能不能夠進行權力制衡和利益協同的董事會,就意味著企業的高層人力資本能不能夠得到更好的應用,創造更高的價值。
為一個治理好的公司出更高的價格,這個價格差異用金融術語說,就是治理溢價(Corporate Governance Premium)。這個溢價在英國是18%,也就是說在其它條件相同或者類似的情況下,一個公司治理好的企業,要比其它的企業貴18%左右。意大利是22%,印度尼西亞是27%。越是那些對投資者保護很差的欠發達金融市場,治理的溢價就越高。這些對投資者保護的法律環境,可以看作是外部的公司治理環境。當一個企業的外部環境不好的時候,內部的治理機制就顯得更重要。外部環境越差的地方,治理好的企業,自然就值更多的錢了。
公司治理影響到基業常青
公司合同理論:公司本質上是一連串的合約關系,生產、銷售、雇傭、借貸等等合同。使用合同的目的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如果一個公司的存在不能夠降低交易成本,那它就失去了生存的根本,更不用談什么長遠發展了。
所以,一個公司要基業常青,就是要使得這些合同的執行非常地順暢,非常地便利,它能夠持續地降低你的交易成本。而合同里涉及的人都是公司的利益共同體,或者說利益博弈體。如果他們中間的利益不能夠協同,或者是權力失衡,比如說勞資關系緊張,管理層缺乏約束,這樣一定會導致合同的執行非常地困難,甚至違約。這種情況下,一個企業不太可能能長遠、持續、健康發展。
越是大企業,公司的治理就越重要。因為企業大了以后,利益相關方就更多,更復雜,牽涉的權力也更大了。不用一套非常好的利益協同和權力制衡機制,合同很容易變成廢紙。自然地,公司也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
一個好的公司治理,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問題,還是一個國家經濟健康狀況的表現,甚至會關系到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
2、公司治理問題的根源:委托代理
委托代理關系與不完全契約
委托代理關系:買一個公司的股票/基金,就相當于把自己的錢委托給了公司管理層/基金經理去管理。在這種關系里面,你就是委托人(principal),對這個資金是擁有所有權的,而這些管理層、基金經理是你的代理人(agent),對資金擁有經營權。所以你們之間的關系就構成了委托代理關系(principal – agent relationship)。
很多公司股權非常分散,沒有一個絕對的控股大股東。企業的經營決策由雇傭的職業經理人團隊代理。成千上萬的股東擁有公司的控制權,而職業經理人團隊代理擁有的是經營權。這樣,經營權和所有權就分離了。分離之后,股東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怎么能夠使得管理層和股東之間“同心同德”。尤其是股東和管理層之間碰到利益不一致情況的時候,怎么能夠使管理層替股東著想,保證股東利益的最大化呢?這些問題就是公司治理需要解決的問題了。
完全契約:如果我們能在事前,準確地獲得所有的信息。比如說一個產品會不會受市場歡迎,宏觀經濟面會是什么樣子,競爭者的能力如何,甚至天氣情況如何,管理層的人品和能力到底如何,如果這些信息都能提前掌握,那么確確實實可以簽一個完美的合同,把管理層給約束住。這個完美的、理想化的合同,我們把它叫做完全契約。
不完全契約:實際上,絕大多數關于未來的事件,是難以描述和預測的。所以,完全契約在技術上根本就不可行。現實生活中,我們簽的都是不完全契約,是基于不完整、不對稱的信息所簽的合約。
兩種治理機制
公司治理機制分兩類。一類叫做內部治理機制,一類叫外部治理機制。
內部治理就是想辦法。第一,在公司內部協同股東和管理層的利益。比如說讓管理層分享更多的所有權,把他們的利益用股權激勵的方式和股東綁定起來。第二,就是對管理層的權力加以制衡。比如說讓更多不受管理層影響的獨立董事進入決策層,或者將董事長和CEO的職務分開,避免權力過度集中。
外部治理有多種。第一種就是市場壓力,比如說兼并收購。一個企業萬一被收購了,那管理層就集體失業了,所以這種外部壓力就使得管理層要學會自我控制,不多干壞事。第二種叫市場監管,從法律層面,要求管理層對經營情況,還有對和公司利益攸關的行為進行詳細的信息披露,這樣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第三種是聲譽機制。建立一個很有效的職業經理人市場,職業經理人的操守、業績都是公開信息,可以被共享。如果一個職業經理人曾經損害過某個股東的利益,那么以后在這個市場上就很難找工作了。這樣等于就為職業經理人營造了一個重復博弈的良性循環。
股權集中問題
股權如果不分散,控股股東和管理層合二為一的話,就完全沒有委托代理問題,是不是就不需要公司治理了?
全世界股權集中度最高的市場是中國A股市場。但中國市場的公司治理問題也是很嚴重的。當一個公司存在一個控股大股東的時候,會出現中小股東和控股大股東之間的問題了。中小股東資金少,根本沒有話語權,所以是市場上沉默的大多數。
對各國監管層來講,能不能夠保護好中小股東的利益是一個市場公平與否的核心。所以絕大部分國家,在關于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規上,最緊要的一條,就是保護小股東利益。一個制度安排,不能夠保護好中小股東的利益,一定不會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
3、公司治理的道德風險:損人利己
- 道德風險就是大股東通過各種方法,將企業的損失轉嫁到了中小股東身上,而自己在高位減持或者誤導、欺騙投資者。
- 道德風險是全球公司治理中最常碰到的問題,它是由于行業內外存在著比較大的信息不對稱,所以比較容易發生損人利己的行為。而且我們會發現,越難識別和越難監督的行業和產品上,越容易產生道德風險,比如食品行業。
- 道德風險不可能完全消失,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套事前的預防和事后懲罰的機制,在信息披露、市場監管等各個方面,對管理層的道德風險進行控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道德風險。
4、大股東問題:掏空公司
- 樂視的賈躍亭通過“高位減持,關聯交易,股權質押”,把上市公司樂視網生生掏空。
- 大股東掏空就是指,公司的大股東利用自己的控制權,占用和轉移上市公司財產,挖空公司的行為,這是公司治理中最典型的道德風險問題。
- 很多研究表明,大股東掏空主要是兩方面原因。內部原因是股權集中度和公司治理的好壞呈N型關系。外部原因是因為市場環境不健康,法律制度不完善。
- 解決兩權分離產生的委托代理問題,既要在企業內部進行協同和制衡,又要在監管和法律層面給出解決方案。
二、治理機制
1、股權激勵
股權激勵的弊端
為了控制委托代理問題,提出兩種方法。第一就是在某種條件下,去賦予管理層一定的股票,這叫股票激勵。或者是在一定的條件下,給管理層以某個價位,買入一定數量公司股票的權利,這就是股票期權激勵。目標都是擴大管理層的股權,希望他們的收入和企業的長期成長之間掛鉤,所以被稱為股權激勵計劃。但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 過度膨脹的CEO財富:管理層,尤其是CEO們的收入大幅度上升,而且即使公司不賺錢也一樣。
- 內幕交易增多:管理層的個人財富直接和股價掛上了鉤。CEO更加關注企業的市場價格,股價變成了管理層的指揮棒。容易出現了操縱股價,增加個人財富,損害股東利益的辦法。比如股票回購,它會刺激股價上漲。所以,很多管理層就拒絕發放現金鼓勵,而是不停地使用股票回購,刺激股價上漲。上漲以后,自己再高位拋售,然后獲利。還有的管理層故意在自己拿到期權之前宣布壞消息,然后壓低股價,使得自己拿到的期權價格很便宜。然后到了自己快行權之前再拼命地拉升股價,從中獲利。
股權激勵的好處
上面說的那些股權激勵的弊端,都是針對高管們而言的。因為他們掌握著企業的控制權,過多的股權激勵會讓人迷失,過度關注股價的波動,有時候反而會傷害企業價值。
對于普通員工來說,股權激勵計劃是一種分享公司成長的方法,而且能夠降低員工的流動性。對于成長性的公司來講,這是一種把公司的未來折算成薪酬,降低公司自己人力資本上的現金支出的辦法。
- 在對高精尖的人力資本特別依賴的行業或者企業,依靠呆板的固定工資,就很難吸引到那些能力強,而且愿意面對挑戰的員工了。所以,股權激勵計劃相當于是一種人才篩選機制。一般而言,喜歡非穩態薪酬結構的員工,是那種比較愿意接受挑戰,也更加自信的員工。
- 企業因為投資機會很多,投資增速很高,所以它們長期處于資金饑渴中,需要錢進行高速的投資擴張。用這種方法,實際上也幫它們減少了在人力資本上的現金支出,等于是節約了現在的成本。
2、董事會主席和CEO
一般來說,董事會主席和CEO應該是分開的,互相制約,不會造成一方權利過大的現象。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
3、獨立董事
- 獨立董事是指和公司沒有利益關聯的董事。理論上獨立董事制度可以提高董事會運作的透明度和公開性,對管理層進行監督和約束,起到維護股東權益的作用。
- 在中國聲譽機制缺乏、監督動力不足、利益牽扯大等原因,導致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非常“懂事”,但不獨立的獨立董事,難以發揮真正的作用。
- 雖然獨董制度存在一定的問題,但獨董在重大問題上的言行,是可以暴露企業問題的,投資者應該適當地關注一下企業的獨董構成。
4、互聯網平臺企業治理
- 平臺企業滿足多邊、交互、網絡效應這三個特征,兼具著企業、平臺兩種屬性,是社會共同體和經濟體的結合體。
- 平臺企業的公司治理目標,應包括公司治理和平臺治理兩個目標,不僅要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還要實現社會責任以及公平正義。從長期看,這兩個目標是相容的,但短期看,這兩個目標經常會有矛盾的地方。
- 隨著技術進步,平臺企業在社會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平臺企業的治理問題將會是未來社會面臨的最大挑戰。
GOOD LUCK!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笔记17 -- 公司治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Java8新特性:Stream介绍和总结
- 下一篇: Python 实现快排、堆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