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笔记10 -- 金融衍生品
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筆記 – 金融衍生品
一、金融衍生品:實現風險的轉移、再分配的金融合同
1、期貨
期貨:零和博弈
期貨(Futures)與現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商品),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的標準化可交易合約。
一種商品的期貨就是在未來的某個時間,用某一個固定的價格交易一定數量的這種商品的憑證。
衍生品的作用
- 套期保值:在擁有現貨的情況下,購買一個與現貨大小相同,但是價格方向相反的期貨,以鎖定價格風險。比如說一個農民,他現在賣出了10包大米的現貨,未來如果價格上漲就會吃虧,所以他現在就以一個固定的價格買入一個10包大米的期貨合同,這樣一來,他等于就把未來大米的價格鎖定了。即使未來大米價格上漲,他也不會有什么損失。很多的企業都干著這種套期保值的活。比如說一個煉油廠要用大豆來榨油,但是大豆是有一定的保質期的,而且倉儲的成本也很高。他又擔心未來大豆價格會上漲,所以就購入一個期貨合約,鎖定這種價格波動。套期保值是衍生品存在的核心邏輯。它可以鎖定未來的價格波動,對風險進行轉移和重新分配,然后用來滿足不同人群的風險偏好。這是衍生品的第一個作用,套期保值,進行風險轉移。
- 投機套利:保證金制度,購買期貨只需繳納一小部分金額。商品的價格不斷的在波動,有人只專門交易期貨,這種純粹對賭價格波動的交易就是期貨中間的投機套利交易,而且杠桿率特別地高。
2、認知升級:商品不必有形、交易不必交割
商品不必有形:貨幣期貨和利率期貨
貨幣的期貨是用來對沖外匯的風險。舉個例子,你是一個出口商,現在你有一筆貨款,大概在6個月以后用美金結算。你現在有一種擔心,6個月以后,美元可能會大幅貶值。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賣出一個6個月的美元期貨,相當于提前用一個固定的價格賣出了美元。這樣一來,即使美元在6個月以后大幅貶值,你的風險也已經被提前地鎖定了。利率期貨用來對沖利率風險。
從有形的農產品、工業品到貨幣,再到完全無形的利率,在金融創新的過程中,商品的概念逐漸擺脫了有形商品這個束縛,為下一步的金融深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交易不必交割:股指期貨
股指期貨的交易不是采用實物交割而是采用現金結算。不涉及到所有權的轉移,而只是在到期日之前每天對賬面金額的盈虧進行清算。你買了一個股指期貨以后,它的價格每天都會波動,所以你的賬戶上的金額也每天隨之波動。期貨交易所就會每天根據你的盈虧跟你進行現金的結算。如果你賺錢了,那么利潤也會及時到賬。虧了的話,交易所就會要求你趕緊補保證金。這種方法為投機者提供了特別好的工具。
從交易“商品”到交易“合約”,再到交易“不確定性”本身,金融衍生品的發展其實是和人類認知的一次次顛覆聯系在一起的,你沒有認知上的突破,其實不會有這么多創新。其實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總是強調要不斷學習,不斷進行認知顛覆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期權:杠桿交易
1、期權
期權
期權,是指一種合約,該合約賦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該日之前的任何時間以固定價格購進或售出一種資產的權利。到期日后,這個合約就作廢了,那么期權的價格也就等于了0。以看漲期權為例,在到期日之前,如果基礎資產的價格上漲就會賺錢,如果下跌,就會虧。
- 期權是一種權利。 期權合約至少涉及買人和出售人兩方。持有人享有權力但不承擔相應的義務。
- 期權的標的物。期權的標的物是指選擇購買或出售的資產。它包括股票、政府債券、貨幣、股票指數、商品期貨等。期權是這些標的物“衍生”的,因此稱衍生金融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期權出售人不一定擁有標的資產。期權是可以“賣空”的。期權購買人也不定真的想購買資產標的物。因此,期權到期時雙方不一定進行標的物的實物交割,而只需按價差補足價款即可。
- 到期日。雙方約定的期權到期的那一天稱為“到期日”,如果該期權只能在到期日執行,則稱為歐式期權;如果該期權可以在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的任何時間執行,則稱為美式期權。
- 期權的執行。依據期權合約購進或售出標的資產的行為稱為“執行”。在期權合約中約定的、期權持有人據以購進或售出標的資產的固定價格,稱為“執行價格”。
期貨與期權
在期貨交易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相連的,而期權是把商品交易中的權利和義務分拆開了,就專門對權利進行定價。購買期權的人就像購買了一種權利,這種權利可以在價格上漲或者下跌的時候幫助自己把風險鎖定,相當于保險。而賣出期權的人賺取的則是一個保險費。所以期權比期貨的金融屬性要更強,是純粹的風險管理產品。
2、互換
互換(SWAP)
互換是一種金融衍生品,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期限相互交換各自持有的資產或現金流的交易形式。多被用作避險和投機的目的。
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
假設兩種產品兩個國家都能生產的話,但是某一國在一種產品的生產上處于有利地位,然而另一國處于不利地位。在這么一個條件下,每個國家就應該集中生產并出口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具有“比較劣勢”的產品,這樣雙方都可以從中獲益,獲得專業化分工,提高勞動生產力的好處。
利率互換
比如有兩個公司,其中A公司,它希望自己能夠借一筆浮動利率的貸款,B公司則希望自己的債務是固定利率的。但A公司在固定利率市場上比較有優勢,能夠貸到較低成本的款,而B公司則在浮動利率市場上比較有優勢。這個時候兩個企業可以做一筆互換,B公司去貸浮動利率的款項,而A公司貸固定利率的款項,然后兩邊交換一下。這樣子,雙方就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既滿足了融資需求,又降低了融資成本。所以這就是比較優勢的作用。
信用違約互換:次貸危機的導火索
著名的投行雷曼兄弟,把自己手里一個億的次貸證券化的債券向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AIG購買了信用違約互換,互換的就是“信用違約”這個事件。即,AIG會替雷曼兄弟來承擔房屋貸款違約的風險,雷曼兄弟把這個信用違約的風險轉移給了AIG,為這個互換,雷曼兄弟要向AIG付出一大筆費用?;Q的實質違約風險的保險。在當時的情況下,很多人都認為,房地產會一直往上漲,不可能有違約的風險。到05年左右的時候,AIG在信用違約互換收入達到33億美金。在這么大的利益驅動下,AIG就越發對這個衍生品的基礎資產,房屋貸款的質量開始視而不見,它開始很大膽地為很多質量很差的次級貸款的資產證券化進行擔保。2007年,所有的次貸產品都陷入了違約的狂潮,雷曼兄弟倒閉,“違約”成為了現實。替無數次貸產品進行違約互換的AIG陷入了倒閉的邊緣。
3、金融衍生品定價
無套利定價
兩個未來現金流一樣的金融產品,就應該定價一樣,否則就會存在確定的低買高賣機會,即無風險套利機會。這種“白吃的午餐”,一定在市場上會被人發現,然后迅速地進行套利,一直到這個套利的機會消失。
衍生品定價
用無套利的思想拆解期權。既然期權的價格是隨著股票價格波動而波動的,那么我們一定可以找到一個辦法,把這兩個金融資產進行完全對沖,然后組成一個無風險的資產組合。根據無套利定價理論,一個無風險的組合一定會取得無風險的收益率,所以一個期權就可以拆解成股票加上無風險資產的組合。從這個組合出發,我們可以應用比較復雜的數學,推導出一個期權價格所滿足的微分方程,這就是幾乎每個金融人士都耳熟能詳的(Black-Scholes)微分方程。這個方程的解就是期權的價格。
這個方程在數學上并不是那么復雜,但是它特別牛的地方就在于,它給出了金融衍生品定價的一般定理。以后,每個想給金融衍生品定價的人,只要想辦法,把衍生品和它的基礎資產(它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債券,或者是任何金融產品)組成一個無風險的組合,那就可以得到衍生品價格所服從的微分方程,也就是可以利用數學知識給衍生品精確定價了。
GOOD LUCK!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笔记10 -- 金融衍生品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Java 单例模式:懒加载(延迟加载)和
- 下一篇: 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笔记11 -- 资产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