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法思考
陳生金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教育改革不斷進入探索新模式,新課標、新課程改革也不斷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題依然是素質教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方式也在不斷地有序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核心指導思想,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是學習與生活緊密相連,讓生活和教學緊密聯系,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思維方式緊密結合,培養學生思考和探索精神,達到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策略
21世紀最需要的是創新型和實踐性符合人才。人才的培養要從日常點滴做起,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思維能力的持續性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創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方法,而不是簡單課堂的說教。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要正確引導孩子們的學習思路和解題思路,不能在課堂上為學習而教學,學生不能為學習而學習。所以,日常的教學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老師是課堂的推動作用。
一、教學內容與生活結合的教學內涵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生活。“教學生活化”,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取以及對教學結果的反饋應貼近學習者的生活情境,給學生提供體驗生活過程的機會。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從具體的教學過程來看,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是教學目標的設置應當貼切學生生活,而不僅是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培養。
第二是教學的內容要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將知識點與教材內容緊密結合和緊密聯系。
第三是教學方法生活化,直觀易懂,所以老師要做好課堂知識的轉化,可以制作卡片、模擬驗算、知識推導,邏輯推理,多種方法推導和優化數學生活化的緊密計算應用。
第四是教學結果不應以分數作為唯一標準,還要重視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知識的能力。“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與上文“教學生活化”的概念有相似之處,選擇蘊含生活元素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評價教學結果時注重小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二、有效改善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新課程標準實施之后,我國數學教育弊端得到了一定改善。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轉變教育理念,調整教學方式,適應時代變化的需要。數學教育的目的不再是理論知識的掌握,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成了教育界關注的主要問題。雖然生活化逐漸地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走入了一定誤區。筆者將針對這些誤區,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以期能對這種狀況做出改善。
1.更新教學觀念
傳統教學上老師側重知識的傳授,采取填鴨式教學、滿堂灌,學生來不及思考與消化,學生似懂非懂,時間長了,累計的問題越來越多,而老師往往意思不到自己的問題,感覺自己盡力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如果老師能夠更新教學理念,轉變認識,站著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往往就能思考出比較適合學生學習和接受的方法。比如我們學習數學的加減法運算時不少學生參與度不高,如果老師能夠在課堂上畫一棵樹,讓學生在樹上畫出一定數量的果實,然后再畫松鼠偷吃了果實,通過總數和剩余量的對比,讓學生掌握了簡單的加減法運算。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參與度高,接受的效果較小顯著。
2.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各種手段,數學是有教師和學生構成的一個開放性系統,蘊含了大量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學生作為主體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具有被動性和能動性。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課堂活動,涉及到師生的互動與交流,教師要采取多種激勵手段來促使學生體驗自主探索的過程,親身經歷的過程促使他們更好學,愛學,樂學。
數學是研究數量和空間關系的一門科學。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藝復興時期,笛卡爾創立了解析幾何,把代數和幾何學聯系起來。計算機技術的出現,為數學發展注入了全新的動力,數學的研究領域和應用范圍得到了擴展,而數學的研究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作為一種交流手段,數學可以幫助人們對實際生活中各種信息進行分析和比較,從而淘汰無關的信息,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人們在對客觀世界的規律進行探索時,數學為其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在整個探索過程中,人們不斷對信息進行收集與整理,通過建立一定的數學模型,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伴隨著社會的進步,數學開始成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作為技術手段的數學應用于生活,將為社會創造一定的價值。
3.巧設教學情境
教學內容的傳授需要有合適的載體,如果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穿插合適的游戲,一方面,能夠較好的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夠把數學的應用技巧游戲結合,通過學生的參與增加認識,實現同學們之間的彼此合作,讓問題得到了探究,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使他們收獲書本以外的知識,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在課堂上的游戲教學,要充分考慮游戲的可行性,時間上的合理性、游戲的安全性,以及道具是否充分夠用,同時考慮游戲中教師的角色問題,要以孩子們為主體,教師為輔助的活動原則,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控制好教學秩序,否則孩子在這種環境一直玩耍,失去了玩游戲的時候學習知識的目的。
4.巧設問題提升注意力
數學的教學最終目標是完成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階段不少學生反映在課堂上聽懂了老師的教學內容,遇到了考試不知道如何下手,根本原因還是學生沒有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以及解決問題的重要步驟,如果課堂上結合生活化的教學,如模擬“商城購物”“交電費”“交電話費”等生活場景中常遇到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知道解決問題的幾個重要步驟,他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到數學問題的關鍵變量,最終解決數學問題。當然這個過程數學老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巧妙設置問題,讓學生分步回答,培養遇到數學問題后能夠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老師要結合當前學生的學習狀況,制定較為長遠的培養計劃,分步、分段實施,且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長。
5.加強學校與家庭、社區的聯系
家庭教育、社區教育、學校教育有著各自的目的、地位、作用和特點。它們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也各自有著自身難以攻克的局限性。這就需要將三種教育整合起來,發揮各自的作用,提高教育的整體效益。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學校教育相對而言有系統、全面的模式,有專業的老師,制定科學的培養計劃,這個時間最長久,也是學生投入精力最大的一個地方,關系到學生未來是否能夠成為人才的關鍵力量。社區教育是三種力量整合的一種教育新形式,學校教育正在不斷地改進、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社區教育也越來越完善。校、家庭、社區是學生的三個主要活動場所,他們學習和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里面進行的。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應當加強學校、家庭和社區之間的聯系,整合這三種教育力量,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
三、結束語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生活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視。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一部分教師過分強調教學與生活的聯系。他們忽視教學內容的客觀性,片面地將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偏離了小學生的已有經驗積累。生活不應是教師的已有經驗,而應該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生活化其實就是兒童化,教學內容應來自于學生的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參考文獻:
[1]陳之華.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
[2]陳清容,呂世虎.新課程學科實用教學法: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计算机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法思考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学习阮一峰Javascript模块化编程
- 下一篇: 21-5-22校赛G 自行车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