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
7年前,也就是2014年,我考上了博士,開始了求學生涯,那年剛好36周歲。
回想那幾年,尤其是剛開始讀博的時候,困難確實很多。
但有一點很肯定,決定讀博士的時候,一點都沒有猶豫,因為沒有時間猶豫,再猶豫就這輩子沒機會讀博了。
讀博難嗎?
大齡讀博需要家里支持,還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這兩項我具備了才去讀的。
讀博困難嗎?可能對有些人不難,但是讀博對大齡的人,確實有點困難。
首先是基礎知識忘得差不多了,比如數學知識,本科數學是上個世紀學的,英語六級也是上個世紀過的。我97年讀的本科,99年過了英語六級,那個證書是綠皮的,被院辦老師戲稱為“離婚證”。(其實“離婚證”后來去掉了感情色彩,不再是綠色的了)只能從頭開始復習,花的時間比別人可能要多很多。
我之前是項目管理人員,所以,整理材料比較內行,把翻譯和筆記分享到網絡中。
其次就是代溝,好像很多年齡大的博士,比較難融入集體。這點,我克服得不錯,我的年齡比同年級的博士大了十幾歲,我比較善于跟人溝通,但還是比較快地融入到集體,絲毫沒覺得有代溝問題。
健康也是問題。一直以為自己很健康,但博二的時候,住院做了手術,躺了幾天,周圍好幾個人都是惡性腫瘤,我比較幸運,術后痊愈,但深刻明白了“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周圍很多事情也觸動了我。沒有讀博士的時候,不會體會博士生涯的酸甜苦辣。記得博一下學期,隔壁院有個博士猝死了,頓時感到唇亡齒寒,馬上聯系上輔導員,捐了1000元給那位博士的父母,輔導員問我名字,我說我也是博士,名字就不留了,希望他家人節哀。
記得博二的時候,學校號召同學們捐櫻花樹,我第一時間捐了一棵櫻花樹,那時候還是小樹苗,現在已經長成大樹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與君共勉。
2016年4月剛種下
2020年4月,樹長高了
博士畢業收獲了什么?
第一是知識,大齡讀博,成果不多,但學到不少知識,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幫助初學者,寫寫科普入門的文章。值得欣慰的是,以前翻譯的機器學習視頻和寫的筆記被廣泛流傳,應該幫助了不少人。現在當了老師,我把上課的ppt發給了國內300多位向我要課件的老師,希望對他們有所幫助。
第二就是圈子大了,現在qq有3000好友,微信有6800多好友,其中大概800來位博士,視野開闊了,人脈也廣了。
第三就是人氣,博三時候注冊了Github和知乎,現在Github大概58000star,知乎6萬粉絲了,兩年前注冊了一個公眾號,11萬粉絲了。平時比較忙,基本靠自然增長,沒怎么推廣。
第四就是多了選擇工作的機會,在30歲的時候,我已經有了危機感,害怕被社會拋棄,博士畢業過了40周歲,在家鄉的事業單位負責信息化工作,后來去了專科學校,一年以后到本科學校,聘了副教授,當了系主任。
第五是心態,心態還是年輕的,每個工作,用心投入,大齡進高校,很多機會已經失去了,但還是有機會發揮才華的。時刻告訴自己,不躺平,躺平了就什么都沒有了。
現在的生活
第一就是備課、上課,我上《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行業數據挖掘》三門課,給本科生和研究生上。
第二就是陪娃,兩個孩子已經讀初二了,兒子好像比我高了,女兒也超過1米6了,學習上也自覺了,暑假陪娃跑步、打球、游泳、劃船。
第三就是寫作,寫寫公眾號,把上課的內容寫成本科生機器學習教材。
第四就是經濟條件好了很多,換了房子。
其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但不是復制粘貼都可以,走適合自己的路,最重要。
未來的路還很長,努力走自己的路,別忘記理想,一切與年齡無關。
希望疫情早點過去,我想回母校,看看老師同學,順便看看自己種的櫻花樹。
總結
- 上一篇: PP视频怎么关闭PP视频虚拟键盘显示
- 下一篇: 几款优秀的点播、RTSP/RTMP直播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