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迎来善变的95后Z世代 技术从拐杖变为核心引擎
在上周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長達4小時的演講,把微信的各個業務都講了一遍。而這其中惟一讓他不滿意的只有一個:小游戲。“小游戲做到現在,其實如果從商業的角度,發展挺好的,但我并不滿意。”
文?| 懂懂? ? 編輯 | 秦言
來源:懂懂筆記
張小龍不滿意的原因就是小游戲缺少創意,“它離我們的期望還有一個差距,現狀是這里面真正高質量原創的游戲還不是特別多。大部分的游戲還是互相拷來拷去,就在一輪一輪的洗用戶的流量。”
游戲作為泛娛樂的一個分支,張小龍的不滿意,其實也代表了眾多用戶的心聲。產品很多,但是創意很少,一個風口來了就一批人蜂擁而上。整個市場看上去熱熱鬧鬧,但是真正有新意、體驗好的產品匱乏。
在過去幾年,隨著技術手段的提升,一些有創意的泛娛樂產品涌現,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爆款。但隨這而來的問題就是爆款被當做風口而大量復制,當一個創意出現之后就會出現一批相似的產品或是內容。很快風口就被“堵”住了。
比如去年年初的直播答題火起來之后,所有直播平臺都跟進撒幣;在線抓娃娃機受到歡迎之后,又是多家開始進入;去年年初跳一跳小游戲火了,類似的游戲開始大批量復制……
如何擺脫爆款短命、內容雷同的窘境?技術將扮演幕后的重要角色。
“泛娛樂未來時代仍屬于科技創新者。”網易云信及網易七魚的CMO姜菡鈺認為AI技術與泛娛樂跨界結合后有很大的想象空間。與她的觀點相似,來自谷歌、愛奇藝、騰訊天天P圖的技術界以及泛娛樂界資深人士,也普遍認為AI將在2019年對泛娛樂行業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
1
你撩到用戶的心了嗎?流量思維到切換到留量思維
網易云信、網易七魚CMO姜菡鈺
這幾天最熱鬧的一件事就是社交的變局:王欣、羅永浩、張一鳴在同一天發布了新的社交軟件,被業界解讀為挑戰微信。其實,能不能挑戰微信懂懂無法判斷,但從2018年初到現在,新的社交軟件不斷涌現出來,直到馬桶、聊天寶、多閃同時落地,這才形成了一個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年輕一代用戶開始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主角,他們需要新的社交、娛樂方式。
“00后都在江湖上興風作浪了。” 網易云信、網易七魚CMO姜菡鈺對于95后、00后帶來的變化感受非常明顯。這一代人也有著鮮明的特點:他們具有非常獨立的個性,注重自己的精神和創新,以及自己的價值被認可。
這一代人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第一代原住民,他們成長最重要的階段幾乎就是在手機陪伴下走過來的,他們使用手機比PC更自然。他們對于新生事物,對于泛娛樂產品的認知非常高。他們每一個人的手機上都不少于三個泛娛樂的應用,音樂、漫畫、視頻、社交、游戲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交性和互動性已經成為他們非常追求的共性,并且這一代年輕人有非常好的付費行為習慣。
但同時在泛娛樂領域有著一個顯著的特點:產品迭代非常快。人們對于娛樂化的追求是喜新厭舊的,很容易變。從整個移動互聯網的大背景看,用戶存量已經挖掘殆盡,用戶流量紅利消失,未來的競爭將從“流量”到“留量”。
張小龍給小游戲提出“成為一個創意的平臺”這個要求,張小龍很清楚實現這個目標是挺難的,“我認為任何一個平臺應該要有自己的夢想所在,如果他沒有這種一種夢想的話,很快就會把自己當作一個流量的經營點,很快把流量耗光了,這個游戲就結束了。”
“從流量到留量,要求我們對于產品的創新點、對用戶價值,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姜菡鈺與張小龍的觀點相似,她認為有些產品很多時候只是抓住了一個熱點或是小風口,但沒有真正解決用戶的痛點,沒有撩到用戶的心,或者是沒有快速迭代和持續創新,很快就會成為過去時。
2
故宮“復活”啟示錄?
愛奇藝副總裁王學普
在2018年,故宮以一種全新姿態出現在國人面前。以前的故宮就是一個沉寂的皇城,而這一年故宮似乎“復活”了,以各種各樣創新的形式,讓國人可以重新認識這個皇城,重新理解這個皇城代表的文化。
比如去年11月在愛奇藝網絡獨播的《上新了·故宮》,豆瓣評分過8分,并持續位于豆瓣國內口碑綜藝榜TOP10。那些曾經在皇宮里生活的人們或許從未想過,百年之后,故宮會以這樣的形式“復活”,在愛奇藝這個廣受年輕人喜愛的平臺上呈現給后世,并且獲得這樣高的評價和用戶喜愛。
此后,愛奇藝專門推出了用連載漫畫的形式,為故宮傳統文化帶來了新的另類解讀——《故宮探奇上新記》系列連載漫畫,用生動詼諧的漫畫風,讓觀眾以更“Z世代”的方式了解《四庫全書》等歷史背后的番外小課堂,更是幫助記憶《上新了·故宮》節目中的知識點。除了線上漫畫用清宮劇中的經典畫面與人物進行的“趣味解讀”外,朋友圈“故宮裝修大挑戰”的互動H5,更是引領了全民參與的故宮熱潮。
以前我們參觀故宮就是走一圈,而今天的故宮在數字化參觀上也做了很多嘗試,利用AI、AR技術,展示了故宮中的很多藏品,通過數字修復的方式,將這些國寶重現在游客面前。
除了愛奇藝讓故宮“復活”,抖音短視頻也創新地“復活”了很多文物。在去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當天,抖音聯合多家文博單位聯合制作發布的“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H5視頻,在朋友圈刷了屏。視頻中,中國國寶級文物“放飛自我”,在“什么是當當當”的音樂中揮舞熒光棒,兵馬俑則高呼“作為中國的icon,我們不紅,始皇不容”。據統計,該視頻4天播放量突破1.18億。
這些文物的“復活”,本質上是兩方面的結合:第一是創意,第二是技術。有的好的創意,現代技術手段是很好的支撐。今天的年輕人不僅是在書本中了解歷史,而是可以“體驗”歷史。
這幾年大家在談論AI技術的時候,總是幻想未來是什么樣的,在姜菡鈺看來,AI技術深度應用以后,能夠讓我們老百姓用更新、更生動的方式去探索一些老祖宗的歷史,去了解中華的歷史文化,將是特別有意義的事情。
騰訊天天P圖技術總監傅斌認為:“AI的技術在發展,它會極大的促進優質內容的生產和處理。這樣優質內容的產生會打破原來的生產模式,當代內容生產模式正在發生巨大變化。”
3
以前技術是拐杖,以后技術是引擎
Google資深研究員汪啟扉
從2016年阿爾法狗戰勝李世石之后,AI似乎就真的來了。但其實我們發現,過去兩年多,各種AI技術還多是處于數據的積累和算法的優化當中。今天,這些技術相對成熟,開始與各種各樣的場景相結合。
Google資深研究員汪啟扉認為,2019年AI的關鍵詞將是落地:“我跟很多投資人溝通的時候,他們提到兩個字,叫落地。所謂落地就是我們希望它真正的能夠賦能我們的用戶,能夠為用戶提供真正可以用的人工智能技術。”
作為泛娛樂領域的創業者,騰訊天天P圖技術總監傅斌對技術的作用有自己的理解:“早期,技術有點像一個拐杖,一直支著這個技術往前走。但是發展到一定階段你會發現你被技術推著走。我想告訴大家,在我現在看到前方技術發展方向上,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3-5年里你們是被技術推著往前走的。”從傅斌的語言中可以看出,技術在未來幾年將成為泛娛樂行業創新的重要引擎。
黑科技如何拉動一款娛樂產品成為互聯網“爆款”?姜菡鈺舉了兩個例子。比如近兩年逐漸成熟的超分辨率技術(簡稱超分),網易云信通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使低分辨率視頻重建成高分辨率視頻,從而達到模糊圖像、視頻瞬間變高清的效果。網易AI平臺在不久前與新華社合作了“留聲40年”的主題項目,把40年前低像素的老照片通過超分技術放大10倍,打印成巨幅海報亮相北京地鐵站。超分技術,讓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歷史。“留聲40年”只是一個應用落地嘗試,未來這個技術還有很多創意發揮的空間。
再比如視頻智能分析,是人臉認識技術的一個應用方向。通過對人臉、動作等視頻內容的識別,自動為視頻添加內容標簽。再通過資源庫中標簽與視頻的匹配關系,協助運營人員快速實現視頻的按內容管理,包括內容搜索、精準定位、智能分類等。在應用端可以落地的場景有廣告植入,個性化推薦,智能搜索與定點播放等。
愛奇藝副總裁王學普表示,愛奇藝在AI上的投入非常早,AI已經貫穿到視頻內容制造、生產、分析、分發、變現、客服等各個環節當中。“AI技術能夠給用戶帶來更好的娛樂體驗,也能夠給整個娛樂行業帶來更好的創新。”
在天天P圖、愛奇藝這樣的泛娛樂企業背后,是谷歌、網易云信這樣的技術公司在提供源源不動的創新動力。比如谷歌的人臉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正在以各種應用的形式落地。而網易云信的超分技術,讓一張張老照片還原歷史。顯然,創意與技術正在成為下一個時代泛娛樂的雙引擎。
“流量思維過度到留量思維,要借助技術的力量,真正把用戶喜歡的東西,用技術手段去迭代出更多更好玩的玩法以及差異化的產品,只有這樣才能把流量變為流量。”姜菡鈺說道。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網易云信
與50位技術專家面對面20年技術見證,附贈技術全景圖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泛娱乐迎来善变的95后Z世代 技术从拐杖变为核心引擎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互联网1分钟 | 0117 IBM入驻上
- 下一篇: 0118互联网新闻 | 抖音成央视春晚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