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SIGCHLD, SIG_IGN) 和 signal(SIGPIPE, SIG_IGN) 使用场景
一、signal(SIGCHLD, SIG_IGN);
因為并發服務器常常 fork 很多子進程,子進程終結之后需要服務器進程去 wait 清理資源。如果將此信號的處理方式設為忽略,可讓內核把僵尸子進程轉交給 init 進程去處理,省去了大量僵尸進程占用系統資源。(Linux Only)
對于某些進程,特別是服務器進程往往在請求到來時生成子進程處理請求。如果父進程不等待子進程結束,子進程將成為僵尸進程(zombie)從而占用系統資源。如果父進程等待子進程結束,將增加父進程的負擔,影響服務器進程的并發性能。在 Linux 下可以簡單地將 SIGCHLD 信號的操作設為 SIG_IGN。
二、signal(SIGPIPE, SIG_IGN);
TCP 是全雙工的信道,可以看作兩條單工信道,TCP 連接兩端的兩個端點各負責一條。當對端調用 close 時,雖然本意是關閉整個兩條信道,但本端只是收到 FIN 包,按照 TCP 協議的語義,表示對端只是關閉了其所負責的那一條單工信道,仍然可以繼續接收數據。也就是說,因為 TCP 協議的限制,一個端點無法獲知對端的 socket 是調用了 close 還是 shutdown。
對一個已經收到 FIN 包的 socket 調用 read 方法,如果接收緩沖已空,則返回 0,這就是常說的表示連接關閉。但第一次對其調用 write 方法時,如果發送緩沖沒問題,會返回正確寫入(發送)。但發送的報文會導致對端發送 RST 報文,因為對端的 socket 已經調用了 close,完全關閉,既不發送,也不接收數據。所以,第二次調用 write 方法(假設在收到 RST 之后),會生成 SIGPIPE 信號,導致進程退出。
為了避免進程退出,可以捕獲 SIGPIPE 信號,或者忽略它,給它設置 SIG_IGN 信號處理函數:
signal(SIGPIPE, SIG_IGN);這樣,第二次調用 write 方法時,會返回 -1,同時 errno 置為 SIGPIPE。程序便能知道對端已經關閉。
?
轉載于:https://blog.csdn.net/xinguan1267/article/details/17357093
?
(SAW:Game Over!)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signal(SIGCHLD, SIG_IGN) 和 signal(SIGPIPE, SIG_IGN) 使用场景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gdb info frame信息解释
- 下一篇: OS / Linux / SIGCH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