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线_电离层、对流层改正模型对基线解算的影响
電離層延遲
電離層是近地空間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處于離地面以上約60km到1000km之間的大氣層,它是由太陽高能電磁輻射、宇宙線和高能粒子作用于中性高層大氣使之電離而產生的,是由電子、正離子和中性分子及原子構成的等離子體區域 。
由于電離層中存在自由電子,故GPS信號穿越這一區域時,并非用真空中的光速行進,而是形成調制信號包絡的傳播時延,這時延量的數值與傳播路徑上的總電子含量成正比,與載波頻率平方成反比 。
電離層誤差正是由于電離層對GPS信號的各種影響導致其在傳播過程中產生時延,主要體現為定位精度的降低和定位方向的限制。電離層誤差是GPS測量中的主要誤差源,隨著時間和地點的不同發生變化,定位誤差范圍從幾米到百米以上。(基本概念引用Bai)
目前,消除電離層延遲的方法主要有:
對流層延遲
在GNSS領域,對流層延遲是定位誤差來源之一。衛星導航定位中的對流層延遲通常是泛指電磁波信號在通過高度為50km以下的未被電離的中性大氣層時所產生的信號延遲。在這種介質中,與L1和L2上GPS載波和信號信息(PRN碼和導航數據)相關聯的相速和群速,相當于自由空間傳播被同等地延遲了。這種延遲隨對流層折射率而變,其折射率取決于當地的溫度、壓力和相對濕度。如果不補償,這種延遲的等效距離可從衛星在天頂和用戶在海平面上的2.4m左右到衛星在約5°仰角上的25m左右。(基本概念引用Bai)
目前,消除對流層延遲的方法主要有:
(1)采用對流層模型加以改正,其氣象參數在測站直接測定。常用的對流層改正模型有:霍普菲爾德(Hopfield)模型、薩斯塔莫寧(Saastamoinen)模型、勃蘭克(Black)模型。
i. 在一般情況下,在天頂方向不同模型差異僅為幾毫米。
ii. 在衛星高度角E<30度,不同模型間的差異變得較為明顯,E=15度時,不同模型所求得的信號傳播路徑上的對流層延遲間的互差也只有幾厘米。
iii. 在高山地區(拉薩)用不同模型求得的天頂方向對流層延遲可能相差數十厘米。建議采用薩斯塔莫寧(Saastamoinen)模型。
(2)利用同步觀測量求差。(手敲)
基線解算實戰對比分析
使用天寶net r9在三個地點進行連續靜態觀測,觀測時長為4天,天線安裝在房頂強制對中抱桿上,10°觀測角度內無遮擋。(觀測環境較好,符合靜態測量的條件,這里不再做過多環境靜態測量測量環境堪選方面的贅述)。分別使用科研精密解算軟件gamit,商用軟件華測CGO軟件對同一組靜態數據(RINEX格式)進行基線解算(目前市場上商用軟件,作者只發現華測的軟件可以進行電離層、對流層改正模型的選擇和禁用,其它商用軟件“萊卡LGO”、“天寶TBC/TGO”、“南方”、“中海達”的基線解算軟件均不能根據用戶的需求來選擇改正模型和禁用改正模型)
上表格為基線解算的對比分析,三條基線觀測距離最長為16.3KM,最短為9.8KM,屬于中長基線,(根據“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校準規范”規定中長基線觀測時間為大于2.5小時,本次觀測時長完全滿足規范要求)
本次電離層、對流層的改正模型使用的分別為Hopfiled和Klobuchar模型,從實際解算的數據對比分析可知:使用了電離層、對流層的改正模型計算出來的基線長度與gamit解算出來的數值更接近,差值基本在毫米級,靜態相對定位的解算精度較高。不使用改正模型計算出來的基線長與gamit對比,差值在厘米級。其它商用軟件,均不具備自己手動選擇改正模型的功能,華測CGO可選擇的對流層改正模型如下:
在拉薩高山等區域建議使用薩斯塔莫寧(Saastamoinen)模型。
其它商用軟件中,天寶TBC軟件為基線解算的較好軟件,各家軟件在中長距離的解算精度均能滿足C級以下靜態觀測的要求。在A、B級網中,要求使用科研軟件gamit進行解算。在之前的測試中,使用天寶的接收機靜態觀測24h, TBC軟件進行全國CORS網坐標基線解算、閉合環、無約束平差、約束平差,2000KM處計算出來的坐標與真值平面坐標相差在5cm以內。使用國產接收機靜態觀測24h,解算2000KM處的坐標點,計算出來的平面差值為10cm以內。
(關于TBC軟件,更多的問題可以拋過來,一起探討哦!!!)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基线_电离层、对流层改正模型对基线解算的影响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r 语言 ggplot上添加平均值_R语
- 下一篇: vc++6.0打开文件闪退_VC++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