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和linux多进程效率,Windows程序效率 (转)
Windows程序效率 (轉)[@more@]? 是一個龐大的功能豐富的,并且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應用接口,使我們可以編寫功能豐富的應用程序,但正因為Windows的復雜性和應用程序接口的強大,我們往往忽視了很多技術細節,使得寫出來的程序較低,缺乏競爭力。以下是我總結的一些提高程序效率的規則,希望對提高程序質量有幫助。
減少程序在核心態和態之間的切換: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com::office" />
我們知道Windows系統中的應用程序可以在兩種狀態下運行-用戶態和核心態,但是如果進程在兩種狀態之間切換,則需要耗費上千個周期,這對于高質量的程序來說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典型的例子是用戶線程互斥的臨界區和互斥體(Mutex),互斥體是核心態,應用程序使用它時會切換到核心態,而臨界區則直接在用戶態下工作,所以如果可能,應該用臨界區取代互斥體。
使用線程代替進程以減少系統資源的開銷
在Windows系統中,進程是資源非配的單位,線程是調度的單位,因為線程共享進程的地址,所以與創建進程相比,創建線程可以節省大量的系統資源開銷。所以對于并發計算的問題,可以盡量使用線程機制來實現。
減少線程場景切換的開銷
線程為應用程序提供了并發機制,使程序的多個代碼段可以“同時”運行,比如使用多個線程提高費時的IO操作,但是不是線程愈多越好呢?當然不是,線程雖然使用進程地址空間,但仍有自己的運行環境(堆棧、臨時令牌等),線程場景的切換是要耗費CPU資源的,同一個計算過程(不涉及IO操作),使用兩個線程來完成比使用一個線程來完成所需要的時間實際是更多。
減少的跨邊界(頁)訪問
在Windows系統中,內存是以頁(4KB)為單位組織的,由于Windows是虛擬系統,內存中的頁在不用時常換出到外存中,需要用到的時候再裝入內存,這樣可以使一個應用程序使用比實際內存大得多得地址范圍。但是內存得換入換出與CPU得速度相比是很費時的IO操作。下面有兩段幾乎完全一樣的程序,在VC下編譯為release版本后,前一段的執行時間是后一段的200多倍
程序1:
char buf[8][4000];
char ch;
int i, j;
for(j=0; j<4000; j++)
{
for(i=0; i<8; j++)
{
ch = buf[i][j];
}
}
程序2:
char buf[8][4000];
char ch;
int i, j;
for(i=0; i<8; j++)
{
for(j=0; j<4000; j++)
{
ch = buf[i][j];
}
}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windows和linux多进程效率,Windows程序效率 (转)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linux man命令的1和1p,Lin
- 下一篇: linux 内核修改rss,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