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 判断页面加载完成_在Vue+webpack中详细讲解基础配置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Vue+webpack項目基礎(chǔ)配置教程,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
最近在學(xué)習(xí)webpack,跟著課程一個單頁面應(yīng)用,在這里記錄一下。
這個部分主要講了如何配置webpack的環(huán)境,以及webpack dev的配置。
記錄比較粗略,后續(xù)會更新。
1.開發(fā)環(huán)境:
vscode,node.js,vue.js,webpack
大家自己安裝一下node.js可以參考菜鳥教程
使用的IDE是 VScode2.項目初始化
快捷鍵ctrl+` 打開vscode控制臺
2.1安裝webpack vue vue-loader
npm 出現(xiàn)warn提醒你需要依賴,按照提示進行安裝
安裝相應(yīng)的loader
2.2配置webpack可以加載app.vue文件
首先創(chuàng)建src文件夾,并在其下創(chuàng)建app.vue最為主代碼文件,index.js作為入口文件。
app.vue文件內(nèi)容如下:
在src同級目錄下
創(chuàng)建webpack.config.js文件,配置入口entry,輸出output
創(chuàng)建package.json文件和webpack.config.js文件
index.js文件作為入口
配置package.json文件中的scripts命令,添加build
配置package.json文件中的scripts命令,添加build
在控制臺輸入npm run build 命令進行打包,打包成功后如圖:
webpack打包完成后
2.3配置webpack可以加載非Js文件
webpack.config.js文件具體配置
在webpack.config.js中的module: {}模塊中添加rules:[],可以設(shè)置webpack需要識別的文件類型,之前已經(jīng)設(shè)置了vue文件類型,好需要添加css/圖片。
在控制臺執(zhí)行命令,安裝相應(yīng)的loader
測試非js類型文件打包效果
目標:在js代碼中import這些非js類型的文件中的內(nèi)容
再src子目錄下,創(chuàng)建測試文件test.css。以及在images中放入jpg圖片代用(一張就可以了,emmm我當時放多了就先不刪了)
在Index.js中import這些非js文件。
最后在控制臺執(zhí)行 npm run build 測試結(jié)果。
打包成功圖片類似上面。
2.4關(guān)于css預(yù)處理器。stylus的配置和測試
stylus是css的一種預(yù)處理器,文件類型是 .styl 我們這里對其進行配置
首先在webpack.config.js文件中的rules:[]模塊中跟上面一樣,加入如下代碼,讓其可以識別.styl文件
然后在控制臺安裝stylus所需的loader文件
最后在控制臺執(zhí)行 npm run build 測試結(jié)果。
2.5配置webpack-dev-server:專門用在開發(fā)環(huán)境的打包
因為正式環(huán)境和我們的開發(fā)環(huán)境有所區(qū)別,所以需要配置dev用來區(qū)分
首先,安裝 webpack-dev-server
然后, 修改package.json文件 ,在build下面添加dev配置
然后,修改webpack.config.js
在全局添加target:'web'
因為這個文件要同時用在開發(fā)環(huán)境和正式環(huán)境,所以要加一個環(huán)境判斷,在跑npm的時候添加變量標識不同環(huán)境。
因為在windows和mac環(huán)境下的命令會不同,這里安裝cross-env 包,使得在不同開發(fā)環(huán)境下命令相同。
再次修改package.json文件,在“build:”和“dev:"行添加dev命令
cross-env NODE_ENV=development 后面不變
然后,在webpack.config.js文件中進行判斷。
首先,配置config.devServer
webpack2之后就可以直接用config.devServer進行配置了。
更改文件頭部幾行代碼
在文件的最后加上如下代碼
注意:
host:'0.0.0.0'不要直接寫localhost,這樣別人的電腦就訪問不了了;port不要被占用,不然會打不開
最后.安裝html-webpack-plugin插件使得html可以作為入口,自動包含JS
修改webpack.config.js文件
config.js
config.js
至此,dev配置基本完成
控制臺執(zhí)行 npm run dev
打包成功的話就可以在瀏覽器中查看效果了,
如果出現(xiàn)錯誤,根據(jù)提示修改,注意端口是否占用。我的8000端口占用了,后來用了8080端口就好了
瀏覽器訪問:localhost:8080,可以查看渲染效果。恩,背景圖0.jpg是我愛豆23333。筆芯。注意左上角有紅色的abc。
瀏覽器效果
2.6最后還有一些東西要加在config.js中
最后還要加一些東西
1) historyFallback:{}
因為我們做的是單頁應(yīng)用,所以要加一下地址映射到入口index.html,這個先忽略
2) 熱加載功能。
hot功能,可以實現(xiàn)局部渲染:比如你改了一個組件的代碼,頁面只重新渲染這個組件而不是整個頁面進行渲染,不需要進行刷新操作。
3) 一些插件
webpack.NoEmitOnErrorsPlugin()去除一些不必要的信息
4) 瀏覽器調(diào)試代碼功能的工具
在瀏覽器中調(diào)試的時候,代碼不會轉(zhuǎn)碼。
最后配置完成后,重新npm run dev一次
npm run dev
成功之后,可以在瀏覽器中測試熱加載效果,修改app.vue文件中的text的內(nèi)容,就可以看到左上角那個紅色的字在變了emmmm
上面是我整理給大家的,希望今后會對大家有幫助。
總結(jié)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vue 判断页面加载完成_在Vue+webpack中详细讲解基础配置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黑豆多少钱一斤 市场价格及购买建议?
- 下一篇: 上海五星酒店大堂经理月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