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dview 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添加数据_基于Python的数据分析-1.语法基础(上)
開篇
慣例:print('hello world')
運算符
比較運算符 返回類型為布爾值(True/False),多用于判斷
數值運算符
順序結構 代碼按照順序按行執行 判斷結構
if 條件:代碼塊else:代碼塊循環結構
- while循環:
- for循環:
異常 對異常的處理可以組合使用:
try/except/else/finally,例:
try中代碼如果報A錯,執行“A代碼塊”,如果未報錯,執行else代碼塊,不管有沒有報錯,都將執行finally代碼塊
函數
基本函數結構
def 函數名(參數):代碼塊return 返回值 參數結構 函數可以是有參的,也可以是無參的
當然,既可以有返回值,也可以無返回值
參數特點:
- 無參:def func():
- 默認參數:def func(x,y=100,z="hello")
- 未知參數個數:def func(name,*args)
- args將作為一個集合類型使用
- 帶鍵參數傳遞:def func(**kwargs)
- kwargs的類型為'dict',輸入為:func(aa =1,bb=2,cc=3)
- 回調函數:def func(fun, args)
- 就是將其他函數作為參數
遞歸與嵌套 遞歸:函數調用本身(必須要有停止條件)
斐波那契數列:
嵌套:在函數中調用另外的函數 閉包 將函數作為返回值返回
匿名函數(lambda) 有時我們需要的函數是“一次性”的,可以使用lambda函數簡化結構
關鍵字yield
可以將函數的中間結果返回但不結束程序,還是以斐波那契數列為例
本質上是將函數變成一個generator,調用時不會直接執行函數,而是返回一個可迭代(iterable)對象。在for循環時,會執行函數內部方法,碰到yield時,返回一個迭代值,下次迭代時,從yield下一條語句繼續執行。這個過程中,變量從外部看,和上次中斷前是完全一樣的。
知乎這個編輯器說實話有點難用,不支持分級標題也就罷了,連表格都不支持,非要我一張一張截圖...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gridview 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添加数据_基于Python的数据分析-1.语法基础(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axure9 html文件使用ie打开图
- 下一篇: 区块链分叉如何解决_什么是分叉区块链又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