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八点 | 追问研讨会:我们如何建立更好的精神疾病模型?
TCCI追問研討會
天橋腦科學研究院(Tianqiao and Chrissy Chen Institute, TCCI)持續推出「TCCI追問研討會」,邀請青年科學家通過在線圓桌會議,系統性地討論最受關注的科學問題。
會議內容
精神疾病問題已經成為當下社會人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根據《柳葉刀》雜志的數據顯示,中國大約1.73億人有精神疾病。在日趨龐大的患病群體面前,現有的精神疾病模型已經力有不逮。我們如何構建更精準的精神疾病模型?在這個過程中又有那些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實現精準精神疾病模型的構建呢?本期「TCCI追問研討會」中,科學家們將針對“我們如何建立更好的精神疾病模型?”展開討論,對這個過程中的關鍵問題進行探討,例如多模態數據對于精神疾病的測量/診斷/分類,多模態數據對精神疾病的預防/治療/干預效果,以及多模態數據如何幫助我們了解精神疾病的發生原因等。
直播時間
北京時間 11月12日(周五)20:00
直播平臺
騰訊會議
ID:927 482 563
嗶哩嗶哩直播間
👇🏻掃碼觀看👇🏻
主持人
主持人
胡傳鵬
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Collabra: Psychology編委,開放科學中心推廣大使
2017年于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獲得博士學位,2017 ~ 2020在德國萊布尼茨心理韌性研究所進行博士后研究。研究興趣包括貝葉斯模型及其在元科學(metascience)、社會認知和心理健康等上的應用。以第一/通訊作者在Neurosci Beiobehav Rev, Scientific bulletin等期刊發表中英論文23篇。擔任SSCI期刊Collabra: Psychology青年編委,為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等十余期刊審稿人。發起并主編OpenScience學術公眾號,推廣開放科學和可重復性的理念;聯合創辦了歐洲地區的華人心理與腦科學學會(Chinese 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 Brain Science)。參與多項國際關于可重復性問題的大型合作項目,項目結果發表在Nature, Nature Human Behavior等。讀博期間為清華大學登山隊(2014)隊員,完成過一次北京馬拉松,參與多次高海拔登山活動。
嘉賓
*以姓名首字母排序
嘉賓
彭玉佳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計算認知與常識推理中心研究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博士
彭玉佳研究員于2021年9月入職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于201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獲得學士學位;2019年畢業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博士學位。2019年到2021年,彭玉佳研究員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Michelle Craske和Hakwan Lau組從事博士后研究。彭玉佳實驗室聚焦于臨床心理學的基礎研究,及認知和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實驗室致力于探究焦慮癥和抑郁癥的心理與神經機制以及治療方法。實驗方法包含人類心理物理學實驗、核磁共振腦成像及腦電、眼動記錄及其他生物信號記錄、計算建模和機器學習等。彭玉佳研究員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在Biological Psychiatry :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Neuroimag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Cognition等同行評議的重要學術期刊上。
嘉賓
嚴超贛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心理所認知與發展心理學研究室主任,抑郁癥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2019年度和2020年度)和斯坦福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獲國際人腦圖譜學會青年科學家獎和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獎
嚴超贛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腦影像學及其在抑郁癥中的應用。在PNAS等期刊發表論文70余篇,總引用14000余次(Google Scholar)。有6篇第一/通訊作者論文入選ESI Top 1%高被引論文,其中2篇為 Top 1‰,3篇單篇被引過千。他建立了被引3000余次的腦成像系列分析軟件DPARSF、 DPABI、DPABISurf和DPABINet,牽頭建立了抑郁癥腦成像大數據聯盟(REST-meta-MDD),還是《NeuroImage: Reports》副主編,《NeuroImage》和《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ethods》期刊編委。
嘉賓
朱廷劭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博士,加拿大Alberta大學博士
朱廷劭及其團隊開展心理與行為科學大數據的交叉研究,實現了對用戶心理特征的及時有效的識別,為心理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先后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科技部973和863、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等多項研究課題,發表論文100余篇。
主辦
TCCI天橋腦科學研究院
天橋腦科學研究院(Tianqiao and Chrissy Chen Institute,TCCI)是由陳天橋、雒芊芊夫婦私人出資10億美元創建的,旨在支持、推進全球范圍內腦科學研究,造福全人類。TCCI一期投入5億元人民幣支持中國的腦科學研究,與上海周良輔醫學發展基金會合作成立上海陳天橋腦健康研究所(又名TCCI轉化中心),致力于提升腦健康和腦疾病治療研究和成果轉化。后又與華山醫院、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等建立戰略合作設立了應用神經技術前沿實驗室和人工智能與精神健康實驗室,投入相關技術的直接開發和研究。在國際上TCCI與加州理工學院合作成立TCCI加州理工研究院,設腦機接口、社交與決策神經科學、系統神經科學、分子與細胞神經科學、大腦成像、神經科學教育等多個中心,重點關注大腦基礎研究。TCCI還在全球持續支持了中國、歐洲、日本、美國等地的神經科學年會。TCCI已經成為全球最知名和最大規模的支持人類腦科學研究的研究機構之一。
合作媒體
集智俱樂部
邏輯神經科學
腦人言
Open Science
PaperWeekly
神經周K
追問互動
○?如果您對本期內容有進一步想要追問的問題或者討論的內容,歡迎加入我們的社群參與互動,添加小助手微信questionlab即可申請進群。
○ 今年11月19日,“Brain Talk 院士論壇”第二期即將展開。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醫學院講座教授蘇國輝,以及索爾克生物研究所所長兼遺傳實驗室教授Rusty Gage將與我們分享神經再生領域的科學突破。如果您有關于神經再生的相關問題想要追問蘇院士和Gage教授,歡迎聯系我們,我們將邀請他們在報告或問答環節回答您的問題。(點擊閱讀詳情)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直播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今晚八点 | 追问研讨会:我们如何建立更好的精神疾病模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北京大学 微软:预训练模型(Trans
- 下一篇: 苏州公交卡有哪些优惠(苏州公交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