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煮面机创始人_秋天的第一杯枸杞拿铁,由机器人冲泡
你還記得幾年前《超能陸戰隊》里那個暖暖的大白嗎?
它是主人公小宏的私人健康顧問,也是一款充氣型機器人,它的擁抱讓人隔著屏幕都覺得治愈,更別說暖男、陪伴等人格特征,至今讓然難忘。
9月25日,我在北京同仁堂咖啡館的入口處,也看到了一款“大白”,這次,他變身為一款咖啡機器人,“身形與人類似,臂展比真人多幾毫米”。
只見大白一手拿著杯子,另一只手握著咖啡壺,里面盛著剛磨好的咖啡,在將咖啡倒入杯子的過程中,沒有一滴灑出。
類似的場景,去年某AI公司的大會展示過:機器人“茶博士”給演講中的嘉賓演示它精準倒茶的效果。
機器人是AI技術的綜合應用,除了視覺識別、語音識別的應用,室內行走、制作咖啡、沖泡茶等屬于“勞動模塊”訓練。換句話說,如果能完全模仿人類行為、做到無差錯,說明我們對機器人的訓練是卓有成效的。
咖啡機器人“大白”有個學名叫“智咖大師”,由獵豹創始人傅盛在三年前創辦的機器人公司獵戶星空設計生產。傅盛認為,“雙手是人類進化了幾百萬年的解決勞動的形式,‘大白’被做成雙臂形式,像人一樣,有很強的適應性。”
大白的“雙臂”也標志著它采用了“機械臂技術”,一杯咖啡的沖泡,從用戶點單,他就開始識別和選擇各種原料,然后磨咖啡豆、沖泡,倒入杯中、拉花等動作……這一系列的工序,復刻了人類咖啡師的工作。
傅盛介紹,大白沖泡一杯咖啡耗時三分鐘,這種“炮制雖繁,不敢省人工”的精神,是他從合作伙伴同仁堂的身上習得的。
一家年長300多歲的老字號在求新,一個創業3年的科技公司融合進實體產業,這場合作在未來是取長補短?還是布滿沖突?
老字號“網紅化”
老字號“同仁堂”在近期因為推出“朋克養生咖啡”而引發關注。
我在位于雙井的朋克養生咖啡館里看到,從茶飲到咖啡,都添加了至少一味中藥,例如“黑提羅漢果酸奶”飲品,添加的黑提和羅漢果分別是兩位中藥。
黑提含有“類黃酮、胡蘿卜素、維生素C,可以起到嫩膚、美白、抗衰老的美容功效。”另據店員介紹,羅漢果的主要作用是“經提煉的健康糖”,增強口感,又避免了用戶“怕過多攝入糖分”的憂慮。
此前,頻繁登上媒體的“枸杞拿鐵”“手沖桂圓紅棗咖啡”“山楂玫瑰手沖咖啡”等,都飄著濃濃的中西合璧的味道。
“朋克養生咖啡館”由同仁堂旗下的新零售品牌“知嘛健康”運作,據其負責人俞睿璇女士介紹,知嘛健康起初定位于高凈值人群,想針對他們的亞健康狀態,打養生牌。
但從2019年成立至今,用戶群體發生著巨大變化,起初的“高凈值”變為年輕的新生代,“他們經常到店里點一杯枸杞拿鐵,在打卡墻拍張照發到網上去。”
據了解,同仁堂朋克養生咖啡館從今年六月起先后開出“0號店”“1號店”,新經濟沸點踩點的地方位于“1號店”。俞睿璇透露了一組數據,平時的下午,在這個咖啡館的一樓,能有四、五百的客流量,到了周末,則翻倍到1千多。
至于為什么會火爆,同仁堂廣泛的知名度是一個底子,另外,“同仁堂咖啡”為一種中西結合的產品,新奇的組合引發年輕人的興趣。
一位在現場的用戶告訴新經濟沸點,以前覺得同仁堂幾百歲,怎么想都是老年人抓中藥的地方,當她在小紅書上看到有人發帖,就驚嘆:“怎么這種地方也有奶茶和咖啡喝,第二天我就拉著朋友過來打卡了。”
俞睿璇介紹,他們鼓勵問診人員、咖啡師等,自拍小視頻,發到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臺,“直播也是我們的一個抓手,孵化了一批小網紅,通過直播,給店面帶來線上流量。”
在老字號求新的思考上,同仁堂向故宮的成功看齊,“玩IP溜著呢”,俞睿璇說道。
知嘛健康既是同仁堂與時俱進造出的新零售品牌,也是一款超級IP,其上計劃整合百年老字號的線下資源,納入3萬家醫院,注冊中醫師46萬+、營養師100萬+、體檢中心8萬+、醫館10萬+,線下,一面墻賣咖啡,另一面墻賣各種養生產品。
“企業最大的資產是認知”,俞睿璇解釋,認知決定了企業能夠在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中生存下去。同仁堂很早就關注到咖啡機器人,2018年3月,“大白”的上一代產品“豹咖啡”發布時,俞睿璇說她恰好在現場。
往左商業化,向右工業化
“豹咖啡”發布后,至今實現在一年內做出10萬杯咖啡,由于機器人不知疲倦的優點,單個咖啡機器人的年工作量能比普通咖啡師多三倍。
“豹咖啡”還有個絕活,就是模擬WBC(World Barista Championship)咖啡師學拉花。
“然而第一代太過工業化”,智咖大師副總裁、技術負責人蘇亮向新經濟沸點介紹。豹咖啡多開在無人值守的地方,銀行、會展中心、機場、博物館這樣的場所。
“在商業自動化領域,工業自動化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冗余,甚至是泡沫。”這二者都是同源技術,“豹咖啡”能實現0.01的精準度,但到了“大白”階段,還得重新定義。
它更偏向于當一款“商業機器人”,也是一個有人格的機器人,而工業機器人是無感情的,反觀“大白”,投射了《超能陸戰隊》里暖男定位,集陪伴與治愈于一體,劇中人物也是健康師,與同仁堂養生咖啡的理念趨同。
“商業機器人有它的審美,工業機器人總覺得突兀。”蘇亮總結。
其次,工業界希望機器人跟人協作,蘇亮解釋,“我們不這么認為,在萬物互聯的時代,真正有用的機器人是萬物協作,和周圍的一切萬物互聯。”
一代在一個封閉的環境里制作咖啡,二代能讓咖啡師大白在開放的環境中沖泡咖啡,這個過程有互動,有展示,有咖啡的香味飄出來,更有融合到商業環境中的氛圍。
還有一個層面,工業機器人開發生態較為封閉,商業機器人想做得更開放。
蘇亮舉例,前者好比IBM的wason,是一種小型機思路,只有IBM的工程師才能參與,而商業機器人可以變為PC,1000個場景就有1000個應用開發,應用生態豐富,“讓營業員除了跟顧客打交道,還可以跟機器協作,協作的語言就是機器人編程語言。”
此外,機器人的普及目前有成本鴻溝,工業機器人價格昂貴,在雷軍系的企業里,極致性價比幾乎是統一的商業理念,傅盛透露,他最近去南方看供應鏈,就是要尋求降低成本的方法。在目前現有的銷售方式上,“大白”可以被售賣、被租用、以租代售的方式。而租用看起來更像勞務派遣。
其實媒體已經不止一次報道過咖啡機器人,在我們的鄰國日本就有產品推出,2019年的日本澀谷,就有一家機器人咖啡館,客人選好產品付款后,機器人就拿起杯子煮咖啡,還和客人語音互動,據媒體報道,沖泡一杯咖啡,兩分鐘就能完成制作。
這個咖啡館的初衷是日本進入到第四消費時代,人口紅利早已消失,咖啡機器人以替代人力的角色出現。
至于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還在未來,此刻,提AI機器人替代工作的意義,更是指咖啡制作在歐美形成標準化體系后,因為缺乏創作型,而轉變為一種重復性的勞動,這樣的工作,由AI替代更有優勢。
另外,現在咖啡師的工作多在后臺,與消費者缺少互動,“酒吧的招待就不一樣,他們表演調酒,有欣賞度,從消費者點單開始,就不斷有互動”,從這個角度來看,調酒師被機器人替換的可能性不大。
本文來源:新經濟沸點,作者:沸點君
此分享僅用于傳播交流,如有侵權事宜請隨時聯系協商解決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机器人煮面机创始人_秋天的第一杯枸杞拿铁,由机器人冲泡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angularjs中state的参数4_
- 下一篇: 小米平板2更新bios版本_【军团战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