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确定自己是第几层递归_递归(1)——理解递归思想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怎么确定自己是第几层递归_递归(1)——理解递归思想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通俗易懂的博客:
博客:
遞歸的使用(圖解)_ITdevil的博客-CSDN博客_遞歸圖解
博客:
遞歸的使用(圖解)_ITdevil的博客-CSDN博客_遞歸圖解
什么是遞歸?
簡單的說:遞歸就是方法自己調用自己
遞歸特點:
- 有臨界點
- 當一個方法執行完畢,或者遇到retrun,就會返回,函數就是出棧。
圖解遞歸
== 詳情請閱讀文章頭部推薦的博客,我覺得寫的通俗易懂 ==
首先是執行main()方法,main()方法進棧,然后調用main()方法中的add(5)方法,add(5)方法進棧。當執行到return add(4)+5時,add(5)方法會調用add(4)方法,add(4)方法進展,然后依次遞歸調用,直到add(1)方法進棧為止。
- 方法沒有返回值,也沒有執行完畢,所以壓棧了。
- 直到壓棧到臨界點 add(1),返回了確定的數值1。
- 所以add(2) 也能返回值了,依次出棧,最后返回add(5)。
遞歸中函數的執行順序
按照上圖圖解,我們難免會有疑惑,到底是add(5)先調用,還是add(1)先調用?
遞歸過程中函數的執行順序是怎么樣的呢?我們這里寫代碼來測試一下
public class DgTest {public static void test(int n){System.out.println("調用自身之前"+n);if(n > 2){ //調用自身test(n-1);}System.out.println("調用自身之后"+n);}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4);} }結論:
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調用自身之前,是從4開始的,test(4),test(3),test(2),依次壓棧,輸出了調用自身之前的內容,由于此時函數還沒有執行完成,所以暫時壓棧。
到了test(2)之后,就沒有調用自身了,函數能夠執行完畢,所以依次能夠執行,依次彈棧,執行test(2),test(3),test(4)調用自身之后的內容
后續更新遞歸解題實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怎么确定自己是第几层递归_递归(1)——理解递归思想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ython3 long类型_Pytho
- 下一篇: js原型和原型链_JS里的原型和原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