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换骨 XIV Gen3摆脱最后的“羸弱点”
最近幾年高速發展的云計算對于IT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基于雙控制的高端存儲在經歷多年發展之后,其Scale-Up的體系架構特點已經越來越難滿足云計算發展的需求,這也是為什么IBM、EMC、HDS等廠商最近幾年在高端存儲頻頻有大動作的原因。自從2007年年底,IBM收購以色列高端存儲廠商XIV之后,XIV就承載著IBM在存儲領域新的希望。上兩代XIV產品已經在市場中取得了優秀的成績,不過其在硬件組件上的諸多做法仍然被所眾多競爭友商所詬病。今年7月,IBM正式推出了第三代XIV產品XIV Gen3,在硬件上做出重大升級,新XIV產品可謂是有一種脫胎換骨之貌。
Infiniband是亮點
XIV Gen3最大的亮點就是將千兆以太網交換機換成20Gb/s的Infiniband交換機。實際上,上兩代XIV產品內部的千兆以太網交換機就被認為可能會存在著瓶頸,特別是當業務量巨大,整個系統處于高并發狀態,節點之間的互聯采用帶寬較低、有損傳輸的以太網可能會影響效率。XIV Gen3采用Infiniband交換機之后,節點之間的互聯傳輸效率將大幅提升。
?
圖一:XIV產品體系架構,上兩代XIV產品內部采用了千兆以太網交換機來實現節點數據之間的通信。
事實上,新XIV采用Infiniband的確消除了用戶之前的顧慮,不過對于XIV過去一直提倡的“優秀的架構使得用戶能夠在低成本的產品上實現高端存儲的性能”理念是否會打一定的折扣?對此,IBM XIV 技術專家王瑋表示:“目前Infiniband的成本已經下降很多,價格不再是高不可攀,并且在行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多。”
第三代XIV產品取消了數據模塊與接口模塊的區分,統一稱為數據模塊。相比上一代產品,第三代XIV在CPU數量上減少了,上一代產品由于接口模塊采用的是兩顆四核處理器,所以CPU數量上更多。IBM XIV技術專家王瑋認為:“雖然處理器數量減少了,不過第三代產品采用的是最新一代至強處理器,支持超線程,因此處理性能比上一代更強。”
?
圖二:第三代XIV Gen3系統構成圖。每個數據模塊為標準的2U X86服務器,有12個3.5英寸SAS驅動器、24Gb緩存、一顆英特爾四核至強處理器和2個20Gb/s InfiniBand HCA接口(內部節點間互連)。
除了上述這些升級之外,第三代XIV在主機接口上也有一定的升級,包括支持8 Gb/s FC端口以及1Gb/s iSCSI主機數量上升到22個,不過令人遺憾的是XIV并沒有支持萬兆iSCSI。對此,IBM XIV技術專家王瑋表示:“這的確是一個遺憾的地方,由于第三代XIV在研發時選定一款主板的時候,因此接口已經固定下來,對于國內用戶來說,iSCSI應用還相對較少,另外也不排除IBM會在將來對第三代XIV進一步升級。”
SSD緩存的猜想
根據目前所掌握的資料,第三代XIV Gen3會在未來增加對SSD緩存的組件,這也是吸引大家關注的一大亮點。在固態硬盤大肆“***”存儲系統的今天,如果還有哪個存儲系統不支持固態硬盤,那毫無疑問是大大落伍。那么第三代XIV所說的SSD 緩存固件到底是PCI-E固態硬盤,還是把固態硬盤在陣列中組織成又一個緩存層?對此,IBM XIV 技術專家王瑋表示:“目前還不能透露SSD Caching固件是以什么樣的形式加入XIV產品,我們還沒錢確切的信息,不過不排除以PCI-E固態硬盤的形式出現。”
當前固態硬盤主流用法有兩種,一種為固態硬盤+分層存儲技術,這種用法的典型代表為EMC VMAX、HDS VSP以及IBM DS 8800,另外一種用法則是將固態硬盤更加貼近內存,例如NetApp在FAS系列中添加的PAM模塊、Fusion-IO的基于PCI-E SSD卡等。從XIV的系統特征來看,只有他將每個節點都視為平等的前提下,才能夠讓其分布式算法達到均衡狀態。因此,自動分層技術并不適合XIV系統,所以筆者猜測XIV的SSD緩存應該是類似于NetApp PAM之類的固件。IBM XIV技術專家王瑋也認同分層技術不適合XIV系統,他表示:“XIV不需要使用分層技術,只需要將一些最為熱點的數據放在固態硬盤上即可,而且XIV這種架構采用固態硬盤對隨機讀寫的性能將有大幅提升。”
XIV這種Scale-Out架構的確非常適合采用固態硬盤來充當緩存層,并行化的架構加上固態硬盤能夠充分提升系統的讀寫性能。這種采用Infiniband互聯+標準X86服務器+基于PCI-E固態硬盤的架構方法讓筆者想起了Oracle的Exadata,雖然Exadata并不是單純的存儲系統,而是服務器存儲融合的一個代表。IBM XIV技術專家王瑋對此表示:“Exadata是專門優化出來的系統,并不是通用存儲系統,從當前來看個通用存儲系統還是占據主流。當然XIV也是采用的標準X86服務器,不過定位仍然是在存儲專用上。”
對于統一稱為數據模塊、未來對SSD支持之后,第三代XIV在分布式算法上是否會有大的變動?王瑋表示:“第三代XIV的微碼從10.2.4升級到11.0,大體上并沒有太大的變動,底層的數據分布算法是類似的,只是在功能上進一步得到加強,比如說一些不同數據上的遷移等。”
點評:第三代XIV可謂是IBM一次脫胎換骨之作,在硬件上已經徹底擺脫了過去的“弱點”,再加上架構與分布式算法的優勢,第三代XIV無疑將極大地增強競爭力。從XIV靈活的節點配置方式來看,XIV競爭覆蓋范圍可以從中端到高端,將成為IBM在中、高端市場競爭的一大利器。當然,XIV并不能夠覆蓋所有的領域,IBM仍然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保持著DS 8000的產品線。因此,IBM未來在高端存儲上的動態仍然值得我們重點去關注。
相關文章:
IBM XIV--存儲系統架構的又一次革命?
IBM XIV—Scale Out架構的勝利?
轉載于:https://blog.51cto.com/yuanshaolong/634442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脱胎换骨 XIV Gen3摆脱最后的“羸弱点”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mvn -U clean eclipse
- 下一篇: 今夕是何年(说一说今夕是何年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