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gram怎么记忆_UML20以上14图的解释、分类记忆方法及类之间6种关系
UML2.0 分類
以下是教材書上的順序:
(1)類圖(Class Diagram)。
類圖描述一組類、 接口、協作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在00系統的建模中,最常見的圖就是類圖。類圖給出了系統的靜態設計視圖,活動類的類圖給出了系統的靜態進程視圖。
(2)對象圖(Object Diagram)。
對象圖描述一組對象 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對象圖描述了在類圖中所建立的事物實例的靜態快照。和類圖一樣,這些圖給出系統的靜態設計視圖或靜態進程視圖,但它們是從真實案例或原型案例的角度建立的。
(3)構件圖(Component Diagram)。
構件圖描述一個封裝的類和它的接口、端口,以及由內嵌的構件和連接件構成的內部結構。構件圖用于表示系統的靜態設計實現視圖。對于由小的部件構建大的系統來說,構件圖是很重要的。構件圖是類圖的變體。
(4)組合結構圖(Composite Structure Diagram)。
組合結構圖描述結構化類(如構件或類)的內部結構,包括結構化類與系統其余部分的交互點。組合結構圖用于畫出結構化類的內部內容。
(5)用例圖(Use Case Diagram)。
用例圖描述組用例、參與者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用例圖給出系統的靜態用例視圖。這些圖在對系統的行為進行組織和建模時是非常重要的。
(6)順序圖( Sequence Diagram,序列圖)。
順序圖是一種交互圖( Interaction Diagram),交互圖展現了一種交互,由一組對象或參與者以及它們之間可能發送的消息構成。交互圖專注于系統的動態視圖。順序圖是強調消息的時間次序的交互圖。
(7)通信圖(Communication Diagram)。
通信圖也是一種交互圖,強調收發消息的對象或參與者的結構組織。該圖反映了對象之間的消息交互,與順序圖相似,但與順序圖不同的是,協作圖不但描述了對象之間的交互還描述了交互的對象之間的鏈接關系,即通信圖同時反映了系統的動態和靜態特征。在UML 1.X版本中,通信圖稱為協作圖(Collaboration Diagram)。
(8)定時圖(Timing; Diagram, 計時圖)。
定時圖也是一種交互圖,強調消息跨越不同對象或參與者的實際時間,而不僅僅只是關心消息的相對順序。
(9)狀態圖(State Diagram)。
狀態圖描述一個狀態機,由狀態、轉移、事件和活動組成。狀態圖給出了對象的動態視圖。它對于對于校口、類或協作的行為建模尤為重要,而且它強調事件導致的對象行為,有助于對反應式系統建模。
(10)活動圖(Activity Diagram)。
活動圖將進程或其他計算結構展示為計算機內部一步步的控制流和數據流。活動圖專注于系統的動態視圖。它對系統的功能建模和業務流程建模特別重要,并強調對象間的控制流程。
(11)部署圖(Deployment Diagram)。
部署圖描述對運行時的的處理結點及在其中生存的構件的配望。部署圖給出架構的靜態部署視圖,通常個結點包含一個或多個部
署圖。
(12)制品圖(Artifact Diagram)。
制品圖描述計算機中一個系統的物理結構。制品包括文件、數據庫和類似的物理比特集合。制品圖通常與部署圖一起使用。 制品也給出了它們實現的類和構件。
(13)包圖(Package Diagram)。
包圖描述由模型本身分解而成的組織單元,以及它們之間的依賴關系。
(14)交互概覽圖(Interaction Overview Diagram)。
交互概覽圖是活動圖和順序圖的混合物。
結構性視圖包括(七種):類圖、對象圖、包圖、組合結構圖、構件圖、部署圖和制品圖
行為性視圖包括(七種):例圖、順序圖、通信圖、定時圖、狀態圖、活動圖、交互圖概覽圖
其中交互圖:順序圖、通信圖、定時圖和交互概覽圖
其中實現圖:構件圖、部署圖、制品圖
其中靜態圖:類圖、對象圖、包圖、結合結構圖;
UML關系圖符號
依賴-->、關聯、聚合、合成、泛化、實現;
強弱關系,由弱到強分別是 依賴 < 關聯 < 聚合 < 組合 < 泛化 = 實現;
以下這段是輔助記憶的內容,會的同學可以直接跳過。小糊涂仙畫圖依賴UML說明書,圖與圖之間的關聯都畫不清,讓圖片都聚集重合在一起,換一種說法就是簡單形狀組合而成的圖,但這是我們泛泛而看的印象,其實是他對大自然界的抽象實現,大道從簡,UML統一建模語言實現一切;
后面的例子將針對某個具體目的來獨立地展示各種關系。雖然語法無誤,但這些例子可進一步精煉,在它們的有效范圍內包括更多的語義。
依賴(Dependency)
實體之間一個“使用”關系暗示一個實體的規范發生變化后,可能影響依賴于它的其他實例(圖D)。更具體地說,它可轉換為對不在實例作用域內的一個類或對象的任何類型的引用。其中包括一個局部變量,對通過方法調用而獲得的一個對象的引用(如下例所示),或者對一個類的靜態方法的引用(同時不存在那個類的一個實例)。也可利用“依賴”來表示包和包之間的關系。由于包中含有類,所以你可根據那些包中的各個類之間的關系,表示出包和包的關系。
“動物幾大特征,比如有新陳代謝,能繁殖。而動物要有生命力,需要氧氣、水以及食物等。也就是說,動物依賴于氧氣和水。他們之間是依賴關系(Dependency),用虛線箭頭來表示。”
關聯(Association)
實體之間的一個結構化關系表明對象是相互連接的。UML關系圖符號中關聯關系的箭頭是可選的,它用于指定導航能力。如果沒有箭頭,暗示是一種雙向的導航能力。在Java中,關聯(圖E)轉換為一個實例作用域的變量,就像圖E的“Java”區域所展示的代碼那樣。可為一個關聯附加其他修飾符。多重性(Multiplicity)修飾符暗示著實例之間的關系。在示范代碼中,Employee可以有0個或更多的TimeCard對象。但是,每個TimeCard只從屬于單獨一個Employee。
聚合(Aggregation)
UML關系圖符號中聚合(圖F)是關聯的一種形式,代表兩個類之間的整體/局部關系。聚合暗示著整體在概念上處于比局部更高的一個級別,而關聯暗示兩個類在概念上位于相同的級別。聚合也轉換成Java中的一個實例作用域變量。
關聯和聚合的區別純粹是概念上的,而且嚴格反映在語義上。聚合還暗示著實例圖中不存在回路。換言之,只能是一種單向關系。
合成(Composition)
合成(圖G)是聚合的一種特殊形式,暗示“局部”在“整體”內部的生存期職責。合成也是非共享的。所以,雖然局部不一定要隨整體的銷毀而被銷毀,但整體要么負責保持局部的存活狀態,要么負責將其銷毀。局部不可與其他整體共享。但是,整體可將所有權轉交給另一個對象,后者隨即將承擔生存期職責。
Employee和TimeCard的關系或許更適合表示成“合成”,而不是表示成“關聯”。
泛化(Generalization)
泛化(圖H)表示一個更泛化的元素和一個更具體的元素之間的關系。UML關系圖符號中泛化是用于對繼承進行建模的UML元素。在Java中,用extends關鍵字來直接表示這種關系。
實現(Realization)
實例(圖I)關系指定兩個實體之間的一個合同。換言之,一個實體定義一個合同,而另一個實體保證履行該合同。對Java應用程序進行建模時,實現關系可直接用implements關鍵字來表示。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378bc95f261c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diagram怎么记忆_UML20以上14图的解释、分类记忆方法及类之间6种关系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怎样修改文字文件的格式什么格式的文件可以
- 下一篇: 电脑上的录屏功能怎么打开来用如何打开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