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做产品经理好吗_请做产品经理,别做功能经理
關注并將「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設為星標
每天早 07 : 45 按時送達
一些入行不久的產品經理會覺得自己就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沒有體現到自身價值。要想在職場上更進一步,產品經理要學習哪些知識,具備哪些能力呢,本文將為你解答。
全文共?6633 字,閱讀需要 14?分鐘
—————— BEGIN ——————
很多產品經理入行一段時間后,感覺自己沒什么話語權,就是一個產品功能設計師:要啥產品功能,要聽業務方的;產品功能做成啥樣,要聽開發人員的;自己兩邊受夾板氣,沒有一點兒成就感,更看不到未來;就有點懷疑人生了——難道這就是產品經理的工作?
如果自己是乙方,給公司外部的甲方做產品,再遇到強勢的甲方,感覺自己更難了——被甲方的需求牽著鼻子走,每天小心翼翼地設計、修改產品功能,最后還不一定換來甲方的滿意。
雖然說“客戶是上帝”、“客戶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戶如初戀”,但是,寶寶心里苦,寶寶難受啊!
好歹自己也掛著一個經理的頭銜呢,自己每天小心翼翼的“侍候主子”,簡直就是對經理頭銜的侮辱,啥時候能真正享受一把當經理的感覺呢?目前這工作沒有一丁點兒成就感。
先安慰一下:寶寶們別傷心,別難過,當你意識到當產品“功能”經理的苦,想尋求突破時,問題就解決一半兒了。
就怕意識不到問題,認為產品經理就是轉達一下需求、畫畫原型、寫寫產品方案、跟進一下開發,這就壞菜了。
那么,剩下的一半兒,該如何解決呢?
我把自己的三點經驗分享給大家,但愿它成為你職場迷茫的燈塔,指引你披荊斬浪、奮力前行。
01
產品技能提升
產品技能是任何階段產品經理的核心技能之一,但是每個階段的水平不一樣,所以在往高階產品經理晉級的路上,初、中階段產品經理仍需要學習產品技能。
1. 需求挖掘及業務梳理能力
有些產品經理苦于自己一天天做產品功能設計,其實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看法:僅關注到了產品的點,沒關注產品的面,更沒從業務全局角度去看待產品。
尤其是B端產品,支持的業務復雜,產品邏輯多,產品經理更要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識的去注意需求挖掘與業務梳理能力的提高。
若開始沒有規劃新產品的機會,可以多留意現在的產品邏輯,通過產品邏輯倒逼自己去理解業務邏輯,倒逼自己去理解產品是如何解決業務問題的。
當業務邏輯理解多了,自己就能獨立從紛雜的業務中,逐漸抽象出業務邏輯了;進而就能依據業務邏輯和要解決的業務問題,來設計產品邏輯。
我曾規劃過一款機票競價系統,開始的需求是財務部同事發郵件提出的。
需求描述很簡單,就是想把采購人員QQ人工單線詢價及Excel記錄的訂單搬到線上,以避免數據鏈條不完整、人為的偏向某供應商搞徇私舞弊;同時,也想規避Excel漏單的風險。
我想:一款B端產品需求不會這么簡單,估計核心問題沒有全部暴露出來。
首先,考慮這款產品的需求方全不全?
其次,考慮每個需求方關心啥?要解決什么問題?業務現狀是啥?期望是啥?
再次,這個系統都需要和哪些系統對接?
這些我還沒搞清,僅接到財務部的一個郵件,不敢貿然行動——別說看到冰山一角了,可能連冰山的影子都沒看到。
這里要說一下:對于B端產品,一般會涉及到企業高層、中層和基層操作人員,這三層需求方;像這款機票競價系統,還要涉及財務、機票運營這兩個部門的基層需求方,還涉及公司外部的機票供應商——如此看來,還有大部分需求方的需求都沒了解,當然不能貿然行動了。
我做這款產品的公司不大,便先去找CEO了解需求,聽聽他的想法。
經了解,他的需求是自動競價與票量平衡,并期望激發供應商自動降價的意愿。
看見沒?
CEO關心的是采購成本和采購風險,避免一家獨大,而不是期望與某家供應商結成戰略聯盟,讓其成為大供應商。
尤其是系統自動選擇中標供應商、票量平衡,這兩個核心需求及背后的原因,財務部是提不出來的。
接下來,我又去找機票運營部門了解了需求。
他們主要是減輕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相關的需求(在這里不展開說具體內容了)。
看見沒?
都是屁股決定腦袋——機票運營部門既不關心CEO關心的那套,也不關心財務部門關心的那些。
除此之外,我又詳細調研了未來和機票競價系統對接的上下游系統、及相關的需求方;同時,我與對外部供應商代表進行了溝通過,聽了他們的想法和建議;最后,經匯總各方需求及問題,結合自己對機票競價系統未來的構想,才把業務需求轉化成產品需求,梳理出產品的關鍵邏輯。
這里舉兩個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是梳理了機票競價策略,這是既能保證充分競價,又能做到票量平衡(避免一家供應商獨大)的核心。
二是詳細梳理了出票后旅客改期、升艙的改單流程與邏輯,從而規范機票退改流程,避免依賴機票運營部門的Excel表格記錄訂單產生的亂結算現象。
其實,需求的挖掘與業務梳理,也是產品經理的基本功,只是需要持續的修煉。
初、中階產品經理在需求調研時,容易犯調研片面,需求挖掘不深等問題。
上述通過一個例子,給各位成長路上的產品經理,進行說明在需求調研時,調研范圍一定要全面,B端產品需要涉及高中低三層人員。同時,還說明,要抓住需求背后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以核心問題為抓手,梳理業務邏輯。
2. 產品業務架構能力
無論是C端產品的后臺,還是純B端的產品,都非常注重產品的架構。
是不是有些初、中階產品經理,沒有規劃從0到1產品的自信?是不是大家遇到過產品改不動的情況?這類都屬于產品架構能力的問題。
技術同學負責產品的技術架構選型,產品的業務架構、功能邏輯是產品經理負責的。
第一版產品一般產品功能不多,但是非常注重業務架構的構建。
這就好比蓋房子,毛坯房算是第一版,居住功能不強,但是若毛坯房的結構不好,后續再怎么精裝修也難以改變房子的大布局。
所以,第一版產品對產品業務架構能力要求比較高。
現實工作中,初、中階產品經理經驗不豐富,再加上從頭做產品的機會本來就少,所以多數時候初、中階產品經理負責產品功能的優化,或產品版本的迭代。
建議大家在負責產品的日常功能完善時,多留心產品的業務架構、功能結構。
這樣邊學邊用,一是不至于現有產品跑偏,二是哪天有機會做新產品時,就不會膽怯,三是當你看著自己規劃的新產品落地時,成就感會大增,就感覺自己有點產品經理的意思了,不再僅僅是產品功能經理了。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客戶關系管理)的業務架構相對簡單。
我以曾做過的一款CRM為例,談一下產品功能架構的規劃方法。我認為產品業務架構規劃應該考慮“流程、功能、數據、擴展性”這四個方面。
我規劃的CRM是一款支持銷售落單的產品,從主流程上分為線索、商機兩個階段。每次獲得用戶的購買需求,稱為一個線索。經和用戶溝通后,有進一步溝通意愿的線索,轉化成商機。
在分成如下圖的兩個階段后,就把每個階段的流程邏輯整理出來。
比如一個用戶可以多次留線索,一個靠譜的線索只能轉換成一個商機,針對一個商機可以給用戶提供多套購買方案等等:
這個主流程邏輯看似簡單,其實非常關鍵——它決定了你的產品是否符合銷售跟單的大邏輯,決定了后續往上堆功能是否順溜。
這就好比房子,承重墻位置、結構設計的合理,在后續裝修時,就能支持更靈活的隔斷設計。
主流程邏輯確定以后,要對其細化,細化到每個可以落地使用的流程。
比如上述主流程中,有些線索不能轉化成商機,就需要在線索階段結束掉,無需再往商機階段流轉。
在比如商機成單后,要把成單數據傳給財務及其他業務系統,在什么節點,滿足什么條件時才傳遞,這些流程都要細化清楚。
各種流程理清后,需要整理每個流程每個階段的功能與數據,都需要提供什么功能,需要什么數據,每種數據間的邏輯關系,這些都要整理清楚。
整理這些有兩個目的:一是驗證流程邏輯的合理性,二是逐步把功能推向落地。
比如線索需要從線上活動對接過來,需要支持Excel導入、需要支持手工輸入等等,這些數據都需要什么字段、都需要什么格式、不同途徑來的線索后續流程是否一樣等等。
這就要提供線索獲取功能,并且需要支持不同的獲取方式;并且需要考慮需要獲取線索的哪些數據。
再比如在商機階段,每個方案需要獲取方案報價信息,成單后需要獲取后續服務信息。那么,就需要針對每個商機的方案做接口的數據對接。
這些與外部系統的數據對接,在產品業務架構規劃時,也需要考慮清楚。
再說擴展性,產品改著改著改不動了,主要因為產品業務架構擴展性無法滿足企業業務變化的需要。
所以,在產品初始規劃時,需要充分論證、考慮后續業務變化的可能性及業務場景。
同時,在日常產品功能優化或增加時,也要考慮為未來業務場景的變化,提供必要的功能預留或功能擴展的支持。
其實,這點兒不難理解。就好比城市規劃建設,今天的城市規劃與建設,需要考慮后續一二十年甚至更長的經濟、人口等情況的發展。否則,就會引起勞民傷財的大拆大建。
3. 項目管理能力
很多公司由產品經理承擔項目管理工作,所以對初、中階產品經理,持續提升項目管理能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產品經理關注“做正確的事兒”,項目經理關注“正確地做事兒”,這是兩種不同的工作方式。所以,產品經理需要有意識的提高項目管理能力。
要從“目標、資源、進度、風險”等幾個方面均衡考慮,當遇到情況時,需要從這幾個動態方面尋找最優解。
如果從項目經理專業術語的角度來講,在范圍一定前提下,需要尋找“質量、成本、時間”三角的動態平衡。
這里提醒兩點:
一是對于項目延期的風險,早暴露,早周知,早想辦法,避免最后自己背鍋;
二是遇到困難后多想法利用資源,別自己扛,你的上級、技術、運營等等都是你的資源,想辦法把資源利用起來,能利用多大的資源就能做多大的事兒。
02
商業思維與行業認知
產品經理由低階往高階走,除需求挖掘、業務梳理、產品業務架構等“硬技能”的提升外,更應該注重商業思維、行業理解這些“軟技能”的提升。
硬技能決定了你能不能把手頭的活兒做好,軟技能決定了你能走多遠;一個是讓你低頭把活兒干好,一個是讓你抬頭看路,指引方向。
如何提升自己的商業思維呢?
我介紹一下我自己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當我關注某個公司或某個業務后,我都會先從下圖四個角度問自己一些問題:
從基本商業邏輯角度,我會問:它是解決誰,在什么場景下的什么問題?這個問題發生的頻率高嗎?若不解決會有什么影響?解決了有何收益?(給誰提供什么價值,我有什么收益)
把每個細分行業或把每塊兒業務比作賽道,在賽道方面我會問自己:要解決的這個問題,市場規模有多大?(賽道寬度)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門檻高嗎?(參賽資格)我有什么競爭優勢?(參賽優勢)
如果把市場競爭比作爬山,有從南坡爬的,有從北坡爬的,還有坐索道上去的。
我們的爬坡方式是什么呢?
要搞清。
換句話說:我們針對要解決的問題,提供什么樣的解決方案或產品?
這個就是我們爬某個賽道山坡的爬坡方式,對這一點要有清醒的認識。
同時,競爭對手是怎么爬的,也要清楚。
經常對比一下,借鑒學習一下。同時,還要關注解決這個問題的成本多大?(爬坡代價)若代價太大,就要評估一下值不值得干。
做任何事情都有窗口期,若沒有抓住窗口期,相當一只被摔死的豬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當分析一個細分行業或一塊業務時,我都會問自己:市場上有沒有同類的解決方案?人家做到什么程度了?若人家的產品市場占有率都到20%以上了,我們剛起步,就要考慮我們是不是已經 沒有機會了。
針對上述訓練商業思維的自問,我還是舉出境自由行的例子:
出境自由行主要解決高凈值人群出境旅行經驗不豐富,又不想跟團,又想定制行程的需求。
目前的自行購買機票、酒店,解決不了行程規劃和行中的服務問題。若提供出行自由行的線路加商品,可以做到15%左右的毛利,這遠高于單獨售賣機票、酒店這些標品。
這個細分行業的市場規模每年以20%左右的幅度在增長,目前已達千億規模。
這是一個門檻在門里面的行業,入門門檻不高,但是要規模化,是需要一系列的系統和做好行前、行中每個環節的服務。
其實,是一個一步一個臺階、一步一個門檻的行業,越往上走門檻越高。
對于自己的競爭優勢,就是笨鳥先飛起步早,讓用戶跟團的價格能夠買到定制自由行產品,大白話來講,已經做到了物美價廉。
在這個市場上,很多自由行產品,要么不能定制,要么定制費用高,要么行中服務不深入。我們的切入點是定制、行中服務深入、價格平民化,抓住這三個差異點,逐步創造爬坡的差異化。
目前這個市場還處在群雄混戰的年代,大家都起步不久,我們稍稍領先,機會可期。
你看,這樣一分析,對你的行業認識就透徹多了。
所以產品經理在往高階發展的路上,需要不斷訓練商業思維;時間久了,對自己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會有不一樣的認知,自己未來將要走向何方,也會日漸清晰了。
對于行業認知,我一般先從行業全景圖、行業產業鏈的的角度,分析每個環節的價值點。
對整個行業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后,在根據自己興趣找到幾個環節深入研究下去。
從宏觀上用PEST(Politics、Economy、Society、Technology)研究行業環境,然后在用3C+E(Customer、Company、Competitor、Environment)基于某個公司,研究它的客戶、競爭對手,還有公司內外部環境。
對于行業認知我不再展開,僅提供上述兩個分析工具,權當拋磚引玉吧。
03
注重提高管理能力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所以,管理能力不是做了管理者才學的;而是當你不是管理者的時候,就需要觀察、思考如何進行管理。
再者,產品經理雖然沒有直接下級,但日常需要協調、推動技術、運營部門產品相關的工作,在這之中,就可以鍛煉管理能力的提升。
1. 做產品經理,可以提高目標管理能力
自己工作是依靠自己的手,管理別人是依賴別人的腦,產品經理的很多工作就是靠依賴別人的腦來完成最終的任務目標。
比如產品文檔是自己動手完成,項目推動是通過傳遞清晰的目標和要求,讓設計、技術、測試等同學完成。
一個自己動手,一個傳遞清晰的目標,通過別人工作,拿到工作結果,這本身就可以提升自己的目標管理能力。
這和帶團隊完成工作差別不大——團隊領導者也是目標導向,通過清晰的傳達任務目標,靠依賴別人完成團隊任務,并實現團隊績效的最大化。
況且設計、技術等同學都不是你的下屬,讓他們完成工作,更能鍛煉你的目標管理能力。
2. 產品經理工作,可以提升溝通能力
你想想,你自己工作是依賴你的腦和手完成任務達到目標;管理別人,你是依賴別人的腦和手,實現團隊的目標。
這里面一個依賴自己,一個依賴別人,這二者之間,就差在溝通,通過溝通把你的想法,變成別人的行動。
這就要求你通過文檔、口頭、郵件等方式表達清楚你想要什么,而且還要表達出為何讓別人這么做。所以推進項目過程中,產品經理就可以提高溝通能力,這對未來走向管理崗位大有裨益。
3. 產品經理工作,可以培養責任擔當
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第一責任人,這和一個團隊的管理者也很像。
團隊管理者,需要對團隊目標負直接責任,但是團隊任務是通過每個團隊成員完成,不是團隊管理者事必躬親,完全靠自己完成的。
產品經理的工作難道不是這樣嗎?
設計、開發、測試都是靠別人完成的。但是,產品的成敗、產品目標的完成,誰來負責?
當然是產品經理。
所以,產品經理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培養責任承擔能力,培養擔當,而不是放手不管,等著最后背鍋,甘當背鍋俠。
4. 產品經理與管理者一樣,核心能力是決策
產品經理把握產品方向,這是要選擇“做正確的事兒”,這就是決策能力。
公司CEO把握公司的發展方向,產品經理把握產品的方向,只是決策的事兒大小不同而已。
決策能力的提高,需要從小決策一步一步練起。
所以,產品經理要在日常的產品功能規劃、產品迭代中,逐步鍛煉自己決策的能力,逐步鍛煉自己在動態環境下,從全局角度看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為以后堪當大任打下堅實基礎。
由此看來,產品經理工作,就非常能培養管理能力。所以,它早為產品經理走向管理崗位,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機會。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管理能力的提升,是初、中階產品經理尋求破局之道一個不可多得的途徑。
04
寫在最后
誰的職場不曾迷茫?
正在迷茫的產品“功能經理”們不要迷茫,找到方向、穩扎穩打,你每天的努力,會在不久的將來換來豐厚的回報的。
日常工作中注意提升產品技能,這是你立足產品崗位的根基;
日常工作中注重提升商業思維、行業認知,無論你以后做職業經理人還是去創業,都離不了;
日常工作中注重提升管理能力,同樣對你做產品總監、職業經理人、創業,都是離不了的。
掌握了這些技能,相信未來你能過足經理癮,再也不像搬磚壘墻一樣,天天壘產品功能了。
—————— / END / ——————
每個「在看」,都是一次鼓勵 ▼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女生做产品经理好吗_请做产品经理,别做功能经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决战平安京人面树赏金特典皮肤什么时候上线
- 下一篇: 了解计算机处理器如何看电脑的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