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国际组织的简称(国际金融架构的四大支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縮寫(國際金融架構的四大支柱)
【點擊右上角‘關注’,國家經貿信息不會錯過】
2020年3月14日,邊肖在《大國對話三:新全球化時代的中美經貿關系》第113版(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訪問學者)上閱讀了內森·伊茨的文章《G20合作與國際金融架構:十字路口的美國》。美國前財長蓋特納在文章中稱贊金融穩定委員會的成立是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國際金融架構的“第四大支柱”。
一、貨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1.基本信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英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根據1944年7月布雷頓森林會議簽署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于1945年12月27日在華盛頓特區成立。1944年,由聯合國主辦的金融會議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1944年7月22日,會議簽署了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協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主要設計者是費邊學會成員約翰·梅納德·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哈里·德克斯特·懷特。1945年12月27日,協議條款付諸實施。1945年,作為二戰后重建計劃的一部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成立。它于1947年3月1日開始運行。
2.⒉IMF的責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同時成立,列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其職責是監測貨幣匯率和國家間貿易,提供技術和財政援助,并確保全球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行。制定和監督成員國之間的匯率政策、經常賬戶支付和貨幣兌換規則;必要時向國際支付有困難的成員國提供緊急融資,以避免其他國家受到影響;為成員國提供國際貨幣合作和磋商的會議場所;促進金融和貨幣領域的國際合作;推動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步伐;維護國際匯率秩序;協助成員國建立定期多邊支付體系等。
二.金融:世界銀行基金組織份額和治理改革計劃,⒊IMF,2010年
經過多年的拖延,IMF的份額和治理改革計劃IMF 2010終于在2015年底被美國國會通過。2016年1月2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201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和治理改革計劃已經生效,這意味著中國正式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第三大股東。中國的份額從3.996%上升到6.394%,從第六名排名第三,僅次于美國和日本。印度、俄羅斯和巴西也位列前十。2016年3月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幣資產將在其官方外匯儲備數據庫中單獨列出,以反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持有的人民幣計價儲備。
4.特別提款權
我們經常聽到的“特別提款權”是該組織在1969年創立的。特別提款權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造的儲備資產和會計單位,也被稱為“紙黃金”。使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配給成員國的資金是一項權利。當國際收支出現赤字時,成員國可以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定的其他成員國進行外匯兌換,以支付國際收支赤字或償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也可以像黃金和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充當國際儲備。但由于它只是一個記賬單位,不是真實貨幣,使用前必須兌換成其他貨幣,不能直接用于貿易或非貿易支付。之所以稱之為特別提款權,是因為它是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有普通提款權的補充。2015年11月30日,IMF對一籃子貨幣權重調整如下:美元占41.73%,歐元占30.93%,人民幣占10.92%,日元占8.33%,英鎊占8.09%。
[13]
1.基本信息
世界銀行是世界銀行集團的簡稱,是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總稱,是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
世界銀行在布雷頓森林會議后于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并于1946年6月25日開始運作。它由五個成員機構組成: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國際金融公司、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IGA)和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ICSID)。1947年5月9日,它批準了第一批貸款。1947年11月,它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
2.成立的目的
世界銀行的宗旨是向成員國提供貸款和投資,促進國際貿易平衡發展。
世界銀行最初的目的是幫助歐洲國家和日本在二戰后重建。此外,它應該幫助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初,世界銀行貸款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機場和發電廠等大型基礎設施上。在日本和西歐國家“畢業”(達到一定的人均收入水平)后,世界銀行完全集中在發展中國家。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世界銀行也開始向東歐國家和前蘇聯國家提供貸款。
自1945年成立以來,世界銀行已經從一個單一的機構發展成為由五個緊密聯系的發展機構組成的集團。世界銀行的使命已從通過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促進戰后重建和發展演變為通過與其附屬機構國際開發協會和其他成員機構密切協調,促進世界各國的減貧工作。
3.資金來源
(1)各成員國繳納的股本;(二)向國際金融市場借款;(三)發行債券,收取貸款利息。
2.2030年要實現的兩個主要目標
世界銀行為世界設定了兩個到2030年要實現的目標:(1)結束極端貧困,將日常生活費用低于1.25美元的人口比例降低到3%以下;(2)促進共享繁榮,促進各國底層40%人口的收入增長。
中國是第三大股東。
1980年,中國恢復了世界銀行的成員資格,并在第二年接受了世界銀行的第一筆貸款。
2010年,世界銀行發展委員會春季會議于4月25日通過了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表決權的改革方案。這一改革使中國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從2.77%增加到4.42%,成為世界銀行第三大股東,僅次于美國和日本。韓國將從1%提高到1.6%。
三.貿易:世界貿易組織
1.基本信息
世界貿易組織(英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WTO),簡稱WTO。它是一個獨立于聯合國的常設國際組織。它的前身是關稅和貿易總協定(1947年10月30日在日內瓦簽署,1948年1月1日暫時適用)。世界貿易組織的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萊蒙湖。世貿組織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一起被稱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
世界貿易組織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有164個成員國,成員貿易總額達到世界的98%,被譽為“經濟聯合國”。自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標志著中國的產業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2.難產的過程
建立世貿組織的想法是在1944年7月舉行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上提出的。當時設想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時成立國際貿易組織,使其成為二戰后世界經濟中“貨幣、金融、貿易”三位一體。
1947年聯合國貿易和就業會議簽署的《哈瓦那憲章》同意建立世貿組織。后來,由于美國的反對,世貿組織無法成立。同年,美國發起起草關稅及貿易總協定(關貿總協定),作為促進貿易自由化的臨時合同。
1986年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開始后,歐共體和加拿大于1990年正式提出建立世貿組織的建議。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部長級會議正式決定建立一個更加全球化的世界貿易組織,以取代關稅及貿易總協定。
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成立,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共存了一年。
3.目標和宗旨
世貿組織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完整的、更具活力和持久性的多邊貿易體系,包括貨物、服務、與貿易有關的投資和知識產權,使其能夠包括關貿總協定貿易自由化和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的所有成就。
世貿組織的宗旨:提高生活水平,確保充分就業,大幅度穩步增加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擴大商品和服務的生產和貿易;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各成員要以滿足不同經濟發展水平成員需求的方式,促進世界資源優化利用,保護和維護環境,強化各種相應措施;應努力確保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能夠在國際貿易增長中獲得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稱的份額和利益;建立一體化的多邊貿易體系;通過大幅度降低關稅和其他措施,建立一個完整、更有活力和持久的多邊貿易體系;本著開放、平等、互利的原則,逐步降低成員國的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消除成員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歧視性待遇。
4.世貿組織的五大職能
(1)管理職能:世界貿易組織負責監督和管理成員國的貿易政策和法規,并定期對其進行審查,以確保其合法性。
(2)組織職能:為實現各種協定和協定的既定目標,世界貿易組織有權組織實施其管轄的各種貿易協定和協定,并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
(3)協調職能:世界貿易組織協調其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和機構的關系,以確保全球經濟決策的一致性和凝聚力。
(4)調整職能:成員國之間發生爭端和沖突時,由世界貿易組織負責解決。
(5)提供功能:世界貿易組織為其成員國提供處理協議和協定的談判場所,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必要的技術援助,幫助它們發展。
四.監管:金融穩定委員會
1.基本信息
金融穩定委員會前身為金融穩定論壇(FSF),是七個發達國家(七國集團)為促進金融體系穩定而成立的合作組織。
在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影響日益顯著的背景下,2009年4月2日在倫敦舉行的G20金融峰會決定將金融穩定委員會成員擴大至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G20成員國,并更名為金融穩定委員會(FSB)。
中國于2009年5月加入金融穩定委員會。作為金融穩定委員會前身金融穩定論壇的成員,香港金融管理局將在金融穩定委員會成立后繼續保留其成員資格。
首屆會議于2009年6月26日至27日在瑞士巴塞爾舉行。
2013年1月28日,金融穩定委員會在瑞士蘇黎世召開全體會議。會議通過了FSB新的章程和工作程序指導文件,宣布FSB正式成立為類協會法人組織,標志著歷時一年的機構改革取得重大進展。這是FSB作為協會法人組織的成立大會。
2.⒉FSB的初衷
一定程度的金融市場分割確實會給金融穩定帶來好處,但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后果,比如監管套利機會增加,機構監管負擔加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二十國集團(G20)逐漸認識到,只有加強全球合作應對金融危機,才能有效恢復金融機構、市場參與者和公眾的信心,從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全面恢復。然而,當時的國際合作框架功能有限,不能勝任這項工作。
作為金融穩定委員會的前身,金融穩定論壇(FSF)由七國集團(G7)于20世紀90年代末創立,旨在加強國家監管機構、國際監管機構和多邊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維護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2008年秋,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充分認識到國際金融危機已經超出FSF應對能力,全球危機需要各國共同努力。FSF成員缺乏代表性是難以引入高效、協調的國際金融監管標準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2009年4月于倫敦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各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呼吁建立一個具有更廣泛機構基礎和更強監管能力的國際組織,以提高全球金融體系的協同效應,加強國際合作。這表明發達國家協調金融監管的意愿發生了很大變化。當時已經肆虐了一年多的國際金融危機,最終迫使各國達成共識。
隨后,G20正式成立了更具代表性的FSB,成員包括主要國家的央行、財政部、金融監管機構、國際金融組織和市場監管機構,致力于協調和推動全球金融監管改革。其核心任務是維護金融穩定,協調其他國際標準制定機構,應對最具挑戰性的全球金融問題。金融穩定委員會的另一個主要職責是評估國際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并將其自身建設成為一個高度前瞻性的組織。
3.⒊FSB的任務
金融穩定委員會的任務是制定和實施監管政策和其他政策,以促進金融穩定,解決金融脆弱性問題。金融穩定委員會成立大會評估二十國集團倫敦峰會金融監管共識落實情況。主要包括:
(1)在金融監管方面,金融穩定委員會將設計一套機制,確保各種國際監管標準之間不會出現競爭,看誰更寬松。FSB在2013年9月于美國匹茲堡舉行的G20領導人峰會上報告了這項工作的進展。
(2)關于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將于2009年底提出一套加強銀行資本充足率和流動性的規定。預計這項規定將于2010年下半年生效。
(3)在證券化方面,IOSC于2009年9月公布了證券化和信用違約互換產品監管辦法最終稿。
4.過去十年的成就
國際金融危機敦促國際社會克服FSF長期存在的缺陷,解決成員國與各種國際標準之間的矛盾,要求各國迅速應對危機,采取緊急措施,主要是制定新的資本和流動性監管標準,推進衍生品改革,處理非銀行部門問題。自2009年春季以來,國際社會采取了一系列行動,正式成立了金融穩定委員會,積極恢復了銀行體系的信心,開啟了經濟復蘇的進程。FSB成立10年來,在場外(OTC)衍生品監管、審慎銀行監管標準、金融機構處置、影子銀行監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有效提升了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靈活性。
(1)場外衍生品監管
FSB在場外衍生品領域的工作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標準化場外衍生品的集中清算;二是建立標準化場外交易的交易所或電子交易平臺;三是建立交易數據庫報告機制;四是提高非中央結算衍生品的資本金和保證金要求。根據最近發布的報告,場外衍生品市場規模最大的國家已經基本實施了相關改革措施。這意味著對金融體系運行至關重要的場外交易市場變得更加簡單、透明和靈活。
(2)審慎的銀行監管標準
金融穩定委員會支持巴塞爾委員會進一步加強國際活躍銀行的審慎標準,并發布了《巴塞爾協議三》。其主要內容包括基于風險的資本充足率標準、杠桿率要求、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資本附加費標準、流動性覆蓋率要求、凈穩定資本比率要求和大規模風險暴露框架等。目前,FSB的24個成員都執行了巴塞爾協議III提出的資本充足率和流動性標準,但其他領域的進展參差不齊。部分成員尚未完全落實大風險暴露框架、杠桿率、凈穩定資本比率的要求。大多數成員剛剛在2017年底開始實施巴塞爾協議三的最終計劃。下一步,金融穩定委員會將繼續推動所有成員全面實施。
(三)金融機構處置
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大而不能倒”成為各國面臨的重要問題。解決危機的大規模救援行動受到了公眾的質疑,這表明需要采取替代措施來應對“大到不能倒”的問題。為此,金融穩定委員會公開發布了《有效處置核心原則》,明確了國家監管機構在應對SIFI方面的責任、處置手段和權力。此外,金融穩定委員會還發布了金融機構完全吸收損失能力的要求,確保運營失敗的SIFI能夠獲得內部資本的紓困。自201 9年以來,金融穩定委員會一直在全球范圍內評估改革效果,預計將在2020年討論工作結果。
(4)非銀行金融中介
在銀行體系之外,從事類似銀行的金融活動的機構統稱為“影子銀行”,金融穩定委員會稱其為“非銀行金融中介機構”(NBFI)。在某種程度上,金融危機的很大一部分可以歸咎于NBFI。因此,金融穩定委員會將監測作為優先事項,并形成全球NBFI狀況年度報告。收集的信息不僅限于FSB成員,還包括許多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截至2017年,全球NBFI規模已增長至184萬億美元,占這21個國家和歐元區金融總量的近一半。此外,金融穩定委員會對NBFI的活動進行了更詳細的分類,以分析其潛在的脆弱性。除監測外,FSB還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議,并與其他國際金融監管機構聯合實施,如與國際保險監管機構協會(IAIS)共同研究頒布全球保險公司資本標準,與國際證券委員會組織(IOSCO)共同研究提出基金行業流動性和杠桿標準。
5.危機后改革進展
近十年來,FSB推動了全球金融監管政策的制定和在各國的實施,全球金融體系更加穩定靈活。大型銀行資本水平更充足,杠桿率更低,流動性充裕;“大而不能倒”改革快速推進,有效處置機制逐步完善;場外衍生品市場更簡單、更透明;NBFI的風險已被進一步識別并逐步控制。但外部沖擊的風險不容忽視,降低未來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和嚴重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今,金融穩定委員會的工作方向已逐漸從政策制定轉向改革成效評估。金融基礎設施和中小企業融資評估已在前期完成,2019年開始對“大到不能倒”改革進行為期兩年的評估。這些評估對于確定下一步工作方向非常重要。
評估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是金融穩定委員會的工作職責,也是一項前瞻性的工作。全球金融體系不斷演進,采取當年應對金融危機的方式,是否仍然是解決當前金融體系面臨的挑戰和變化的最佳方式,值得研究。幾年前,金融穩定委員會將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危機后的改革上,同時也關注金融體系的脆弱性。2019年啟動金融穩定監測框架評估,解決脆弱性問題,確保政策框架的完整性和可持續性,有效發現相關漏洞。同時,為了更好地向二十國集團報告國際金融體系形勢并及時向公眾傳達,所有評估都將更加公開謹慎,避免在信息披露中形成新的風險源。
在全球金融體系的演變中,金融穩定委員會將密切關注兩個可能對金融穩定產生重大影響的問題,即金融創新和市場細分。五年前,技術進步背景下的金融創新爆發式增長,產生了一波金融科技浪潮,涵蓋了P2P和比特幣等密碼貨幣、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領域。2017年,FSB發布了《金融科技對金融穩定影響的針對性評估報告》,深刻分析了創新帶來的潛在收益,如提高金融包容性、加快交易速度等,但也提出了一系列值得監管關注和國際協調的問題,包括管理第三方服務商的運營風險、降低網絡風險、監測金融科技可能引發的宏觀金融風險等。
近年來,穩定貨幣作為金融技術的一個重要分支,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這種加密資產通過與美元或一籃子貨幣等傳統資產掛鉤,解決了自身的波動性問題。臉書的天秤座貨幣在正式發行前就引起了公眾的關注。FSB定期監測加密資產對金融穩定的影響,探討加密資產的監管方式和潛在監管漏洞,讓穩定幣進入金融監管視野。雖然目前風險并不顯著,但隨著加密資產的發展,金融監管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目前,G7正在完成穩定貨幣的初步評估,G20要求FSB下一步繼續牽頭。金融穩定委員會正在確認負責監管穩定貨幣的機構,并將向G20報告為防止穩定貨幣對金融穩定造成嚴重負面影響而采取的監管行動。
與此同時,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人們逐漸關注金融市場的分離。金融市場細分的特點是金融市場全球化放緩和國家層面的監管分化。當然,一定程度的金融市場分割確實會在金融穩定方面帶來好處,比如要求跨國銀行子公司吸收損失,但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后果,比如監管套利機會增加,機構監管負擔加重。2018年,應G20要求,FSB深入研究了不同形式的金融市場分割,并與私營部門和學術界探討了全球金融機構的資本和流動性內部分配。下一步,我們將與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等國際監管機構在監管協調、信息共享等方面開展合作,對市場細分保持警惕,確保不會對金融穩定構成威脅。
目前,金融穩定委員會正處于過渡期。通過致力于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總結相關經驗教訓,已經具備了強大的組織機制,密集出臺并實施了大量政策措施。未來,隨著全球金融體系實力不斷增強,FSB將更加專注于開展前瞻性工作。希望未來金融穩定委員會在靈活、巧妙應對全球金融體系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注:信息來源于百度百科等網絡媒體,美聯儲金融穩定委員會主席、銀行業監管副主席蘭德爾·夸爾斯于2019年10月3日在歐洲銀行業聯盟-歐洲銀行業峰會上發表了題為《金融穩定委員會十年回顧與展望》的演講(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夏穎譯),特致謝意!
注:本文封面照片為烏蘭布系列霧凇,取自范朋友圈。非常感謝!
注:本文將在微信官方賬號“經濟領域-經濟博覽-國際經濟”欄目備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王占祥《駱駝之旅》,所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疫情期間,國家經貿平臺緊急搭建全國疫情信息平臺。如需發布,請撥打18511001888與霍先生聯系。電子郵件:hz@people-energy.com.cn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imf国际组织的简称(国际金融架构的四大支柱)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个人计算机上常用的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常
- 下一篇: 图像融合器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