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能不能平替华为到底能不能平替华为手机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被制裁了,不僅拿到的芯片數量有限,而且都沒有5G。華為留下了龐大的用戶基礎,在中老年群體中擁有極高的口碑,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華為巔峰時期入手華為手機的用戶,差不多已經到了換機的時刻。年輕的朋友可能會選擇換一個品牌,但對于中老年人來說,更換品牌意味著改變他們長久以來的用機習慣,可能需要花不少時間適應,對于子女不在身邊的長輩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但是,華為的手機不僅價格貴,而且沒有5G。2020年,華為出售榮耀,作為獨立后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旗艦手機(Magic 3更像是過渡產品),Magic 4系列能不能平替華為?能不能成為用慣了華為手機的長輩的一個好的選擇?今天我來分享我這段時間的使用體驗。
線下機型我現在一般去某魚找經銷商買,比官方價便宜一些。我這部機器是5月份購買的全新未拆封,8+256G花了3950元,現價是3780元。
外觀圖賞:一脈相承的設計語言
外包裝盒:
全家福。包裝盒內附贈了一個66W充電頭,一根USB A to C的充電線,還有一個清水套。
祖傳的66W快充頭,11W 6A的規格。這個充電說實話并不算快,在一眾65/66/67W中基本是墊底的水平。實測充滿4800mAh電池的Magic 4需要一個小時左右,主要是用于應急時快速補充電量,后半段比較慢。
背面的圓環攝像頭設計,很難讓人不聯想到華為的Mate40系列。華為的Mate首創居中矩陣攝像頭排列設計,已經成為Mate系列的標志性設計語言。Magic 4的攝像頭也是圓環設計,但是中間放了一顆潛望式長焦攝像頭,成為“繆斯之眼”,排列也和華為Mate有所差異。
在Magic 4的所有配色中,我個人最喜歡【瓷青】配色,這個配色很接近青色釉的瓷器,介乎于藍和綠之間。
和iPhone 13 Pro遠峰藍對比,瓷青也是一種低飽和度的色系。
Magic 4的正面采用居中挖孔曲面屏設計,沒有采用Magic 4 Pro上的四曲面設計。整體設計風格偏圓潤,R角相比于Mate 40要大一些。
正面挖孔的大小適中,沒有刻意去做小。
放一張白色背景的圖,方便大家看看邊框控制,Magic 4的邊框控制相當優秀。
下巴的寬度更是值得表揚:
對比iPhone 13 Pro,下巴寬度差不多,左右更窄。
Magic 4的屏幕值得說道說道。供應商是京東方,是目前唯一的實現了1920Hz高頻PWM調光和LTPO自適應刷新率調節的屏幕。說人話就是,這款屏幕不僅可以根據場景調節刷新率,更省電;還更護眼。默認的“鮮艷模式”觀感不錯,比起上一代Magic 3的屏幕,有著明顯的提升。
Magic 4的底部,有揚聲器開孔、USB-C接口和卡槽。
頂部則是降噪麥克風的開口,以及紅外傳感器,紅外也是榮耀旗艦上常見的功能。
音量鍵和開機鍵被放在同一邊。邊框是金屬材質,做了拋光處理。
整體來說,我覺得Magic 4的外觀相當不錯。它采用了一種比較保守的設計,整體四平八穩,也沒有花里胡哨和鮮艷的配色。對于不少長輩來說,他們更青睞更商務,沉穩的外觀,對比同價位的vivo X80,小米12S等機型,Magic 4的外觀可能更討他們喜歡。
握持感方面,Magic 4有74.5mm的寬度,199g的重量,只能說中規中矩,比不上小米12S,但個人覺得比X80更好,X80的磨砂玻璃機身有點兒滑。
配置解析:很【華為】的配置
Magic 4的配置是今年旗艦的標配。驍龍8處理器,4800mAh+66W快充,支持NFC和紅外,雙揚聲器,中規中矩的X軸馬達。驍龍8的調校偏保守,也是和上半年其它品牌的旗艦機型一個路數,重點來看看影像配置。
亮點就是有5倍光變的潛望式長焦,最高支持50倍數碼變焦。這也是Magic 4在配置上區別于今年其他品牌同價位機型的地方,主攝是索尼IMX766,超廣角素質一般,最大122°,還有兩個作用不大的傳感器。整體來說,Magic 4對比同價位其它機型,亮點就是長焦,但亮點也只有長焦。
最近因為沒時間+天氣不好,也沒有怎么出去拍照的機會,就不放Magic 4的樣張了。粗略試了一下,主攝沒有OIS在白天感知不強,夜間手持夜景下,相對來說更容易糊。除了這點之外,Magic 4的拍照算是四平八穩,觀感上不如X80那么好看。
相機界面和華為類似,用習慣華為手機的很快就能上手。
Magic UI 6.0體驗:和鴻蒙2.0的同與不同
可能大家對于榮耀的系統,最關心的問題,大概有這幾個:
- 能不能和華為的筆記本電腦互聯?
- 能不能連接華為的耳機,手表等設備?
- 原先購買的云服務,公交卡,還能繼續使用嗎?
- 需要重新注冊賬號嗎?
因此,這次我重點體驗了Magic UI 6.0,看看對于從華為遷移到榮耀的用戶而言,這個系統是否構成使用上的障礙。
*體驗版本:6.0.0.159
1、賬號體系:完美遷移
在Magic UI 6.0中,就算你沒有榮耀賬號,依然可以登錄華為賬號,并以第三方賬號的形式,和榮耀賬號綁定。
原有的公交卡,云空間,運動健康數據等,都可以繼續使用。
2、界面和基本操作邏輯:和鴻蒙2.0完全一致
鴻蒙2.0在UI上的特色功能,一個是上劃呼出服務卡片,一個是大文件夾。這兩個Magic UI 6.0都有:
智能側邊欄和小窗的喚起,和鴻蒙2.0也是完全一致的:
鴻蒙2.0的“快服務”,也就是不需要安裝完整版APP的輕量級服務,Magic UI 6.0上也能見到。
Magic UI 6.0的小組件整體數量很多,基本上涵蓋了常見的應用,還有類似于iOS的“YOYO建議”功能,會根據當前的場景智能彈出對應的服務卡片,比如航班信息,地鐵乘車碼等:
3、Magic UI 6.0上的特色功能
有幾個功能,鴻蒙2.0上沒有的,是榮耀專屬,比如日程打?。?/p>
連接藍牙設備時,自動接聽電話:
此外,Magic 4除了可以走華為/榮耀的多屏協同之外,還可以走Windows 11自帶的“手機連接”功能,任意品牌的Windows電腦都可以控制Magic 4手機。
通過掃描二維碼,和電腦建立連接。
可以直接在電腦上啟動手機里的APP,最多同時打開5個:
照片可以直接拖拽到電腦任意文件夾,但是不支持手機“其他相冊”里面的照片:
延遲表現一般,遠不及榮耀自己的多屏協同:
目前,榮耀Magic 4不僅可以和榮耀筆記本互聯,還可以和華為的筆記本電腦互聯。如果你的電腦是榮耀或者華為,走多屏協同更合適。
4、和鴻蒙2.0的最大差異點:超級終端的缺失
Magic UI 6.0的下拉狀態欄,還是傳統的樣式,沒有鴻蒙2.0那種單獨的“超級終端”,更沒有拖拽直接連接的操作。
這也意味著,Magic 4盡管確實可以和不少華為的設備互聯,但整體互聯的體驗,要明顯比華為手機差,操作繁瑣。
5、廣告:比鴻蒙2.0少得多
鴻蒙2.0有一個問題,就是廣告偏多,甚至可以說“無孔不入”的狀態,相比之下,Magic UI 6.0更清爽,廣告很少。Magic UI 6.0的廣告主要集中在部分系統自帶的APP內,以及負一屏的【資訊】位置,自帶的預裝第三方APP很多,但是都可以卸載。
6、動畫:略生硬,不像鴻蒙那么自然
Magic UI 6.0盡管在操作上非常流暢,很快,也很跟手,但是在動畫上,明顯不如鴻蒙2.0細膩。
從上圖不難看出,大文件夾的開啟/關閉都是一閃而過,沒有鴻蒙那種線性感覺。
體驗小結
體驗下來,我覺得榮耀Magic 4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能達到和華為手機近似的操作體驗,對于用習慣華為手機,不想改變用機習慣的長輩來說,Magic 4是一個很好的換機選擇。
我個人覺得,Magic 4(包括4 Pro和4至臻版)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承接原華為Mate/P系列的用戶,最大程度地降低他們因為換機產生的學習成本。從我的體驗來看,我覺得Magic 4本身的設計語言和配置選擇也好,Magic UI 6.0也罷,都非常非常接近華為的Mate標準版系列,能實現“無縫銜接”。從長輩的角度考慮,我也試用了一下Magic UI的“簡易模式”:
大圖標,大字體,操作很方便,設置頁面也很好操作:
不過,常用APP(比如微信、支付寶)內的字體調節,還需要手動進行,不會跟隨系統。
當然,如果對于非華為手機剛需,更追求配置的用戶,配置四平八穩缺乏亮點,整體性價比不高的榮耀Magic 4,不太適合。同價位徠卡大底主攝小米12S,蔡司聯名X80,性能釋放更好的iQOO 9,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而對于剛需華為的用戶來說,如果只是用手機,Magic 4完全可以勝任,但假如有大量的華為設備,需要不停連接、切換,離不開鴻蒙生態,搭載鴻蒙2.0的華為手機,更值得考慮。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到底能不能平替华为到底能不能平替华为手机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mongodb 时间戳 java_Jav
- 下一篇: 输卵管阻塞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