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一款好的机箱如何选择电脑机箱
大家好,我是小匠。前段時間我們講了如何選擇主機的電源,當時提到了與電源一樣對用戶來說存在感比較弱的機箱。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說下如何選擇一款好的機箱。
可能很多人看到如何選機箱這個問題都會不屑一笑,然后回答道:選個自己看著順眼的不就行了嗎?非也、非也!
機箱作為一個承載主機所有配件的載體,雖然對主機性能并沒有太大關聯,但是你要能承載硬件起碼要能先裝進去硬件。很多朋友配機器都是先看機箱,然后再開始買配件。到最后配件全部到手里面開始裝才發現,塞不進去。
人生最艱難莫過于全部裝好發現顯卡塞不進去
這時就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鋸機箱 OR 鋸顯卡?
其實這就是很多新人裝機的一個通病,在不考慮硬件兼容性的情況下去購買配件,最終導致雖然哪里都很好,但是就是沒法組合到一起。那么接下來,小匠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下機箱的種類以及如何選擇:
首先從分類來講,我們常見的主流型號有ITX、M-ATX、ATX以及部分E-ATX。用通俗的話來說,分別是所謂的小杯,中杯,大杯以及超大杯。
機箱內部的容量也是按照這個趨勢逐步增大。當我們自己去購買一個機箱的時候,一般網上的商品詳情中都會有下面這么一張圖:
圖中詳細地展示了該款機箱對各個配件的適配,我們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嚴格參考這個圖中的限制。比如這一款最高只支持M-ATX(中板),如果我們購買了ATX(大板)我們就是無法把配件塞進去的,就會造成我們裝機時的尷尬。
還有部分鐘愛小機箱(ITX)的朋友,你們除了這一張圖之外,可能店家還會額外的尤其他幾張圖,例如:
這是因為小機箱本身空間有限,兼容性更低,所以在部分配件安裝了較大的配件的時候,其他配件就需要選擇小款的來留出余地,所以打算組裝小機箱的朋友,一定要加倍注意自己的機箱兼容。
那么一款機箱能夠把我買的配件全部裝進去就可以了嗎?當然不是!
一款好的機箱除了兼容性這種最基本的要求滿足,還需要看它的其他部分:
設計:
談到設計大家可能想到最多的就是機箱的外觀如何如何,是否側透?是否帶有燈光?諸如此類。但是,更重要的還有機箱內部結構的設計!
左為上置電源 右為下置電源
機箱的電源安置位置一般分為兩種:上置式與下置式
現在大部分的主流機箱都是采用的下置式,老式的主機大部分都為上置式。為什么上置式被淘汰了呢? 因為:
1、電源本身是帶有風扇的,當上置的時候,由于位置高會導致震動幅度更大,整個機箱就更容易共振發出雜音。
2、電源上置的話就會導致其他配件整體向下移動,這樣機箱前部的進風空間進入后,顯卡與機箱底部空間減少,氣流流量更小,散熱環境就會差一些,就會導致整體溫度升高。
板材:
這個可能是一般消費者最難考慮的問題了,不就是幾塊鐵皮嗎,有什么區別嗎?
其實區別還真的挺大的!
因為機箱本身除了承載作用還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如果板材過于輕薄,在運輸途中損壞的概率也就更大。而且現在的高端硬件越來越重,更薄的板材隨著時間變長,變形的概率就越高,越容易出問題。
一般品質比較高端的機箱都會在自己的詳情中標明重量,一般板材越厚的主機,重量自然而然也就越大,這算是一個比較簡單辨別機箱板材做工的方法了。
市面上很多商家為了降低成本,使用很薄板材的機箱,尤其是那種異形機箱,基本是重災區。大多數這種機箱到手后,機箱整體的剛性非常脆弱,用力使勁擠壓可能都能感受到機箱有輕微形變,整體架構非常不穩固。但是大部分朋友會沖著顏值去購買而忽略了板材這方面的問題,在以后的使用過程中,一旦有磕碰很可能就會體現出弊端。
以上就是今天小匠跟大家分享的一些關于機箱選擇上的一些大家可能會忽略的問題,雖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機箱不僅僅要美觀也要兼顧實用,一款好的機箱除了給你帶來外觀的好感,扎實的品質也是重中之重。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如何选择一款好的机箱如何选择电脑机箱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怎么把视频转换成音频oplayer怎么把
- 下一篇: 路由器怎么设置不被别人蹭网路由器怎样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