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扎堆而至的工作任务?
很實在的說,最近一段時間自己的狀態有點差,感覺一天到晚都在忙,但是周末復盤的時候發現好像什么都沒有做。
這段時間,實驗室在申請國家自然基金,學校的一份志愿者工作帶領幾個小伙伴策劃一個項目活動,微信公眾號和相關社群的運營,自己的小論文修改工作,還有照顧我家可愛的女朋友……
其實牛逼的人處理這些事沒什么難度,相信在座的各位很多人做的比我好。但是我相信也有相當比例的一部分朋友和我一樣,單項工作可以做的很出色,但是當多項工作任務同時進行的時候會顧此失彼,最后可能項工作都完成的很一般。所以還是想把自己一點不太成熟的思考分享出來,也歡迎小伙伴們指正和分享自己的經驗。
總結了一下自己或者其他小伙伴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1.進行工作A的時候,突然碰到工作B相關的內容或者突然想到工作B的某些細節。注意力開始分散,甚至有放下工作A轉而做B的沖動。
這種情況說到底還是工作的時候,注意力不夠深入和集中。對于這種情況,可以試著去了解一下番茄工作法。簡單的說番茄工作法就是使用一個定時器來分割出一個個的“番茄鐘”,一個“番茄鐘”包括25分鐘的專注工作時間和5分鐘的短暫休息時間。重點是在一個“番茄鐘”內只能進行一項工作,僅此一項!(研究表明人在工作前25分鐘注意力是最為集中的。)工作A可能一個“番茄鐘”無法完成,將其分為若干個獨立的“番茄鐘”,彼此獨立,但是最重要的原則就是這個階段不被打斷,當然可以ABAB交替進行。
2.進行多項工作的時候,不知道從哪一件事著手開始,又比如在進行事件A的時候,導師或者老板給你工作B,不知如何是好。
還記得學單片機的時候,有個術語叫做“中斷”,不同中斷是有優先級的。當時授課老師舉了個例子,很有意思。假設班主任和某授課老師在談論事情,學生敲門找班主任有事情匯報,這會班主任會怎么處理?就是一個中斷,可是優先級不夠哇,學生只好一邊乖乖候著。但是如果敲門找班主任的是校長呢?這就是中斷優先級的概念。
說的稍微有點偏,要表達的是工作時有新工作任務的時候,應當挑重要的工作優先執行。本科學生會一次參加素拓,有個表格到現在還是記憶比較清晰的。如果我們把所有事件都按照重要程度和緊急程度進行二維劃分,可以得到這樣一個表格:
劃分好后再讓你進行優先級排序和工作安排,夠清楚了嗎?當然這只是個簡單的劃分,其實還可以更加細化便于進一步安排事件優先級。(其實最好提前把緊急的事情解決,不要給自己弄的那么時間緊張)
3.上一點說的不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緊張,給自己挖坑。大概有兩種原因導致,一是外因,的確自己的任務工作過多,忙不過來;一個是內因,就是大多數人都會得的一種病,叫“拖延癥”。
如果是外因,就需要考慮下是你老好人被布置過多的任務,還是自身工作效率和工作方法有問題了,關于工作方法后邊爭取再思考總結做一次分享。如果是被壓榨的有點過,你也該做做準備和打算了。
如果是內因,其實我自己也是一個拖延癥患者,可能不太有資格評判什么,所以只是從一個主觀的角度自我批評吧,說的不對歡迎指出來。讀研以來,聽過很多的一個詞語就是DDL(deadline)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總是下意識不自覺的計算好任務所需時長,從開始到DDL,只給自己很少的時間執行該項任務。這樣就很危險,一旦來一點“優先級較高的中斷”就容易GG。
記得大學有一門課程是軟件工程導論,授課老師授課方式很有意思,所以自己印象也很深刻。老師就有提及,我們需要的往往不是DDL,而是一個Begin line。盡快開始,盡早完成。關于這點,我只想說,拖延癥也算病,病起來真要命。??
2019年3月2日。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如何处理扎堆而至的工作任务?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太强了!这个 Jupyter noteb
- 下一篇: 肝!用 Python 加密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