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面部识别?亚马逊准备推出人手支付,0.3秒刷手支付
機器之心報道
參與:張倩
如果人臉識別被禁,我們還能刷什么?上周末,我們的微博和朋友圈被換臉應用 ZAO 刷屏。在一陣換臉狂歡之后,人們注意到了 ZAO 的霸王條款,認為該軟件存在種種安全、隱私方面的隱患。雖然 ZAO 隨后發布了新的用戶協議,表明其不會收集用戶的面部生物識別,也不會威脅到支付安全(支付之前需要進行活體檢測),但人們對于人臉識別等技術的使用仍在存在擔憂。美國個別州也出臺了禁用人臉識別的相關法規。那么,如果不用人臉識別,我們還能刷什么?
近日,關于亞馬遜的一則消息似乎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
據《紐約郵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亞馬遜正在悄悄測試一種「人手掃描」支付方式,而且可能于未來幾個月在全食連鎖超市推出。對此,亞馬遜發言人表示,「我們不對這些謠言和猜測做出任何回應。」
消息人士稱,這個系統代號為「Orville」,支持擁有 Amazon Prime 賬戶的用戶綁定自己的信用卡或借記卡,然后刷「手」支付。
該技術的響應速度非常快,普通的銀行卡交易需要 3 到 4 秒,但亞馬遜的這一系統只需要 0.3 秒,大大加快了結賬速度。
據知情人士透露,亞馬遜紐約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正在充當該技術的小白鼠,在幾臺自動收銀臺上使用這種方式購買薯條、手機充電器等小物件,以進行測試。
亞馬遜希望在明年年初將該技術部署到幾家全食超市,之后再將其擴展至美國的各個角落。消息人士稱,部署的速度將取決于全食超市安裝該系統和培訓員工的速度。
與 iPhone 等設備上使用的指紋掃描裝置不同,這種傳感器不需要用戶觸摸掃描面板。它使用計算機視覺和深度(depth)幾何來處理和識別掃描到的手的形狀和大小。
據悉,該系統的識別錯誤率在百萬分之一以內,而亞馬遜的工程師正努力將其提高到一億分之一以內。
有了這項人手識別技術,購物者甚至都不需要帶手機出門。不過,專家表示,目前還不清楚消費者是否會對全食超市的手部掃描感興趣。
專門研究技術倫理的獨立研究員 Stephanie Hare 指出,一些國家已經在一些商店使用生物識別結賬功能,亞馬遜似乎已經決定不再使用面部識別。
她說:「我認為他們可能做出了一個判斷,那就是美國人可能不太愿意使用人臉支付,但是他們可以用指紋或手來支付。」「用手就感覺不那么像嫌疑犯了」,Hare 說。
消費者應該避免泄露自己的生物特征數據,Hare 指出,如果一家公司被黑客攻擊,消費者可能需要 6 年或更長時間才能消除數據失竊所帶來的威脅。
消費者為什么要提供這些數據呢?她表示,人們不能真正理解人臉支付所帶來的風險,相關好處也被夸大了。現在就有幾個國家非常擅長竊取消費者的數據。
「禁用人臉識別」的呼聲越來越高
近年來,隨著人臉技術的普及,關于禁用這一技術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部分地區甚至已采取了實際行動。今年 5 月份,舊金山城市監督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法令,禁止政府機構購買和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這一事件也標志著,舊金山成為全球首個禁用人臉識別的城市。
7 月份,美國馬薩諸塞州薩默維爾市議會也通過投票禁止在公共場所使用人臉識別軟件。新政策生效后,當地警方和各市政部門均不得在公共場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從而成為繼舊金山后全美第二個禁用人臉識別的城市。
而近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篇文章更是直接指出:在適當的保障措施生效之前,我們需要暫停使用生物識別技術來識別個體。
作者指出,人臉識別存在種族歧視等問題,還有可能被海關用來定位和驅逐非法移民。
劍橋麻省理工學院的 Joy Buolamwini 研究員和紐約市微軟研究院的 Timnit Gebru 表示,一些最先進的人臉識別軟件有 35%的時間未能準確識別黑皮膚女性,而白人的錯誤率僅為 1%。
文章作者寫道,「……我們需要的并不僅僅只是在人臉識別技術上的達到人人平等的結果,需要提升的地方遠超技術層面。人臉識別工具在發生故障時是危險的,有可能帶來損害。我們需要為所有生物識別監控系統提供法律引導,特別是在提高準確性和防入侵方面。」
參考鏈接:
https://nypost.com/2019/09/03/amazon-testing-payment-system-that-uses-hands-as-id/
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2514-7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不用面部识别?亚马逊准备推出人手支付,0.3秒刷手支付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终极之战!TensorFlow与PyTo
- 下一篇: 学 Python找不到练手项目?试试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