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S信号
I2S有4個主要信號:
SCLK:串行時鐘,也叫位時鐘(BCLK),即對應數字音頻的每一位數據,SCLK都有1個脈沖。SCLK的頻率=2×采樣頻率×采樣位數?
LRCK:幀時鐘,用于切換左右聲道的數據。LRCK的頻率=采樣頻率。
SDATA:串行數據,就是用二進制補碼表示的音頻數據
MCLK:主時鐘,也叫系統時鐘(Sys Clock)。為了使系統間能夠更好地同步,MCLK的頻率= 256倍或384倍采樣頻率。
隨著技術的發展,在統一的?I2S接口下,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數據格式。根據SDATA數據相對于LRCK和SCLK的位置不同分為:
左對齊(較少使用)
I2S格式(即飛利浦規定的格式)
右對齊(也叫日本格式、普通格式)。
這些格式的具體描述如下。
24位左對齊格式
24/16位I2S格式
????對于這種標準I2S格式的信號,無論有多少位有效數據,數據的最高位總是出現在LRCK變化(也就是一幀開始)后的第2個SCLK脈沖處。這就使得接收端與發送端的有效位數可以不同。如果接收端能處理的有效位數少于發送端,可以放棄數據幀中多余的低位數據;如果接收端能處理的有效位數多于發送端,可以自行補足剩余的位。這種同步機制使得數字音頻設備的互連更加方便,而且不會造成數據錯位。
?
24位右對齊格式
?
20位右對齊格式
?
18位右對齊格式
?
16位右對齊格式
由上述數據格式圖可知:
對于左/右對齊格式:LRCK為“1”表示正在傳輸的是左聲道的數據,為“0”則表示正在傳輸的是右聲道的數據;
對于標準I2S格式:LRCK為“0”表示正在傳輸的是左聲道的數據,為“1”則表示正在傳輸的是右聲道的數據。
綜上為了保證數字音頻信號的正確傳輸,發送端和接收端應該采用相同的數據格式和長度。當然,對標準I2S格式來說數據長度可以不同。
?
總結
- 上一篇: USB 2.0高速和全速的区别
- 下一篇: 802.11ac标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