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通证券的数字化建设,总结的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方向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要素與金融行業的深度融合,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腳步正在不斷提速,并呈現出以金融科技為主引擎、以移動領域為新戰場、以場景生態為主陣地、以用戶體驗為主趨勢和以組織敏捷為主心骨的新趨勢。
其實早在2001年,金融行業就開啟了數字化轉型的探索,從時間上來看,其數據平臺的建設周期和歷史并不比互聯網時間短,但從結構上來看,金融企業過去相當長時間內的數字化轉型還是停留在以業務為單位,多套數據系統各自為陣,導致“數據孤島”相互割裂。
尤其是最近10年,移動端場景拓展及互聯網金融興起,新業務與傳統業務在數據層面難以形成高效合力,正成為包括證券、銀行、保險等在內的金融機構新難點。
一、數字化升級大環境下,金融企業的轉型難點
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金融行業的業務形態、數據維度、業務需求變得更加復雜多元;另一方面,受用戶習慣及過去一年新冠疫情影響,線上金融服務需求進一步增長,并持續衍生全新業務場景,這對金融機構的數字資產體系建設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數字化轉型并不只是技術手段上的轉變,對金融機構來說,更重要的是通過數據對潛在風險、用戶體驗、業務模式的深層理解。
作為數字化起步較早的行業,以證券、銀行、保險等機構為代表的金融行業很早就開始接觸數據平臺,在數據使用上都沉淀了一定經驗,并在過去時間內較好地支撐了自身業務發展,但由于歷史原因,這些數據往往都分散在不同部門,難以形成整體打通及標準統一,使得其數字化轉型進程在面對新場景、新業務接入時,受到阻礙。
也是意識到了這一問題點,近年來金融機構在轉型賽道積極求變,并在這個過程中“跑”出了一批成功范例,其中就包括財通證券。
2013年,何燕加入財通證券,參與到財通證券的數字化轉型工作中,目前已經擔任財通證券的網絡金融部負責人職務。據她介紹,財通證券的數字化轉型并非一簇而就,“也是經歷了一段長時間的過程,每個環節都做了當下應該做的事。”
據了解,財通證券2015年開始搭建獨立APP,截至目前APP用戶占比已經從15%迅速增長至50%;同時圍繞自有APP,通過底層數據互通及對業務反哺洞察,財通證券分別在用戶需求及內容運營兩個層面都沉淀了特有模式,真正實現“用戶需求-服務(業務)跟進-APP承載-模式沉淀-反哺業務“的閉環。
二、財通證券數字化轉型背后:阿里云數據中臺作為底座支撐
正如何燕坦言,財通證券的數字化轉型并非一簇而就。
2015年,財通證券開始搭建自己的APP——當時,互聯網金融服務商同花順對接了多家證券公司,并憑借海量的市場信息及交易服務,已經吸引海量的的炒股用戶;因此,對證券機構來說,想要提升用戶對自有APP的黏性,并不容易。
第一年,財通證券APP用戶占比只有15%左右。
而在既有業務上,財通證券在接下來的幾年一直發力于面對市場的標簽系統,但由于內部多套數據體系的鏈路未能打通,以及標簽數據不精準、維度不統一,因此開發出的標簽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匹配業務需求,在何燕看來,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業務崗位的員工對標簽的準確性存疑,那么他就不會再提出新的標簽需求,那么從前端反推到后端,就導致不會再有新的系統來支撐這塊工作。”
直到2017年,財通證券網金部才開始全面搭建互聯網數據應用團隊,并對前端業務提供完整的數據應用能力,同時,何燕也不斷在尋找外部合作伙伴,期望能夠借由第三方力量,幫助財通證券完成數據應用的全面落地與能力加持。
2019年,一些互聯網金融服務商相繼推出了智能數據服務,但阿里云數據中臺卻獨有能夠鏈接螞蟻生態的能力,在何燕看來這項能力能夠為財通證券帶來更多業務場景的補足,并帶來更多市場機會,事實證明,阿里云數據中臺提供的應用解決方案的確能夠滿足何燕的訴求,并通過“三步”部署戰略,幫助財通證券突破數字化轉型瓶頸:
Step1:通過阿里云數據中臺核心產品Dataphin打通既有多個系統數據,實現數據即時接入及數據標準統一,整合加工處理后,基于市場形態形成包括“金融屬性”“產品類型”等在內的300+標簽;
Step2:運用數據可視化平臺Quick BI接入各系統數據庫,以0代碼鼠標拖拽式操作搭建財通證券自有數據研發與管理統一平臺、數據洞察分析平臺等多個平臺,以及業務層面的智能營銷和智能雙錄兩套系統;
Step3:基于已有的300+基礎市場標簽,財通證券通過Quick Audience在包括支付寶等生態內進行營銷投放,且能夠及時回流營銷投放效果數據,在精準洞察不同目標市場的需求差異基礎上,指導營銷策略、渠道策略調整,同時反哺市場標簽的擴充。”
三、阿里云數據中臺——助力金融企業取得數字化轉型成效
通過“三步”戰略,以及財通證券在數字化轉型持續發力,內參君也總結了這兩年其可圈點的部分成果。
1、降本提效
何燕介紹,在過去,財通證券會在各系統下都直接設置一個數據庫,
當業務需要對不同系統中的數據進行交叉分析時,非常耗時耗力。
但現在,通過搭建數據中臺打通不同系統數據并完成標準統一后,數據處理和計算門檻被大幅降低;而財通證券通過集成后的數據,加工處理形成了300多個市場標簽,并且在業務層面等到驗證——標簽豐富度和標準度都得到了顯著提高。
此外,基于市場數據的全鏈路打通,財通證券現在還能按照“市場分層+運營目標+路徑探索+策略跟蹤調整”,逐漸將人力從全量市場運營工作中擺脫出來,轉向精準市場運營,提高業務轉化效率。
2、業務創新
在自有APP的打造上,財通證券已經完成內容運營和洞察市場需求層面的模式沉淀。
打造用戶交流陣地。財通證券擁有自己的研究員,并以此打造了《盤前盤后》等欄目——由研究員結合市場動態發表研究性內容,同時鼓勵用戶自主發言,以“PGC(專家研究院輸出內容)+UGC(用戶自發輸出內容)”的形式提升欄目活躍度,同時還積極打造包括股友圈、直播聊天室等在內的多元互動陣地,持續加強用戶黏性;
面向小眾群體需求開發特定功能。如可轉債、ETF 等,財通證券能夠通過數據找準市場需求,并以此為基礎開發出創新業務場景,進一步提升用戶黏性。
此外,APP除了柜臺數據,還集合了業務中心、商城、用戶等數據,這就為衍生應用的開發提供了底層基礎,如在to C(面向用戶)服務方面:財通證券APP目前可以支持為用戶針對自身賬戶數據,提供基礎數據分析服務,讓用戶能更直觀便捷地了解賬戶數據。
3、組織升級
很多人看到這里,其實心里已經不由冒出了一個疑問,那就是對于大多數金融機構而言,數字化轉型的最底層支撐到底是什么?
答案是,組織。
事實上,大多數機構和財通證劵一樣,在數字化轉型道路上都需要經歷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何燕曾說過,財通證劵網金部是從2017年才開始搭建正式數據應用團隊,并著手構建互聯網數據能力。
而到了2018年到2019年,不管是市場大環境還是用戶需求,都對財通證券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包括各業務單元的數據統一、數據使用安全、市場畫像維度更細分等等,這些新要求按照以往的組織形式是很難去達成的。
也是在這一年,財通證券開啟與阿里云數據中臺牽手的時代,并完成了組織架構層面的大調整,清晰定義機構內部前中后臺的智能,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機構模式,并不斷提升內部管理與客戶服務水平。
目前,財通證券技術投入占總營收比例排名行業第八。
無疑,數據中臺已經成為各大金融機構數據體系建設的方向,同時給金融企業帶來了:業務層面的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能力層面,每個業務部門擁有獨立的應用數據能力; 在技術能力、業務能力提升的基礎之上,從而帶動組織文化、組織陣型的變革。
內參君可以預見到,隨著各行各業的數據化程度越來越高,數據處理與分析技術越來越成熟,從業務數據化走向數據業務化、以數據驅動業務發展已必將成為 “潮流”。
相信未來更多行業將借助數據中臺賦能而實現真正的提效創新,實現真正的智能化發展路徑。
原文鏈接: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783273?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阿里云實名注冊用戶自發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阿里云開發者社區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具體規則請查看《阿里云開發者社區用戶服務協議》和《阿里云開發者社區知識產權保護指引》。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填寫侵權投訴表單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社區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基于财通证券的数字化建设,总结的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方向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4.17杭州KubeMeet 开发者沙龙
- 下一篇: 新一代Hologres实时数仓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