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耳猕猴并不存在,真假猴王的六耳原来是他!
《西游記》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孫悟空、六耳獼猴引發的真假美猴王可謂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悟空與師父唐三藏觀念上發生沖突,唐三藏一氣之下將孫悟空趕走。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六耳獼猴化作孫悟空的模樣,將唐三藏打傷,搶走了取經的行李,想要自己去西天取經。
對于真假猴王,普遍的認知是,六耳獼猴是四大靈猴的一種,因嫉妒孫悟空,這才想要取代他去西天取經,奪其造化。
其實對于真假猴王,原著中還有很多線索指向另一個結論——六耳獼猴并不存在,真假猴王中的六耳只是孫悟空的心魔而已。
原著回名側面證明六耳獼猴并不存在
真假美猴王這一回中,作者吳承恩先生用了這樣模棱兩可的回名——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
細看之下,這個名字很有意思,他并不是概括真假美猴王的事情,而是很有深意的用了佛語。
我們看一下其他章回的名字,“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戰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凈”、“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訴苦?假猴王水簾洞謄文”、“第九十二回?三僧大戰青龍山?四星挾捉犀牛怪”。
很容易得知,其他章回的名都在簡練的概括故事的情節,唯有第五十八回,吳承恩先生用了這樣含糊的概念。
看起來非常奇怪,其實不然,吳先生這回的名字隱藏著一個重大的真相,幾百年來一直被扭曲的真相——六耳獼猴并不存在,真假猴王中的六耳獼猴只是孫悟空的心魔。
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在側面隱晦的暗黑,真假猴王都是孫悟空一體二心,是在其道心之外所滋生的心魔化形。
孫悟空原籍花果山,只是因被如來囚禁才不得已跟隨唐三藏西天取經,他的心里對于這種充滿著束縛與半拘禁性的生活肯定是不喜歡的,反抗心理越來越重,只是礙于頭頂緊箍咒不敢離開。
真假美猴王之前,我們可以看出來,孫悟空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動不動就打殺,他也是因打殺了強盜土匪才被唐三藏驅逐離去的。
我們要知道,孫猴子在花果山的時候,可是名副其實的妖,殺人放火是家常便飯,吃人的事情也干過不少。
可自從跟隨唐三藏取經,一切行為都被制約,心中的那股無名之火無處發泄,漸漸的在道心之外就滋生了心魔,借被唐三藏驅逐之機,化形而出。
真假美猴王之后,取經之路似乎變得平坦了許多,孫悟空先前的暴躁性子似乎一下子就消失。
當然,后面的孫悟空心魔已經被消滅,只剩下一心向佛的道心,性格自然就平和了許多。
真假猴王的兵器——如意金箍棒、隨心鐵桿兵
《西游記》原著中對于真假猴王使用的兵器有這樣的詳細描述:
“兩條棒,二猴精,這場相敵不非輕。都要護持唐御弟,各施功績立英名。真猴實受沙門教,假妖虛稱佛子情......這個是如意金箍棒,那個是隨心鐵桿兵。隔架遮攔無勝敗,撐持抵敵沒輸贏。”
“棒是九轉鑌鐵煉,老君親手爐中煉。禹王求得號神珍,四海八河為定驗。中間星斗暗鋪陳,兩頭箝裹黃金片。花紋密布鬼神驚,上造龍紋與鳳篆。名號靈陽棒一根,深藏海藏人難見,成形變化要飛騰,飄飖五色霞光現。”
這兩段原文分別是描述真假猴王戰斗場景與如意金箍棒的詳細介紹。
孫悟空使用的是搶自東海龍宮的如意金箍棒,而六耳獼猴使用的則是名為隨心鐵桿兵的兵器,不論在強度還是性能上,與金箍棒如出一轍,一模一樣。
這就不由讓人奇怪了,金箍棒乃是太上老君親手煉制,幫助大禹定誰所用,世間只此一根,而六耳獼猴手中的隨心鐵桿兵又是誰煉制的呢?
其實世間只有如意金箍棒,并沒有隨心鐵桿兵,六耳獼猴的隨心鐵桿兵正是如意金箍棒所幻化。
六耳獼猴作為孫悟空的心魔存在,會孫悟空的所有本事是正常的,兵器當然也是一模一樣的,這也是兩者千般斗萬般戰都不分上下的原因。
真假美猴王的兵器名也向讀者傳達了六耳獼猴是孫悟空心魔的消息。
如意金箍棒,重在“如意”二字,何謂如意?
便是能如人心意,受人操控,正是因為此,金箍棒隨心意變大變小,小時而銀針,大時可撐天,成為了孫悟空取經路上的得力幫手。
反觀隨心鐵桿兵,何謂“隨心”,則是一切只顧自己的喜好,不顧事情對與錯,做事不受限制,全憑主觀好惡。
孫悟空——六耳獼猴,如意金箍棒——隨心鐵桿兵,是相互對立的正反兩面,是道心與魔心的獨立斗爭。
孫悟空是立身正道的“道心”,六耳獼猴則是妄圖跳脫出規則之外的“心魔”,所以六耳獼猴明明可以一棒打死唐三藏,卻僅僅只是打暈,因為他的目的只是搶走行禮,并且回到花果山之后,變化出了唐三藏、豬八戒、沙悟凈三人,想要自己去西天取經,他不想受制于唐三藏,或者說不想受制于佛道兩派安排好的命運。
雷音寺如來的話語
孫悟空與六耳獼猴經唐三藏、玉帝、觀音、地藏王辨別無果之后,兩人打至雷音寺,要佛祖辨別那個是真假,佛祖遙遙看到兩只猴子打將過來時,與眾位佛、菩薩說了這樣一句話:
“概眾稽首皈依,流通誦讀之際,如來降天花,鋪散繽紛,即離寶座,對大眾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斗而來也。”大眾與目看之,果是兩個行者,吆天喝地,打至雷音圣境。”
佛祖心中如明鏡般,他早就看出來真假美猴王并不存在假孫悟空,這兩人都是孫悟空,只不過是孫悟空的正反兩面幻化。
六耳獼猴之所以敢這樣堂而皇之的來雷音寺,也是因為他并不是假孫悟空,所以不怕對峙。
但他忽略了一點,如來是正統統治者,維護的是佛教的利益,對于像六耳獼猴這樣的反叛者,自然是不允許的,所以他將所謂的六耳獼猴,也就是孫悟空的心魔抓住,孫悟空將其打死,正是這樣的原因。
所謂的假悟空被殺之后,孫悟空與唐三藏再也沒有了之前路上的爭吵,因為此時的孫悟空,是被馴化后的猴子,再也沒有了魔性,有的,只是順從。
明代文學家給《西游記》真假美猴王寫過一個注腳:“一心可以千萬事,兩心不可以干一事。”
作為與吳承恩先生同時代的杰出文學家,其文學功底自不必說,兩人身處同一個時代,對于《西游記》的理解肯定比后世之人更接近現實,更接近作者的思想源頭。
但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品中的人物本身就是因人而存在,每個人的理解都會存在偏差,不存在對與錯之分。你心中的六耳獼猴究竟是怎樣的呢?在下面留言探討吧!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六耳猕猴并不存在,真假猴王的六耳原来是他!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西游记》的棋子
- 下一篇: 貂蝉被“送”给关羽过夜,第2天绝望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