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上牌桌,小米还有机会吗?
文|金融街老李
近期,小米汽車消息頻傳。
先是小米社招官網開放了增程系統設計開發師、燃油系統工程師等一系列增程式技術路線的職位。意味著小米汽車或將布局增程式產品,和理想、問界一樣,走向“純電動 + 增程式”兩翼齊飛的發展模式。
與此同時,小米汽車官方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小米汽車工廠衛星圖曝光。明年即將發布首款車型的小米汽車,似乎進入傳播預熱準備階段。
不過這些消息完全被同期華為、問界蓋過風頭。這也映襯外界對小米汽車前景的擔憂。今年業內的共識是,造車窗口正在關閉,市場進入白熱化混戰,沒上牌桌的小米還有機會嗎?
老李認為,小米汽車一定會成功,只是它的前景到底有多大,還存在不確定性。今天老李來和大家聊聊,為何說小米抓住了最后的窗口?小米汽車的“金鑰匙”是什么?為何未知決定未來?
最后的窗口
任何行業都有固定的發展規律,新能源汽車也是一樣,按照制造業的發展規律,在行業成長的末期,大玩家依然擁有進入機會,這是小米汽車的窗口期,隨著市場格局的變化,進入窗口會越來越小。
三年前,很多朋友都說中國是全世界新能源汽車最“卷”的地方,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足夠“多”,可以分為四大陣營,一是中國傳統勢力,以比亞迪、長城汽車為代表;二是外資新勢力,以特斯拉為代表;三是中國新勢力,以蔚小理為代表;四是外資傳統車企,以大眾和豐田為代表。在這個階段,任何企業都有進入機會,且存在成功率。
前幾年,由于政策等多重因素,大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格局還有頗多的討論和爭議,但隨著補貼退出,經過市場化競爭,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已經從春秋時代走向了戰國時代,在老李看來,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主要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以比亞迪和特斯拉為代表,主要特征是年度產銷量能突破 100 萬輛,100 萬的意義絕不是簡單的數字,而是背后的體系。比亞迪是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龍頭企業,在“研產供銷服”各個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特斯拉通過產品創新、制造創新、服務創新打造了自己的體系,保證了核心競爭力。
第二梯隊包括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以及傳統車企中的吉利、長城等企業,這一梯隊的典型特征是銷量在 10 萬-30 萬輛,且發展路線多元,比如蔚來和小鵬都是走純電動路線,理想走的是“增程混動 + 純電動”路線,吉利汽車和長城汽車則是走插電混動路線,不同技術路線決定了銷量潛力,增程混動和平價插電混動的銷量潛力要遠大于純電動。
老李認為,第二梯隊的企業發展速度決定了行業進入窗口期的寬度,一旦第二梯隊的企業年銷量突破 50 萬輛,那么將來就有極大的可能突破 100 萬輛。比亞迪、長城和吉利都經歷過相同的過程,今年理想汽車銷量有望突破 30 萬輛,很有可能在三年內躋身 50 萬輛的規模,如果吉利、長城等企業的插電混動與燃油車平價,那么這些企業也很有可能突破新能源汽車年銷 50 萬輛大關,進而進入第一梯隊,第一梯隊的企業越多,新進入者的機會越小。
第三梯隊是年銷量不足 10 萬輛的合資品牌以及其它企業,老李在此不做過多介紹,對這些企業來說,躋身第二梯隊是首要目標。
看到這里,大家會發現,其實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遠遠沒有固化,可以說,未來五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會放緩,但是市場一定會呈現出多元化、差異化的發展態勢,這對小米汽車來說是絕佳的進入機會,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小米汽車的未來其實一直把握在小米手里。
“金鑰匙”夠用嗎?
很多朋友在討論小米汽車會不會有市場前景?這是一個開放的問題,很多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因為小米汽車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小米集團的核心優勢和資源都會在小米汽車有所體現。如果說市場格局賦予了小米汽車最后的進入機會,那么小米汽車的市場前景完全取決于小米。
我們先來看看小米汽車的“金鑰匙”,首先是品牌文化,小米的品牌文化強調“為發燒而生”,注重用戶體驗和產品品質,這種品牌文化吸引了大量忠誠的粉絲,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另外,由于小米建立了這樣的品牌和用戶基礎,老李認為小米汽車很有可能在第一年就會突破 10 萬訂單大關。
其次是渠道優勢,小米汽車的未來的銷售模式類似華為和問界的模式,采用線上線下渠道結合的方式,小米的線上渠道在流量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線下渠道的直營店和合作門店也會給小米汽車使用,這種渠道的優勢有助于提高小米汽車品牌的知名度、流量和市場份額。
三是國際化優勢,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出海已經是拉動銷量的重要方式,國內新車轉二手車銷售海外,小米汽車的出海也只是時間問題,在國內車企苦于出海資源的時候,小米集團已經為小米汽車建立了先發優勢,小米集團的國際化戰略體系,已在全球多個地區設立了分公司和研發中心,這能推動小米汽車更好地了解當地市場需求,推出屬地化的產品,考慮到企業發展節奏,國際化的優勢在兩三年后才能凸顯。
小米集團的優勢給小米汽車的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會在未來一定時間內助力小米汽車的發展,但我們回看任何造車新勢力的發展,有競爭力的產品永遠是市場的敲門磚。
我們以市場認可度較高的理想為例,理想能從 0 邁向 30 萬輛主要依賴于產品,老李和大家分享下理想的產品優勢:
一是定位清晰,L 系列的三款車分別針對不同細分市場的用戶需求。
二是技術路線,理想汽車通過大容量電池組與大功率增程發電系統的動力組合,解決目前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焦慮問題。
三是感知設計,從外觀到內飾,理想把用戶感知做到了極高的水平。
四是性價比,通俗來說就是,跟我一樣空間大的,沒我便宜,跟我一樣價格的,沒我空間大。
小米生態中的很多產品也打造了上述類似的優勢,包括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智能家居產品等,通過精細的成本控制和高效的供應鏈管理,為消費者提供價格合理且性能良好的產品,但老李想說的是,汽車和其它產品差異性較大,產品技術難度更高,小米汽車要達到上面的優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外人看來,老李也是含著“金鑰匙”的創業者,根據老李的體會,在任何行業,決定創業能否成功的,往往是“金鑰匙”之外的因素,小米汽車也非例外。
未知決定未來
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小米汽車能有多大的前景,這是定性的問題,換種問法則是,小米汽車能達到多少年銷量,能在市場里扮演什么樣的角色?老李盡可能給大家一個定量的答案。
以小米汽車目前的產品信息和“金鑰匙”,老李認為在前兩年做到 10 萬級的銷量進入第二梯隊并非難事,在這個過程中,決定小米銷量的最重要因素是產品,這包含了老李在上面提到的四個重要因素。
根據老李獲取的信息,小米汽車在產品定位和設計方面的表現完全能及格,但在老李看來,也絕對沒有驚艷,因此,四個因素只剩下定價這個決定性因素。
坦率地講,小米品牌給大家的印象一直是性價比,性價比并不意味著價格低,理想汽車的平均單價超過 30 萬,絕對數字不低,但性價比很高,某自主品牌小型電動車定價十幾萬,絕對數字不高,但性價比很低。在其它方面并不是很出色的前提下,小米汽車前三款車型的定價很可能決定小米汽車未來三年的走勢。
當銷量突破 20 萬甚至 30 萬,決定企業發展走向的關鍵因素則從產品轉變成了體系能力,所謂的體系能力包括“研產供銷服”各個方面,另外還包括組織能力等等。
在以上這些環節中,銷售和服務是小米汽車的“金鑰匙”,研發體系經過三年的建設已經具備了不錯的能力,實際上,和當前眾多新勢力遇到的問題一樣,小米汽車的短板在生產和供應兩個環節。
很多朋友問,為何同為造車新勢力,特斯拉沒有遇到這些問題?這是一種錯覺,特斯拉在上海超級工廠成立之前,也面臨產能問題,但特斯拉高效率的產能建設與市場訂單幾乎做到了無縫銜接。
目前絕大多數新勢力都沒有年交付 50 萬輛的產能,小米汽車未來同樣面臨這些問題,是并購燃油車產能還是自建產能,這些都是擺在小米汽車下一階段的問題。
此外,從供應鏈的角度看,交付量的大漲對上游電池等核心零部件供應商也存在較大挑戰,雖然當前電池產能“過?!?,但“過?!辈⒉灰馕吨苋缙诮桓?。只有解決了產能和供應問題,小米汽車才有可能突破 30 萬大關,突破 50 萬大關,邁向新的臺階,目前的理想汽車就處在這個階段。
對小米汽車來說,這些都是未知的,但也是這些未知,決定了小米汽車能走多遠,這是留給頂層的話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还没上牌桌,小米还有机会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四款2000元档位迷你电脑或一体机怎么选
- 下一篇: 人像总是拍不好?先关注一下这几个实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