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黄瓜种植技术介绍
根據經驗,可按照當地終霜期向前推20天左右,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大棚黃瓜種植技術整理介紹。
溫室黃瓜種植技術介紹
1原產地環境
無公害黃瓜產地應選在生態環境良好,周邊3公里范圍內,距主要公路100米以上,無工業“三廢”、農業、城市生活和醫療廢物污染的地區。灌溉水、大氣、土壤質量符合無公害蔬菜生產要求,已通過無公害產地認證。
2播種育苗
2.1品種選擇前期耐低溫、后期耐高溫、抗病性強的優良品種,如金優10號、博耐3號等。
2.2種子處理:播種前1 ~ 3天,曬種,曬種后,用55℃溫水燙種10 ~ 15分鐘,持續攪拌至水溫降至30 ~ 35℃,反復擦洗種子,用清水沖洗粘液,浸泡3 ~ 4小時,用干凈的濕布包裹浸泡后的種子,在28 ~ 32℃催芽1 ~ 4小時
2.3營養土和藥用土的配制營養土應用近3 ~ 5年未種植瓜菜的菜園土或田間土,摻入優質腐熟有機肥,占30%,將土壤和有機肥混合均勻,過篩。每立方米土中加入100克多菌靈,混合均勻,制成藥土。
2.4苗木播種期為1月中下旬,可在溫室或節能日光溫室中育苗。用一個直徑10厘米,高10厘米的營養鍋,里面裝8厘米的營養土,澆上水。滲水后,在每個營養缽中播種一粒發芽種子,覆蓋1厘米厚的藥用土壤,并覆蓋塑料薄膜以保護土壤水分。
2.5苗木管理①播種后,用塑料薄膜密封2 ~ 3天。出土2/3種子子葉時,及時去掉地觸。苗期盡量少澆水,防止高溫高濕條件下出現高足苗,及時揭開草莖增加光照。②溫度管理:一般白天溫度控制在25 ~ 30℃,不能太高,夜間溫度必須控制在15℃以下,最好是12 ~ 13℃。種植前7 ~ 10天,應使秧苗變硬,大棚草蓋應早、晚揭開,減少澆水,增加通風量和時間,白天溫度保持在20 ~ 25℃,晚上保持在8 ~ 10℃③壯苗標準:苗齡35天左右,株高15 ~ 20厘米,子葉完整,節間短而粗,葉粗而綠,根系發達,健康無病。
3種植前準備
3.1整地、施肥和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底肥和追肥為輔。根據蔬菜生長發育的營養特點、肥料需求規律、土壤養分含量和目標產量,利用專家施肥系統確定蔬菜施肥量,平衡施肥,保證土壤養分平衡。一般中等肥力水平的菜地,每畝施優質腐熟有機肥5000公斤,尿素20公斤,過磷酸鈣75公斤,硫酸鉀30公斤。基肥撒施后翻土30 ~ 40 cm深,土肥混合均勻耙平,按1.2m寬做畦,畦內筑高10 ~ 15 cm的兩道壟,壟距50cm。
3.2早春大棚采用“四膜覆蓋”,即苗上一層大棚膜,第二層大棚膜,一層小拱棚膜。種植前20天扣好溫室薄膜,以增加地溫。在溫室中,10厘米的地溫可連續3天穩定通過12℃。種植前5 ~ 7天,應懸掛兩層間隔20 ~ 30 cm的遮陽篷,最好使用0.012 mm厚的聚乙烯無滴地膜。
4殖民化
種植前一天,在苗床上噴灑殺菌劑一次,可以是50%多菌靈溶液的500倍,77%殺菌劑溶液的700倍,或75%百菌清溶液的1000倍。種植應在陽光充足的早晨進行。在田埂上開溝澆水,水滲入半溝水時按株距32cm左右播種,水滲入后用土封溝。這種方法叫“水穩苗”,每畝種植3500株左右,種植后在邊緣扣一個小拱棚。
5現場管理
5.1氣溫剛種下后,地溫較低,需立即悶棚,即使短時間溫度超過35℃,也不會放出空氣,以盡快提高地溫,促進緩苗。苗木緩長時不存在溫度過高,不需要放風。小拱棚應在早上及時打開,以盡快提高土壤溫度。幼苗延遲后,應根據天氣情況及時釋放。21 ~ 28℃的時間應在8小時以上,夜間最低溫度應保持在12℃左右。隨著外界溫度的升高,風口逐漸增大。當室外溫度穩定在12℃以上時,可晝夜通風。溫室內溫度上午25 ~ 30℃,下午20 ~ 25℃。
5.2中耕松土緩苗后,中耕松土3 ~ 4次,由近及遠,由淺及深,結合中耕培育瓜苗壟,最終形成小壟高壟栽培。
5.3澆水種植后,要給幼苗澆水一次,然后不要這樣做。當黃瓜長到12片葉子時,約60%的幼苗有12厘米左右的小瓜,就會澆第二盆水。進入結果期后,需水量會增加。澆水間隔應根據生長和天氣等因素進行調整。黃瓜生長前期7-10天澆水一次,中期5-7天澆水一次,后期3-5天澆水一次,前期澆水一次。
5.4追肥進入坐瓜期后,應結合澆水進行追肥。防水肥一般每畝施尿素3公斤,硫酸鉀5公斤,或施高氮鉀肥10公斤。
5.5濕度溫室黃瓜的相對濕度應控制在85%以下,盡量不要讓葉子結露或滴水。最好使用長壽命的減滴大棚膜。在陽光明媚的早晨澆水后,關閉棚子,將溫度升至33℃,然后慢慢打開風口,放出風,去除濕度。當溫度降至25℃時,關閉風口,每天做2 ~ 3次,連續做2 ~ 3天,以降低棚內空氣濕度。
5.6植物生長調節至7 ~ 8片葉時,株高約25厘米。去掉小拱棚,開始掛繩,盡快去掉第一個瓜下面的側藤,在瓜前留2片葉子去核。主蔓長到25片葉子時,摘心,促進返瓜生長,及時摘根瓜,避免掉苗。
5.7小拱棚、雨篷拆除一般在種植后15 ~ 20天拆除小拱棚,并啟動吊繩。隨著外界溫度的升高,天篷逐漸移開,透光率增加。一般3月中旬先拆下下層雨棚,3月底4月初拆下第二層雨棚。
6害蟲控制
6.1物理防治用遮陽網控制溫度,保護農作物免受強光傷害,用防蟲網減少害蟲,每隔15平方米掛一張涂有機油的黃板誘捕殺死粉虱。
6.2生態防治,白天溫度控制在25 ~ 30℃,晚上控制在12 ~ 15℃。禁止浸水,相對濕度應控制在85%以下。盡量讓葉子不結露,減少結露時間。
6.3化學防治①害蟲: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噴灑蚜蟲。用25%普速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2500倍液對煙粉虱進行噴霧。美洲斑潛蠅用1.8%阿奇霉素乳油噴灑2000次。
②病害:霜霉病用45%百菌清煙劑250g/畝,或72%科祿可濕性粉劑800倍,或69%安科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進行噴灑。用3000倍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或800倍77%殺菌劑可濕性粉劑對細菌性角斑病進行噴施。
炭疽用75%達科寧可濕性粉劑600倍或10%石昊水分散粒劑1500倍噴灑,白粉病用10%石昊水分散粒劑1500倍或40%杜邦復興乳油3000倍噴灑。灰霉用45%百菌清煙劑250g/畝,或40%施樂可濕性粉劑800倍,或50%蘇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噴霧。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温室黄瓜种植技术介绍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外地人在南京办临时身份证怎么办
- 下一篇: 如何正确清洁地毯下的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