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正确与错误翻译的正确与错误的区别
前幾天讀小說《殺死一只知更鳥》,恰巧讀到頭條號【翻譯教學與研究】的一篇文章《誤譯名的傳播史》,很有意思,跟大家分享一下。這篇小說和改編的電影最早名字叫《殺死一只反舌鳥》,后期改成《殺死一只知更鳥》,到底是反舌鳥還是知更鳥?它們是一種鳥嗎?
小說英文原著名為《To kill a Mocking Bird》,mocking bird是反舌鳥,知更鳥是Robin,二者并不是同一種鳥,所以現在廣為傳播知更鳥是一種錯誤的翻譯。小說名來自書中父親給孩子們的教育:鶼鳥(blue jays)可以打,但殺死一只反舌鳥(mocking bird)則是一種罪過。這不但因為鶼鳥是害鳥而反舌鳥是益鳥,更因為反舌鳥在美國是親切友好善良的象征,在搖籃曲、童謠中都有體現,可以說是鑲嵌進美國的民俗文化了。類比一下,就像烏鴉和喜鵲,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代表了不吉利和吉利一樣,所以作者父親才教育孩子們不能殺死一只“反舌鳥”。這壓根沒有知更鳥什么事兒呀,況且知更鳥在美國并不那么吃香。如果作者懂中文,看到這個翻譯可能會莫名其妙。
早在1983年的較早版本翻譯成《槍打反舌鳥》,這有點套用我國俗語“槍打出頭鳥”的意思,但是和小說主旨毫不相干,甚至有點誤導。2009年譯林出版社版本中,高紅梅直譯成《殺死一只反舌鳥》,令人回味的是該版本2012年再版時改成了《殺死一只知更鳥》。 為什么從正確改為錯誤的翻譯呢?知更鳥是英國人心中最愛的鳥類,有個著名的童謠《誰殺死了知更鳥》Who killed Cock Robin,傳播很廣,不但名字和小說相近,而且故事情節也有類似的地方。而小說改編的電影在國內翻譯成了知更鳥,由于電影傳播更廣,已經有相當的影響力,所以,小說再版時采用了這一“錯誤”譯法,并成為慣例。我閱讀的這個版本是由李育超翻譯的,也是采用知更鳥這種譯法。
這種翻譯算錯嗎?目標讀者是我們這些對英美文化知之不深的中國人,這樣的錯誤幾乎沒有影響我們對小說的理解, 只有對英美文化特別熟悉的人才會感覺到翻譯有一點“不對勁兒”,可是對英美文化熟悉的人肯定更愿意讀英文原著了。類似這種改不過來的錯誤翻譯還有著名的“進化論”。英文evolution theory本意是演化論,演化并沒有“方向性”,翻譯家嚴復把它譯為“天演論”其實更符合evolution theory的原意,但是“進化論”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標準翻譯了。
所以翻譯的正確與否,一個重要的前置問題是翻譯是給誰看的。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很有名,因為是中國故事,我特意買了雙語版,看看大師英文原著和譯著之間的差別。譯者是張振玉,我覺得翻譯比較地道,但是英文原著嘛就只能呵呵了,減輕了我偶爾用英文寫作的時候內心的羞澀感。一個以英文寫作揚名海外的大師寫出來也是Chinglish,估計在海外沒多少讀者。韭菜三鮮餡兒的披薩應該不會很受歡迎,我想,如果讓辜鴻銘來寫類似的英文傳記,應該比林語堂好得多。《蘇東坡傳》翻譯很正確,得益于譯者對書中文化背景的熟悉,他知道中國讀者想看到什么,應該看到什么,能看到什么。著名的高產翻譯家林琴南完全不懂外語,譯作大受歡迎,讓洛陽紙貴,也是這個道理。所以,目標感是正確翻譯很重要的前提,要說內化為譯者的潛意識也不為過。
翻譯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兒,需要譯者深厚的跨文化背景,要實現人工智能恐怕有點難。英文打招呼Good morning,人工智能翻譯成“早晨好”也沒錯,如果你給北京人翻譯成“吃了嗎您哪”更接地氣兒。如此說來,北大教授翻譯的“常凱申”被網友們玩兒成一個持久不衰的梗,一點兒也不冤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翻译的正确与错误翻译的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洗菜盆水龙头怎么选购
- 下一篇: 现在从大连出发,到阿尔山咋走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