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一台车亏6万,雷军不焦虑同行炮轰为了啥?
【文/財圈社&道哥說車 麻建宇】最近一段時間,不少上市公司公布了2季度財報,其中小米公司交出了一份凈利潤為126.66億元,同比增長51.3%的傲人成績。“這是小米歷史上最出色的季報!感謝大家支持!”雷軍這么評價小米公司的財報。
不過,小米的汽車業務的表現卻看起來有些違和。財報顯示,小米集團Q2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分部收入為64億元,毛利率為15.4%左右,虧損18億元。以此推算,小米汽車單車虧損超6萬。小米汽車也因此又上了一波熱搜。
當然,雷軍并不焦慮,“我們在智能汽車等創新業務上虧了18個億,換句話說投入了18個億,但等我們到了一定的規模,我相信很容易打平的,所以大家不用替我們焦慮。”他甚至還表示,“造車很苦,但成功一定很酷”!
值得關注的是,小米也在這時遭到同行炮轟,網傳截圖顯示,疑似極越汽車公關負責人徐繼業在其朋友圈發文稱,“小米汽車每臺虧6萬,虧那么多你還賣那么多干嘛?放在以前叫傾銷。”
是啊,每臺虧6萬元,為什么還要賣那么多?造車新勢力的邏輯怪圈,似乎又把小米汽車套進去了。
虧錢是造車新勢力發展的第一步 區別就是虧多少
“小米賣一輛車虧6萬多”,這個話題是不是有些熟悉?是的,幾乎每一個披露過財務數據的造車新勢力均曾以這種方式上過“熱搜”,只不過區別就是虧多少而已。包括蔚來、小鵬、零跑、理想等幾家造車新勢力均曾以“賣一輛車虧XX萬元”登上過“熱搜”。
但沒辦法,想上岸,前期就得虧錢。畢竟,汽車業務前期需要分攤包括工廠建設、技術研發、人員成本、門店建設等費用,虧損實屬正常情況。甚至幾家造車新勢力中,也就理想汽車目前實現了由“賣一輛車虧XX萬元”到“賣一輛車賺XX萬元”的華麗轉變。
針對小米汽車賣車虧錢,小米集團CFO林世偉在接受采訪時稱,現階段,公司愿意以犧牲利潤為代價來發展其剛剛起步的電動汽車業務,優先考慮規模。小米集團合伙人、總裁盧偉冰分析了當前汽車業務的虧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目前小米汽車規模還比較小,汽車是典型的需要規模經濟的行業;二是小米汽車第一輛車的投入非常大,成本的消化還需要一些時間。
他們還特意解釋了一下“行業共識”。此外,盧偉冰還表示,相信隨著未來規模的不斷提升,以及產能的不斷挖潛、交付能力的提升,小米汽車的虧損會進一步收窄。這也和雷軍的“小米汽車還在投入期,希望大家理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這也是所有造車新勢力對虧損的一貫解釋——隨著規模的增長,有信心在XX時實現盈虧平衡。
小米汽車有必要說很苦嗎?同行炮轟怕不是因為“凡爾賽”
“小米賣一輛車虧6萬多”只是小米集團財報中有關汽車業務的一個點,但還有一個數據是毛利率為15.4%左右。這個數據是什么概念呢?
從數據上來看,毛利率最高的車企是比亞迪,達到了28.1%;位居第二的是理想汽車,毛利率19.3%。前兩者也是國內目前實現新能源汽車賺錢的車企,而第三就是小米汽車,毛利率為15.4%。
它的毛利率甚至比已經盈利的,全球新能源汽車企業標桿特斯拉更高,特斯拉目前毛利率為14.6%。也就是說,小米汽車作為一個純純造車新勢力新手,毛利率已經遠超蔚來、小鵬等一眾老炮兒,甚至還超過了特斯拉……
這能叫“造車很苦”?如果這都算苦,李斌、何小鵬甚至馬斯克又該怎么評價造車?有意思的是,就在前幾個月的小米投資的大會上,雷軍預計小米汽車的毛利率會在5%~10%之間。超過15%的毛利率是雷軍給投資人的驚喜?
此外,小米汽車的規模正在快速擴大,數據顯示,自4月份啟動交付以來,小米SU7的銷量就一路長虹,7月交付已經達到13120輛,在中大型轎車市場排名第二,僅落后于奔馳E級轎車。并且,作為開售即售罄的代表,限制小米汽車規模的并非是消費者的購買意愿,而是產能,而這一限制也逐步被打破。
小米汽車工廠已于2024年6月開啟雙班生產,并于2024年7月進行了產線調優維護,以持續擴充產能。對此,盧偉冰表示,小米汽車的交付量,以后每個月應該都會有持續的提升。這不就叫“隨著未來規模的不斷提升,小米汽車的虧損會進一步收窄”?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小米一台车亏6万,雷军不焦虑同行炮轰为了啥?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新屏幕材质+1TB内存,真我GT7
- 下一篇: 电脑微信扫码变成仅传输文件怎么切换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