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弃捐勿复道是分手诗吗)
棄捐勿復道 努力加餐飯(棄捐勿復道是分手詩嗎)
大概是因為年紀很小就獨自到國外讀書,時常處于孤獨的狀態(tài),所以精神家園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放松或是消遣,也不像有些人的精神家園是某件具體的事,我的精神家園,確實是一個“家”的形態(tài),更準確地說,是兩間屋子。
一間書房,一間廚房。
書房,是我太爺爺?shù)臅俊?/p>
可能是因為生活在兩個時代的銜接處,他收藏的書包羅萬象千奇百怪,摩登前衛(wèi)和古板制式并存。我曾經(jīng)十分遺憾從未與太爺爺對話過,因為我剛出生他就過世了。直到看到了每本書上他的批注,短小的感悟或是疑問,那一刻仿佛能通過這一句句批注看見他伏案夜讀的樣子,心中滿足又感動。
然而年少時的我,難免缺乏耐心,像那只貪得無厭的狗熊一樣,一本沒讀完,又去翻閱另一本,貪多嚼不爛深圳生活網(wǎng),最后讀過的每一本都只有零零碎碎的印象。
直到某年回國知道爺爺奶奶已經(jīng)從老房子中搬出來,而那些舊書連同書桌書架都被賣掉了的時候,我仿佛是徹底與他失去了音訊一般頹喪,唯一補救的辦法便是把這間書房復制在我心靈的深處:頂天立地的書架,掉漆的黃色桌案,藤椅靠背上的毛毯。
唯有藏書和他的批注,是無法復制的。
我憑著零星的記憶找到了一些書,但感覺肯定大不相同。無法,我只能開始往書架上放自己讀過的書,想讀的書。久而久之,好像找回來與他的聯(lián)系,那聯(lián)系不再是我單方面的透過書看到他,而是在我心中的這間書房里,在這個他的書與我的書并存的書架前,我仿佛能與他隔桌而坐,閑話家常。
而廚房,則是我姥姥的廚房。
我的姥姥是深圳生活網(wǎng)北方人。因為工作的關系輾轉遷來南方。但北方人喜愛面食的習性,即使是在南方生活了這么久,依然沒有改變。姥姥家的廚房里曾經(jīng)很長一段時間是砌的柴火灶,因為姥姥說柴火上蒸出來的饅頭才香,現(xiàn)在想深圳生活網(wǎng)想,這也算是單元樓里的奇觀了。
廚房狹窄,又常年被煙熏火燎,看起來黑洞洞的。但這個逼仄昏暗的廚房,卻讓我著迷。每當姥姥掀起了蒸籠蓋,瞬間白霧升騰充斥滿整個空間,面食的香氣撲鼻而來,白霧散去后露出隱匿其中的包子饅頭棗花仿佛一個個精美的藝術品,那是“人間煙火”第一次在我眼前有了具體的圖像。
這個別人看來臟兮兮油膩膩的廚房,卻是我心中廚房最完美的模樣。
后來姥爺去世,姥姥的身體也越來越差,媽媽不放心她自己做飯,廚房便成了擺設。再后來,年前房子重新裝修,敲掉了柴火灶,墻面也重新刮白,我便只能將那個黑洞洞的廚房挪進了我的腦海。
后來我在國外搬過很多次家,每個房子的廚房都不太一樣,但每當我做飯時,我都覺得自己站在那個黑洞洞的廚房里。柴火畢剝的聲音,滾燙蒸騰的水霧,油與菜相擁時的喧鬧,都讓我覺得無比治愈。
大概我一人獨自在外生活信奉的原則一直是“吃飽了不想家”,我為自己建造的精神家園的意義便在于此。白天,當我沉浮于繁雜的成人世界中,奔波于塵土之中,向我所厭棄的瑣事妥協(xié)。我的靈魂萎靡不振,我的肉體饑腸轆轆。
而我的精神家園充盈我的靈魂,填滿我的胃囊。所以我熱愛讀書,熱愛烹飪。可能有人主張“君子遠庖廚”,讀書是如此高雅的行為,怎么能和做飯混為一談?然而在我看來毫不矛盾。書房讓我保有天真的靈魂,而廚房讓我的肉體踏實地活著。
從古至今,人類遷徙的本能從未改變。為了更多的資源,為了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人類的步伐從未停下。可能現(xiàn)代科技讓遷徙變得更加容易,但這并不能改變遷徙本身使人感到缺乏安全感這一事實,反而使遷徙成為了大多數(shù)人生活的常態(tài)。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弃捐勿复道是分手诗吗)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冰丝凉席什么材质的好和舒服(冰丝凉席哪种
- 下一篇: 地暖压力为什么会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