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比 4G 快,不只是因为......
作者 |?崔原豪
責編 | 胡巍巍
出品?| CSDN(ID:CSDNnews)
事實上不是“5G比4G要快”,而是“為了比4G快,提出了5G”。3G以后的每一代無線通信都是先提出目標,然后再考慮系統(tǒng)設計和技術選用。所以我們可以看看4G與5G所提出關于“快”的定義(目標)分別是什么:大概可以理解為傳輸速率快,傳輸延遲低。
傳輸速率快
任何對通信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的提升都繞不開香農信道容量公式:那就很容易理解咯,我們在5G也會采用同樣的方式來提高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 提升頻帶寬度和提升信噪比。具體起來就是:毫米波(提升頻帶寬度);更先進的波束賦形(提升信噪比);超大規(guī)模天線,全雙工無線(提升頻帶寬度和信噪比,空域)。毫米波1-4代無線通信中采用的300MHz-3GHz頻譜有穿透性好,覆蓋范圍大等優(yōu)點,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缺點:就是頻帶寬度太窄了!!這個頻段內的無線設備太多了!!頻譜已經(jīng)快分完了。頻譜又不存在負的,所以為了大容量高速率數(shù)據(jù)傳輸,只有往3GHz以上尋找可用頻譜。我們往上看看,那就是毫米波頻段了(3GHz-300GHz)。毫米波頻譜中存在兩個特殊部分,氧氣吸收頻段(57-64GHz)和水蒸氣吸收頻段(164GHz-200GHz), 這兩種頻段不能用來通信,所以毫米波頻段共有252GHz頻帶寬度可供使用 (此處應該再強調一下1-4代商用通信全都擁擠在3GHz以下頻譜里)。當然實際上5G是用不了那么多頻帶的,在各國毫米波頻譜劃分里,分給5G的毫米波頻段寬度大概有3-6GHz,這已經(jīng)足夠把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提升10倍左右了。不過需要強調的是,5G標準需要三種頻段,毫米波頻段主要負責高速數(shù)據(jù)傳輸,目前毫米波的標準還未確定。雖然毫米波已經(jīng)在雷達,航天和軍用通信中都有使用,但是在民用通信中還有很多很多挑戰(zhàn)。這也是當前非常非常火熱的無線通信研究方向,在這篇回答里就不深入介紹了。?更先進的波束賦形4G中的基站天線是定向天線和全向天線混用,5G中由于毫米波覆蓋范圍窄,路徑損耗大,復雜天氣影響嚴重,所以需要通過波束設計完成發(fā)射能量聚焦,從而提升接受信號能量,提升信噪比(此處請回憶信道容量公式),和覆蓋范圍。波束賦形后的方向性波束可以幫助提升基站覆蓋范圍。而且,基站能量會更加有效。實際上,由于5G中的波束賦形涉及Massive MIMO和毫米波的窄波束用戶追蹤、小區(qū)間波束切換調度和基站的LOS和NLOS問題,會更加困難一些,這同樣這是一個很棒的無線通信研究方向。現(xiàn)在學術界很多人在考慮通過在基站覆蓋范圍內劃分扇區(qū),來幫助多天線波束切換。Sectorized Antenna超大規(guī)模天線(Massive MIMO)無線通信中的多天線系統(tǒng)需要對每個天線賦予權重,才能提高空間分集/或復用增益。而現(xiàn)實情況下,這種算法是非線性的且計算復雜,天線越多越復雜。
但是令人驚奇的是,當天線數(shù)目非常非常多的時候,簡單的線性預編碼就可以很好的逼近最優(yōu)結果。所以Massive MIMO自從提出就吸引了大量目光。5G中Massive MIMO可能會有大量應用,不僅僅是大型宏基站,小型的毫米波發(fā)射器也有可能會裝備Massive MIMO系統(tǒng),因為毫米波天線波束窄,天線長度短,更適合Massive MIMO應用。回到話題,Massive MIMO的好處是最大程度利用空域 資源,可以通過波束賦形同時提供多個波束服務小區(qū)用戶,并可以同時提高用戶的信噪比,提升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但是Massive MIMO中預編碼,信道估計一直是個難題。全雙工無線電(目前不在Release 15中)現(xiàn)存所有無線發(fā)射裝置都是半雙工的,半雙工的意思是發(fā)送信號的同時不能接受信號否則會干擾自己(畢竟不是人類,自己說的話暫時還區(qū)分不清楚)。全雙工無線電就是同時收發(fā)信號,這樣可以把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X2,當然代價是圖中的自干擾(紅色圓弧)問題,甚至當用戶過多時,用戶之間的干擾也會X2。5G里的核心網(wǎng)設計是以C-RAN為主,這意味著可以通過中心化調度減輕自干擾,同時可以利用方向性天線,波束賦形,吸收屏蔽(absorptive shielding)和交叉極化(cross-polarization )完成收發(fā)機之間的孤立。
這樣全雙工無線電是可以應用在5G中的。上述就是5G中的物理層技術進展,聯(lián)合起來使用,也就是怎么做到“傳輸速度快”的。
傳輸延遲低我們這里說的延遲是round-trip latency,大概可以理解為數(shù)據(jù)在接入網(wǎng)和核心網(wǎng)中往返所需的總時間。因為無線電的傳播速度是相對固定的,無法壓縮,所以有兩種方法降低:降低信令損耗和壓縮網(wǎng)絡處理過程。?降低信令損耗的方式就是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信令,比如
- 通過全雙工技術減少信道估計時間,
- 因為毫米波的多普勒擴展很少,所以可以縮減OFDM信號的CP前綴,壓縮OFDM幀長度,
- 通過網(wǎng)格化設計毫米波基站,降低干擾和時延
fog computing這些就是5G中的延遲部分進展,主要是MAC層技術,大概在講怎么有效調度資源,怎么降低時延。?5G中還有其他很多不同的指標,比如“降低能量損耗”,“提高用戶服務質量”,“提高小區(qū)容量”,這是每一句話都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背后有很多研究所,很多大學都做出了非常棒的工作,其中的每個小領域都有很多人在研究,但是因為跟問題無關我就不仔細介紹了。所以,您也可以看到,5G是通信產業(yè)界和學術界聯(lián)合運作的結果,標準組織(產業(yè)界)提指標,選擇合適技術和指導技術方向,研究機構和大學提出解決方案,完善技術路線(當然,時間順序并不一定是這樣的)。如果解決方案中有瑕疵,那么學術界繼續(xù)完善,最終達到性能指標。產業(yè)和學術一起合力,最后才是完整的5G。還想聽更多作者的發(fā)言?
11 月 7 日,CSDN 邀請到本文作者——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芬蘭阿爾托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知乎通信領域優(yōu)秀回答者,崔原豪,為大家分享5G 中的機器通信技術。
干貨課程分享,不可錯過~
課程信息
主題:北郵博士解讀 5G 中的機器通信,從mMTC到URLLC!
時間:11 月 7 日 20:00 -- 21:30
主講人: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崔原豪
(掃碼報名,免費聽課)課程大綱
1. 5G的標準演進、重要場景和指標
2.?蜂窩網(wǎng)中的機器通信發(fā)展和低功耗廣域網(wǎng)(mMTC、URLLC和LPWAN)
3.?機器通信的業(yè)務需求和指標
4.?5G標準中機器通信的新技術和未來可能
講師介紹崔原豪,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芬蘭阿爾托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知乎通信領域優(yōu)秀回答者,2018年度榮譽會員,曾擔任TWC,TCOM,TAES等多個通信領域頂級期刊和會議審稿人。
掃碼回復:1免費入群+驚喜送禮+社群交流趕緊戳https://t.csdnimg.cn/hIcr或點擊閱讀原文,免費報名!
學習是穩(wěn)賺不賠的事,一起報名學習吧!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5G 比 4G 快,不只是因为......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为何你的 SaaS 想法总是失败?没想清
- 下一篇: 我竟然混进了 Python 高级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