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 | 战“疫”上云正当时:打开云计算的正确姿势
作者 |?馬超
責編 | Carol
封圖 | CSDN 付費下載于視覺中國
4月29日,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正式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報告顯示,Alphabet比去年同期的363.39億美元增長13%,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為同比增長15%;在業績公布之后的記者會上,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和CFO露絲·波拉特,均表達了谷歌要借疫情加熱云計算的趨勢,通過幫助企業上云,找到谷歌的新增長極。
無獨有偶,近日另一科技巨頭IBM迎來了其新任CEO克里希納,在走馬上任之后,克里希納沒有發布任何演講與感言,而是通過一封郵件中表達,疫情使目前云計算比以往更重要,藍色巨人要All In云的發展戰略。
目前IBM這個“藍色巨人”不再像很久以前那樣在科技行業獨領風騷。截至3月底美股的收盤,IBM的市值跌至不到1000億美元,約為競爭對手微軟和亞馬遜市值的十分之一。在這樣的時點一位云計算方面的專家掌管IBM,也能從側面看到目前云計算的重要性了。
業界普遍認為“系統上云后,硬件投入成本減少近2/3,而且筆者也曾在過去的文章中介紹了,云計算對于數據備份、敏捷運維的重要意義,總結來說上云的好處就是,降低運行成本、提升研發效率、節省運維人力資源。
在疫情的影響之下,云計算成本優勢得以顯現,而云計算也是過去40年來,我國少數幾個引領了潮流的IT賽道。根據筆者查閱的最新資料,在最新的云計算市場上,基本還是亞馬遜、微軟與阿里的天下。而谷歌和IBM的All In態度也將使得云計算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云計算-存量市場三國殺
據Gartner最新數據,亞馬遜、微軟、阿里巴巴三家占據了全球云計算市場72%的市場份額。贏者通吃,是云計算市場最真實的寫照,在世界剛剛迎來首臺計算機的時候,IBM曾說全世界只需要5臺這樣的機器就夠了,而從目前看來世界最多只需要五朵云。
從Gartner的報告中顯示,目前云計算市場主要的競爭的確發生在頭部玩家之間。從2018年到2019年,微軟和阿里云把在全球份額上升了2個百分,而亞馬遜則下降了近3個百分點,而且其它廠商的份額也有所下降,這表示云計算市場的集中度的確更高。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在云計算最大增長極的亞太市場,也是微軟和阿里云增長較快,尤其是阿里云目前在亞太地區的市場份額已經接近亞馬遜和微軟的總和。
云計算的最新增長極:國內廠商表現可圈可點
云市場只見新人笑、不見老牌哭,無法把握最新的技術潮流就可能就意味著出局。不過我們也欣慰的看到,從最新資料來分析,在云計算的四大增長極:容器、DEVOPS、物聯網和數據,我國的巨頭如阿里、華為等也都表現出了比較強的潛力。
容器:在Forrester的首個企業級公有云容器報告中,我國的廠商如阿里和華為基本都在Strong Performers的象限中,而剛剛收購了紅帽公司的IBM也在這一象限中。在云原生方面,阿里表現尤其優異,離第一梯隊的領導者相差不遠。
?
Forrester容器Wave
DevOps:根據IDC發布的《IDCMarketScape:中國DevOps云服務市場2019廠商評估》報告,我國的華為、阿里、騰訊三家企業憑借出色的戰略規劃,均位于領導者象限,戰略維度第一。而且我們也看到DevOps的開發運維一體化的方面,我國企業占據了絕大部分名額,在領跑DevOps云服務市場。?
物聯網:據業內保守估計,物聯網將帶來比30倍于傳統互聯網的流量,因此物聯網目前是各大云巨頭的必爭之地,根據IDC發布的《IDC MarketScape: 中國公有云物聯網平臺2019年廠商評估》報告,在中國市場以云服務的形式提供物聯網設備管理、連接管理和應用使能服務的水平物聯網平臺9家廠商中,阿里、華為和百度分列前三。?
IDC物聯網平臺廠商評估?
數據庫:阿里的Oceanbase憑借其良好的性能與分布式能力,以及勇奪TPC桂冠的氣勢,目前開始快速占領云計算市場,根據Gartner全球數據庫魔力象限評選結果中,阿里云成功進入“挑戰者”象限,而且還在快速上升。
上云攻略
云計算是典型的規模型行業,使用人數越多成本反而會降低,因此有上云計劃的讀者想選擇頭部企業肯定是沒錯的,而綜合我們上述的分析,國內云計算的龍頭非阿里云莫屬了。
所以筆者申請了兩臺阿里云ECS(Elastic Compute Service)產品,通過零距離的感受,給出一些親身實測的建議。
首先從阿里云服務器的鏡像選擇頁,就特別超出筆者的預期,其中光是操作系統一項的選擇就多達40幾頁,上百個選項,各種鏡像可謂應有盡有,一應俱全。
為了給讀者們第一手的建議,分析各種使用場景,筆者選擇了阿里云在同一Region上的兩臺ECS、其中做為主機掛載高性能存儲,一臺做為陪練機,用于測試網絡延時。
在拿到實例以后,筆者對于阿里云ECS的計算能力,網絡延時以及存儲性能做了詳細的測試,具體結果如下:
云ECS歸根結底還是一種云服務,其硬件平臺雖好,但是也合理配置,而有了上述測試的指標,筆者就可以針對性的給各位讀者提出一些上云的建議了,我們知道如kafka這樣會落盤進行數據永久化的消息隊列,或者hadoop等大數據平臺對于磁盤性能要求都很高。因此而華為超高IO盤可以為此類服務提供非常好的后盾支持。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針對典型場景的上云策略建議如下:
快速建站:對于筆者這種希望有搭建個人博客網站的用戶來說,直接使用workpress模板就是不二的選擇,而需要建立企業網站的情況就直接選擇php模板也基本能滿足要求。在這些初創的情況下一般還不需要選擇超高IO的存儲設備與大量的CPU內存等計算資源,原則就是夠用就好。
數據庫剝離:如果企業規模不斷壯大,網站訪問量增多的情況下,一般都會首先考慮將數據庫剝離出來。此時最好選擇華為云提供的數據遷移服務將庫文件由原行低性能服務器遷到新服務上,同時注意數據庫對計算資源和存儲性能的要求較為全面,一般不需要使用超高IO存儲盤。但此時需要提前評估做好數據備份工作,也要開展數據治理避免數據庫中在線數據過大浪費資源。這種場景下原則就是綜合提升服務器硬件素質,注意數據備份,做好數據治理。
訪問規模再擴大:用戶訪問量持續增長的階段,一般就會加入負載均衡功能,并且將web服務拆分成多個節點以降低網絡壓力。而負載設備一般對于計算資源要求較高,對于網絡延時十分敏感,但對于磁盤IO要求較低,因此資源配置的原則就是,負載節點高配CPU,低配磁盤;web節點數量要多,同時要注意購買安全加固的產品。
消息隊列及大數據應用:我們上文也提到了,kafka等消息隊列產品對于磁盤性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如果上線消息隊列產品,那么資源傾斜在超高IO方面是非常合算的。而大數據類的應用雖然對磁盤的要求也很高,但到底是使用超高IO還是SSD產品其實還要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過這兩個應用的資源配置原則是一致的就是高配磁盤,中配CPU。
后記
相信疫情帶來的線上化趨勢會為云計算產業增加強勁的動力,使產業迎來新一輪的快速增長。而且我國廠商在云計算方面的技術儲備相當雄厚,比如阿里云自主研發的飛天操作系統、OceanBase數據庫等基礎軟件就開創了IT科技自主掌控的潮流,徹底打破了中國在IT科技領域全面落后的狀況。
筆者在這里呼吁我國廠商認清云計算產業二次啟動的大勢所趨,加快云計算等新基建的建設速度,幫助我國相關產業后疫情時代的云轉型,使我們盡快走出疫情的陰霾。
本文為作者原創投稿至 CSDN,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
推薦閱讀
一文帶你認識keepalived,再帶你通關LVS+Keepalived!
那個分分鐘處理 10 億節點圖計算的 Plato,現在怎么樣了?
“谷歌殺手”發明者,科學天才 Wolfram
數據庫激蕩 40 年,深入解析 PostgreSQL、NewSQL 演進歷程
超詳細!一文告訴你 SparkStreaming 如何整合 Kafka !附代碼可實踐
5分鐘!就能學會以太坊 JSON API 基礎知識!
真香,朕在看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深度好文 | 战“疫”上云正当时:打开云计算的正确姿势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亚信科技高念书:“一巩固三发展”五年打造
- 下一篇: 别傻了,90%的开发者都没有做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