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7*24小时灵活发布?阿里技术团队这么做
研發效能分為兩塊,一是用技術的更新來提升效率;二是提高整個技術生態中的協同效率,激發技術活力。阿里巴巴技術團隊在此基礎上要實現的終極目標是打造7*24小時靈活發布的通道,以及提供更快的業務代碼迭代能力。今天,阿里巴巴高級測試開發專家傲野為你帶來關于研發效能的一些思考,希望對你有啟發。
7*24小時發布窗口的實現其實并不簡單,受限于很多因素。我簡單地進行了分解。
一、系統
先從最基礎的開始說,當一個創業團隊只有幾個人,一兩個系統的情況下,是可以不考慮研發效率這回事的。因為不存在系統間的依賴,系統內的依賴也完全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本地起一個 Tomcat 或 Apache 就能開發、調試。另外再加上團隊成員之間的高頻交流,基本上可以實現隨時隨地,想發就發的要求。
當業務逐漸復雜,開發人數擴展到10幾個人時。提效的第一步是理清系統內的依賴關系,并促進角色的專業化。這也是大家所熟知的MVC,通過對視圖、模型、控制器的分離,對系統內的邏輯進行分層。把復雜的代碼邏輯下沉到Model層,而視圖層交由更專業的前端來負責。
當然,在系統內部仍然有一些擴展的空間,比如模塊化,為不同的業務劃分bundle等。但仍然沒有突破本身的瓶頸,而且單一的系統也很難突破機器的特性。
二、架構
當技術團隊已經達到幾十個上百人的規模,當業務已經無法通過單一的應用來進行水平擴展時。分布式的架構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在07年時,阿里集團就在推進SOA化,無論是淘寶還是支付寶,原來的單一應用不斷被拆分出來,也在此時,承載服務化中樞的消息等中間件蓬勃發展。
這種方式實現了系統之間的解藕,激活了技術人員的生產力,同時增大了系統的彈性,實現了服務能力的低成本水平擴展。但因為復雜的調用關系,對于某一個貫穿多個應用的項目來說,無疑增加了集成的成本和質量的風險。
同時,如果對應用規模不加以規劃和控制的話,會導致應用數的不斷擴張,從而影響到整體的開發維護成本。
三、配置管理
在5 - 10年前,阿里是有一個專門的崗位叫SCM的,負責技術團隊內的代碼管理,配置項管理和應用部署。特別是在服務化初期,開發人員的coding生產力被極度釋放,應用數出現一個井噴,對配置管理的需求不斷增強,并最終促使了配置管理的變革。
在講配置管理前,先講講代碼分支管理機制。這也是很多研發模式變革的起點。在此,筆者先表達自己的觀點:沒有對與錯(先進與落后)的代碼分支管理機制,只有適不適合自己團隊當下以及未來發展的管理模式。
先從大的層面上來說,我們當前所討論的都是為了解決并行開發的問題,即有多個項目或團隊對于同一系列應用進行功能開發。如果僅僅是串行開發,是基本不用太考慮代碼管理策略。
1、分支開發、主干發布。核心理念是使用固定的主干作為集成分支。使用分支進行開發,在合并到主干分支后生命周期終止。當然除此之外,還有緊急發布分支等。
2、分支開發、分支發布。發布成功后執行寫基線操作,確保主干的及時更新和穩定。同時分支發布的方式不依賴于大集成,保持很強的靈活性。
體現在項目上的流程為:
3、其他模式:主干開發、分支分布等。由于我們并不常用,所以略過。
平臺化的支持:早期配管的人肉化,也造成了代碼集成和部署的效率很低。不同角色之間的協同靠人來完成。因此在那個背景下,還需要一個配套的PMO組織來保障。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Aone(對外版本是云效)也孕育而生,從平臺化的角度來解決研發過程的協同、構建、集成和測試幾個復雜的過程。為了更清楚的了解那個時期的痛點,我找了2009年左右的Aone的藍圖,可以管中窺豹(這個時期我并沒有親自經歷過,只是針對于當時的前輩做了些訪談和收集了一些資料)。我猜想也正因為這條道路面向未來解決問題造就了現在的Aone平臺。
四、測試
當一個技術團隊小,負責應用少以及業務的用戶群體少時,是完全可以不用測試的。只有當業務發展到一定階段,用戶對于質量的容忍程度越來越低時,才引入專業的測試角色。其次,在軟件離線交付階段,由于軟件的召回成本很高,所以對于測試是不遺余力的,但隨著在線交付時代的深入,測試團隊是否能夠快速的實現軟件質量的評測反饋,成為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而也決定著,在打通上述各個環節后,7*24小時軟件持續交付通道是否能夠真正實現。
在講之前,我們再回顧一下上個章節。Aone平臺實現了開發代碼、配置、應用部署的在線化,現在只剩下最后的一環:測試。從2010年以來,B2B的測試團隊就希望可以把分層自動化平臺跟Aone研發協作平臺綁定在一起,通過系統調用的方式來實現一個測試的快速驗證機制,并最終實現回歸測試過程中的無人值守。
這個意義非常重大。應用的服務化后,技術的風險實際上是收斂的,大家都可以面向服務來進行開發,實現高內聚、構耦合。并且應用的發布也更加靈活了。但對于測試來說,卻是極大的挑戰。
1、測試的層次增加了。
2、測試的輪次變多了。每次集成,每次發布就有可能是一次完整的測試回歸。
就如Aone的推進間接取替了SCM這個角色一樣。研發平臺的快速發展和業務7*24小時發布的訴求,也開始沖擊測試在代碼集成后的快速反饋能力。這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會。否則,前期釋放出來的所有生產力,最后全都被卡在了測試這最后一個環節,而且沒有辦法拆解(每拆解出來一個,測試工作量就增加一倍)。只能通過不斷疊加集成的應用量來提高集成測試的效率。
經過1688測試團隊幾代同學的努力,現在我們在這個方面總算有了些成績。我們已經通過分層自動化體系實現了60%以上發布測試的無人值守,并且全年攔截故障在數百個級別(含頁面、UI等)。
它的實現邏輯如下:
五、文化
至此,真正所謂的7*24小時業務的持續交付通道已經完全打造出來。我們再回顧一下。
1、應用內的架構分層,前端、后端、測試各應其職,通過專業化的力量激發了一輪生產力。
2、服務化的架構,讓技術人員可以面向服務來進行業務的開發,實現了架構上的高內聚低耦合。進一步釋放大規模技術團隊的活力。
3、研發平臺的搭建,提供了持續交付管道,實現了開發、測試過程的快速、準確傳遞。
4、依托于研發平臺,實現了環境的自動化部署,應用監控,代碼檢查。掃除了研發過程的基建設施。讓技術人員聚焦于代碼的生產。
5、測試自動化驗證體系,減少系統集成風險,提高集成的頻率。最終實現了代碼的快速上線。
原文鏈接
本文為云棲社區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如何实现7*24小时灵活发布?阿里技术团队这么做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深度 | API 设计最佳实践的思考
- 下一篇: 如何合理的规划jvm性能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