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旗舰cpu intel_CPU的历史
很多人都對電腦硬件有一點的了解,本人也算略懂一二,所以今天來為大家說說電腦的主要硬件之一––CPU(中央處理器)。
那么我們知道世界上造CPU的公司主要就是Intel和AMD。其實仔細想想,CPU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是硅(Si),硅從那里來,就是從沙子來提出,一堆沙子居然能為我們的電腦處理那么多的事情,很不容易。
那么世界上第一塊CPU是怎么誕生的呢?不著急,請您一點一點耐心地往下看。
1947年12月16日,晶體管之父––威廉·肖克利和約翰·巴頓,沃特·布拉頓在貝爾實驗室共同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塊晶體管,人類在信息技術方面展開了一場潛移默化的變革,只不過這場革命在多年以后才會爆發。這三位科學家在1956年獲得了諾貝爾獎,此時的威廉·肖克利離開了貝爾實驗室,自己創立了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有很多有才的科學家來到這里,展開進一步研究。雖然這里聚集了很多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但是在一年的時間里他們并沒有做出什么像樣的東西,于是有八名與眾不同的年輕人做了一個不一樣的選擇,這個選擇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整個世界。
這八位年輕人,后來被肖克利稱為"八叛逆",他們分別是––羅伯特·諾伊斯,戈登·摩爾,朱利亞斯·布蘭克,尤金·克萊爾,金·赫爾尼,杰·拉斯特,謝爾頓·羅伯茨和維克多·格利尼克。他們的離開讓肖克利很生氣,但是外界對他們的態度不一,有人站在肖克利這邊,也有人認為他們是心懷天下的強者。
"八叛逆"
他們在1957年創立了仙童半導體公司,肯定有很多人想問它為什么要叫"仙童"?是這樣的,這八位年輕人年紀輕輕,沒什么錢,只能拉投資,在紐約有一家攝影器材公司幫助他們創立公司,這家公司名叫費爾柴爾德,音譯過來就是仙童,所以他們就叫仙童半導體公司。這家公司在硅谷的影響非同小可,它的出現鼓舞了很多的人投身于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硅谷的發展,他們主要的研究就是做晶體管,而且技術一天比一天成熟,在1959年1月23日,他們的領頭人諾伊斯突發奇想,能不能把這些晶體管做它個成百上千的,就在這件事沒過多久,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的一個工程師基爾比,他申請第一個集成電路的專利,這個事情讓諾伊斯知道后大吃一驚,在和"八叛逆"展開激烈的討論后,明確了追逐的方向,在1959年,仙童半導體公司也提交了這方面的專利,最終他們幾乎同時研發完成,經法院判決后認為,這是一項被同時發明的東西。
仙童半導體公司的收益成爆炸式增長,所以也就產生了一個收益分配不均勻的問題,所以赫爾尼,羅伯茨,克萊爾鐵骨錚錚地走出來公司。在此之后,越來越多的八叛逆離開了仙童公司,而諾伊斯,摩爾和格魯夫在1968年離開了仙童半導體公司,創立了Intel公司,僅在一年以后,也就是1969年,仙童半導體公司的另外七名員工創辦了AMD公司,昔日的同事成為了競爭對手。
1971年11月15日,英特爾公司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塊CPU––4004微處理器,它的晶體管數只有大概2300顆晶體管之間的距離只有10納米,能處理4bit的數據,頻率有108KHZ,其性能與現在的CPU進行比較,簡直就是蝸牛和跑車的速度比較,但是,它卻具有極大的跨時代意義。
4004微處理器隨后不久,英特爾又推出了8008微處理器,1974年,8008發展成8080微處理器,由此CPU進入了第二代微處理器。第二代微處理器均采用nmos工藝。
8008微處理器僅過了4年,8086微處理器橫空出世,它是世界上第一塊16位的微處理器,是第三代微處理器的起點。
8086微處理器但盡管Intel公司做了相當大的付出,運營了一定的時間,但歸根結底它還是家小公司,但僅過了沒多久,就在1982年,Intel公司生產出了一款具有跨時代意義的CPU80286,由此CPU進入了286時代。
Intel公司在這段時間一直在為IBM公司供貨,為了保證貨源不斷,IBM公司強迫Intel公司將微處理器的授權交給另一家公司,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AMD。沒過多久,AMD生產出市場定位和性能與Intel80287基本相同的CPU。
時間到了1985年,英特爾公司成為了世界上一流的芯片制造公司,當年10月17日,英特爾制造出了80386xd,內含27.5萬個晶體管,它的出現使32位CPU成為了pc工業的標準。到了1989年,英特爾公司制作出了80386sd,它的價格相對較低,在性能方面大大強于80286,所以被廣泛的使用。同年Intel公司又造出了80486,它突破了100萬晶體管的界限,擁有120萬的晶體管其性能是80386DX的四倍。
80386微處理器1991年,AMD也宣布自己的新產品,AMD386,核心代號p9,跟Intel386一樣有DX和SX之分,且兩家公司的CPU在性能上沒有太大的差別。同樣,僅過了兩年,AMD也研制出了AMD 486DX,隨后AMD又衍生出一系列486的衍生產品,AMD 486DX–2,AMD 486DX–4等,值得一提的是,AMD 486DX4–120,在頻率上第一次超過了自己的競爭對手Intel公司。
1993年3月22日,Intel公司生產
80486出了80586,它有另一個令人熟知的名字––奔騰(Pentium)。而且Intel公司不再向AMD公司授權,但是AMD真的還需要嗎?答案是否定的,這部分我們等會再說。奔騰系列是x86系列的一大革新,但是它當時浮點除數法出現了錯誤,導致Intel大量回收他們的第一代產品,1995年3月27日,奔騰系列有增添了一位新成員,Pentium 120MHZ處理器在隨后的兩年時間內奔騰有增添了很多的成員包括Pentium 150mhz,Pentium 166mhz,Pentium200mhz等。1997年1月Pentium MMX的出現更是將Pentium系列的強度提升了一個檔次,最后在1997年5月7日,Pentium ‖系列誕生了,這一時期衍生出了Pentium ‖233,Pentium ‖266,Pentium ‖300,這三款CPU均采用SLOT1架構。再插句嘴,這期間誕生的Pentium ‖Xeon處理器就是我們后來所熟知的至強系列。Intel公司為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以為AMD已經被甩到八條街以外了,但是AMD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AMD K6處理器。它的性能可堪比Intel家的Pentium MMX,隨后又衍生出了AMD K6-2,AMD K6-3這讓Intel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
pentiumAMD K6-2兩家公司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研發過程也明顯加快了不少,此時的intel公司又生產了一款令人聞之動容的CPU––Pentium ‖ celeron系列,其中最出名的就數賽揚300A,它算是賽揚二代處理器,在性能上比賽揚一代處理器有了很大提升。1999年1月,PentiumIII代出現了,它的衍生物有Pentium III 450MHz、Pentium III 500MHz處理器。而AMD這邊也不甘示弱,AMD迎來了K7時代,這時期AMD生產出一系列高性價比的CPU,例如:采用“Thunderbird雷鳥”核心,L1 cache為128KB/L2 cache為256KB,200MHz前端總線的Athlon系列CPU;采用“Spitfire烈火”核心,L1 cache為128KB/L2 cache為64KB,200MHz前端總線的Duron系列CPU,此外,還有采用“Palomino”核心的的Athlon XP系列,采用“Morgan野馬”核心的新Duron系列,以及最新的Thoroughbred核心的Athlon XP系列。兩家公司的競爭已經到了如火如荼的境界。
賽揚300A2000年,跨世紀的一年,同樣也是CPU界意義非凡的一年,Pentium4橫空出世,這一次Intel公司一改之前很快改變自己的產品名稱,將奔騰四代研發了四五年,期間有很多的產品,在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這是的CPU頻率已經達到了GHz級,在2004年Intel已經造出了P4 3.4GHz處理器。
奔騰4與此同時,AMD也同樣不甘示弱,他們已經進入了K8時代,這一時代最出名的產品就是速龍系列,在性能上一點也不輸于AMD。
在接下來,仍有很多歷史性的時刻,比如在Pentium 4發展到一定年限的時候,又有一個新成員加入到這個大家庭里,它就是酷睿系列(core),這是Intel的第六代處理器,酷睿2代更是采用了改進后的Yonah架構,兩個核心共享高達4MB的二級緩存。
酷睿2代系列同樣,在2007年,AMD也推出了全新的K10架構,它的注意目的是為了對抗高強度的酷睿系列,而這時AMD的Fx系列也進入了一個冷落期,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見到它的新產品,在K8的基礎上大大提高了它的內存性能,這一時期像phenom(羿龍) 64,Athlon XP,Opteron(皓龍),在這里說一下Opteron它沿用了AMD的創新架構,這一架構能提供基于x86的32位和64位計算的架構,皓龍系列的衍生物有12核心皓龍6100,16核心皓龍6282等。
皓龍6100系列皓龍6282在這里我還是想說一下,之前我一直在以歷史性時刻作為節點,忽略了一些畢竟重要的CPU。時間到了2007年,Intel公司的主流CPU可分為四種,奔騰、至強、賽揚、酷睿,在這里面最早出現的是奔騰系列,之前我們也有說到,至強和賽揚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時間節點基本就是1998年Pentium 3時代,到了2000年后才有了酷睿系列,而酷睿系列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i3-****,i5-****,i7-****,i9-****,很多商家連問都不問就告訴你買酷睿系列,實際上這樣是沒道理的,同樣是Intel家的產品,其他三個系列性能也不一定會比酷睿系列的遜,而且它的價格肯定是比那些便宜的,只不過酷睿發展到今天它很出名,而且最高性能產品i9-9900k已經達到了逆天的境界,所以商家大多告訴你買酷睿系列。
Intel i9-9900k很多人都以為,酷睿的發展順序應該是從小數到大數,但實際上并非如此,最先誕生的是i7系列,2008年,Intel推出了i7 920它取代了酷睿二代的地位,成為一個十分強大的存在。但是后來人們還是認為它的價格過高,2009年酷睿i5系列也隨之誕生,為更多的人提供了便宜又高性能的CPU。隨后,Intel又推出了i3系列,它是i5系列的精簡版,性能也只是稍遜一點,現在一直發展到現在,在于AMD做斗爭。
酷睿i7-920AMD方面也不甘落后,AMD新推出的銳龍處理器相當強悍。有 Ryzen 3、Ryzen 5、Ryzen 7 三個系列,例如Ryzen 5 2600X其性能遠超于i5-9400f,而Ryzen 7 2700X也一度挑戰i9系列的存在。
回過頭來看看,從1947年被發明的第一個晶體管,到現在接近逆天的Ryzen7和corei9,怎么看都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現實。別急,根據摩爾定律,每十八個月晶體管的密度會翻一倍,未來怎么樣我們仍然難以想象,只能期待不可思議的明天。下一個歷史性時刻會在什么時候發生。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1971旗舰cpu intel_CPU的历史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kyeye linux qt,ARM仿
- 下一篇: linux刻录win10u盘_手把手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