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笔下的数学与数学家
電影《心靈捕手》海報
有關物理學家或化學家的文學作品不少,因為物理或化學研究的東西有很多實用性,比較容易在生活中找到聯系。與此相反,有關數學家的文學作品卻非常少。
一方面因為數學的東西太抽象,不太容易被大眾接受。另一方面大眾心目中的數學家都有怪癖,不好寫。
然而,正常的東西寫多了就沒有了新意,不正常的怪癖反倒變得更有吸引力。于是,被夸大了的怪僻數學家就有了市場。
好萊塢有關數學家的兩部大片都是走的這條怪僻路子。《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干脆就是寫一個精神病,雖然是寫數學家,其實沒有多少數學內容。另一部電影《Good Will Hunting》(中文譯名《心靈捕手》),寫數學家的,而且有不少數學內容,可以評一評。
《心靈捕手》講的是一個具有超級數學天才的MIT(麻省理工學院)清潔工的離奇故事。清潔工小伙子沒有受過什么高等教育,卻可以在掃地之余,在黑板上隨便畫畫就解決了第一流數學家幾年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是在餐紙上胡亂涂兩筆就得出了女朋友(哈佛大學學生)有機化學考試題的答案。故事編得很離奇,很討觀眾的喜愛,票房結果還不錯。但影片對數學的描述,以及對一個獲過菲爾茲(Fields)獎的數學家的處理讓我很不舒服。
菲爾茲獎相當于數學界的諾貝爾獎。據說諾貝爾的女朋友被一個大數學家拐走了,他恨透了那個數學家。牽連下來,禍及無辜,在他設獎的時候就沒有設數學獎。菲爾茲獎彌補了這個空缺。但因為它每四年才頒發一次,而且只頒發給研究結果出在四十歲以下的年輕數學家,相對于每年都有的諾貝爾獎來說,獲得的難度要大許多。
得菲爾茲獎的人都是當今數學界的領袖人物。而《心靈捕手》里這個清潔工把一個得了菲爾茲獎的麻省理工教授當垃圾一樣,揮來呼去,當小孩一樣來教訓。甚至有一個鏡頭是這個菲爾茲獎得主跪在地上去搶救一張被清潔工有意燒掉的寫有數學證明的紙條。這也太過分了點,弄得我們這些搞數學的一點尊嚴都沒有了。
電影《心靈捕手》用愛因斯坦、納瑪努賈(Ramanujam)來比喻這個清潔工,意思是說他與他們是一個數量級的,而且都有相同的背景。也就是說都是從默默無聞一下跳到科學前沿。但我們知道,從瑞士專利局出來的愛因斯坦,并沒有對波爾、海森堡這些人不尊重。從印度來到英國的納瑪努賈對發現他的大數學家哈代(Hardy)也是尊敬有加,并沒有象《心靈捕手》里的清潔工一樣把一個第一流數學家當垃圾。
順便扯點題外話。愛因斯坦大家都知道,但知道納瑪努賈的人也許不多。納瑪努賈是數學史上的奇才。他的數學可以說都是自學的。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卻對現代數學有著驚人的洞察力。他解決了一系列超難度的數論問題,而且為后人開創了許多新的方向。我的印度朋友告訴我,納瑪努賈在印度是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最近讀一篇關于老納的傳記,才知道他不是一般的呆。因為專注數學,他對其它課完全不重視,竟然到了多門不及格而畢不了業的地步。因為他是天才,別人又給他一次機會,他竟然還是畢不了業。沒有學位,找不到工作,后來混到飯都吃不飽的地步。他給許多人寫信,其中一封寫給當時的大數論家哈代,里面列了一大堆等式和方程,都是他發現的“定理”。但信中沒有證明。哈代回信讓他補上證明。老納回信說:“我如果在信里寫下我的思路你肯定看不懂。我想要告訴你,請用你的傳統證明方法驗證我給你的這些公式。如果這些公式是對的,這說明我的方法是有根據的。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象你這樣的知名學者承認我是有價值的。我現在幾乎餓得半死。有了你的承認,我就可以在這里搞到一些錢……”。可見他還不是完全呆,知道給自己找路。
納瑪努賈對數字有特別的敏感。據說在他生病住院的時候,哈代去看他。進門就說,我今天來時坐的車,車牌號是1729。這真是一個最乏味的數,找不到一個有趣的性質。誰知納瑪努賈卻說,你完全說錯了,我的朋友。1729這個數真是太有意思了。它是第一個可以用兩種不同方式寫成兩個數的立方和的數(123+13或93+103)。
再回頭來接著談這部電影。《心靈捕手》的問題不光表現在清潔工的行為方面。從技術上,也就是從數學上來說,這樣的數學天才也是不可能存在的。電影里說,清潔工看見數學、化學問題就象莫扎特看見鋼琴上的鍵盤,感覺自然就來了。這真是亂彈琴。需知道,音樂可以憑感覺,而以邏輯思維為依據的數學是不可以單憑感覺的。現代數學發展到今天,各種概念與理論都包含很深的思想,已經不可能僅憑一點感覺就走到第一線。也許有人會說,難到不可以突然冒出一個天才,摒棄一切現有概念,憑感覺創造出一套他自已的體系來解決現有問題嗎?我說不可能。不管是什么體系,要解決現有問題,至少要看懂是什么問題。現代數學上的絕大多數前沿問題,單單是看懂題目就需要許多專業訓練,而不可能憑感覺得到。比如現在數學界的第一大問題“黎曼猜想”,單是要把這個猜想講清楚,就需要很多“感覺”不到的知識。當然,對好萊塢的東西也不能要求太高。他們關心的只是賣座。我只是覺得他們這樣平庸化數學比較容易讓公眾對數學及數學家的認識更加扭曲。
電影或者小說要寫數學家,當然是好事。但是他們常常為了討好觀眾而人為地夸大或扭曲一些事實,以至于一般公眾心目中的數學家形象都有一些扭曲。因為徐遲寫的陳景潤,這種扭曲在中國尤甚。大家認為數學家都是不食人間煙火、行為怪僻的人。似乎大學數學系的人都要修一門“怪癖課”。如果有誰表現正常,就會有人感到驚訝。常常有這種情況,新認識的朋友對我的最大恭維居然是:“你看起來簡直不像學數學的。”聽到這種恭維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學了一輩子數學,居然還沒有學像。
本文摘自:《數學文化》雜志第1卷第2期
作者簡介:萬精油,本科畢業于四川大學數學系,是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碩士、美國馬里蘭大學數學博士。
算法數學之美微信公眾號歡迎賜稿
稿件涉及數學、物理、算法、計算機、編程等相關領域。
稿件一經采用,我們將奉上稿酬。
投稿郵箱:math_alg@163.com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作家笔下的数学与数学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blockly自定义中文出问题_[Blo
- 下一篇: html加上百度统计,vue单页面应用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