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警这个方法让汽车提前“助跑”,路口通行效率提10%
設有待行區的路口,許多司機朋友有“二次起步”的經驗,可否設法一次通過呢?
上海民警王潤達發明了一種新方法:在不改動路口原來紅綠燈時長的前提下,微調進入待行區的提示信號,“讓待行汽車像“接球人”一樣,跑到停止線時正好綠燈亮起,接到“球”的汽車一次啟動過路口。
經徐匯警方試點測試,這套新型通過法在滬閔路柳州路口、滬閔路桂林路口將交通效率提升10%,目前徐匯警方正計劃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2018年11月,29歲的王潤達也因這一發明獲得公安部頒發的個人一等功,被網友稱為魔都的“綠燈俠”。
上海徐匯交警王潤達。徐匯警方供圖
?“開腦洞”:把待行區變成助跑區域?
信號燈亮,啟動汽車駛入待行區,剎車;信號燈又亮,再次啟動并通過路口。這是許多司機通過待行區的經驗。徐匯交警王潤達的一次“腦洞大開”,讓一次啟停待行區有了可能。
王潤達回憶,2018年9月,恰逢世界人工智能峰會在徐匯濱江舉行,他增援至龍騰大道東安路路口。由于實行交通管制,他執勤的路口較以往更擁堵。
“這個路口沒劃待行區,但為了提高通行效率,我就人為引導車輛進入可作為待行區的區域。”王潤達告訴記者,有一次,一名駕駛員在等紅燈時搖下車窗向他問路,耽擱了幾秒鐘,當他引導對方駛入待行區域時,路口正好跳成綠燈,該司機不需再停車就駛過了路口,后續車輛也更快通過。
這個細節一下子引起王潤達的興趣。他稱,“當時我就想,在直行有待行區的路口,如果車輛都像這樣不需要二次起步,通行效率或許可以提升”。
他結合自己踢足球的經驗聯想。“球員在傳球時,一般要根據目標球員的跑動路線留出一定提前量,講究球到人到,提升傳接效率。我就想,能不能也把待行區作為汽車的助跑距離,實現車到燈到,駕駛員只停一次車就過紅燈。”王潤達說。
換句話說,王潤達把待行區車輛比作“接球人”,車往前跑,指示牌則比作“傳球人”,綠燈比作“球”。當汽車進入待行區后,馬上跑到停止線時,“球”傳到了,綠燈亮起,汽車就可以一次通過,待行區反倒變成了“助跑”區域。
王潤達說,他進一步了解發現,實現這個設想的成本很低,因為不需要改變路口紅綠燈時長,調整進入待行區的提示信號非常便捷。
王潤達在路口執勤
?新通行法:路口通行能力提升10%?
王潤達的這一想法獲得了徐匯公安分局及上海交警總隊的大力支持,先是警組里幾位同事自告奮勇作為駕駛員,開車上路實測。
幾個主要路口測試發現:如果將車輛以怠速通過待行區時間作為綠燈倒數時間,基本可以做到一次啟停,相比原來早早地停在待行區停止線等信號燈再起步,能夠提升道路整體的通行效率。
王潤達在路口執勤
“接著交警支隊領導幫我們找到了勤務路設大隊,我們開始研討出一次啟停待行區的具體構想。”王潤達說,同時,徐匯警方又聯系到同濟大學交通規劃設計院,希望院方精確論證“王潤達通過法”的相關數據。
同濟大學交通規劃設計院研究人員尤齊淵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們為此采集了大量交通數據展開測算,發現王潤達的通行法確實增加了路口通行能力,“相當于一個綠燈周期內,能多‘搶’三四秒,這就減少了車輛排隊的積壓。”
在眾人的努力下,“王潤達通過法”在滬閔路柳州路路口正式投入使用。它到底提高了多少的通行效率呢?
徐匯警方介紹,改造前,滬閔路柳州路路口晚高峰期間,東西向直行車道一個綠燈的時間可以通行196輛車,改造后,則可以通行210輛,多了整整14輛,早晚高峰時間比原來縮短了二十多分鐘,路口整體通行效能提升10%。
如今,“王潤達通過法”已在滬閔路柳州路、滬閔路桂林路兩個路口投入使用。據記者了解,徐匯交警支隊正計劃把“王潤達通過法”在20多個具備條件的主干路口進行試點,如果效果理想,將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
2018年11月,憑借這一發明,被網友稱為“綠燈俠”的王潤達獲得公安部頒發的個人一等功。
————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 Gemini
微信公眾號“算法數學之美”,由算法與數學之美團隊打造的另一個公眾號,歡迎大家掃碼關注!
更多精彩:
?如何向5歲小孩解釋什么是支持向量機(SVM)?
?自然底數e的意義是什么?
?費馬大定理,集驚險與武俠于一體
?簡單的解釋,讓你秒懂“最優化” 問題
?一分鐘看懂一維空間到十維空間
??本科、碩士和博士到底有什么區別?
?小波變換通俗解釋
?微積分必背公式
?影響計算機算法世界的十位大師
?數據挖掘之七種常用的方法
算法數學之美微信公眾號歡迎賜稿
稿件涉及數學、物理、算法、計算機、編程等相關領域,經采用我們將奉上稿酬。
投稿郵箱:math_alg@163.com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上海民警这个方法让汽车提前“助跑”,路口通行效率提10%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60小时打通Python任督二脉
- 下一篇: 22岁印度大学生获谷歌天价offer,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