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院士的4个正确决定,成功扭转疫情!建议人人都该知道
鐘南山,84歲再戰防疫最前線;李蘭娟,年過古稀仍奔波一線;王辰,SARS之后再抗疫情;張伯禮,大年初三就奔赴武漢......他們,是院士,也是戰士!
這些院士,對于這次疫情來說,足可用“功德無量、力挽狂瀾”來形容,當國難來臨的時候,他們就是民族的脊梁,百姓的主心骨!
▲從左到右分別是:鐘南山、李蘭娟、王辰、張伯禮。
鐘南山:武漢有人傳人現象
2020年1月18日晚,臘月二十四,鐘南山趕到了人山人海的廣州高鐵站。
他走得非常匆忙,羽絨服都沒有帶,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裝。接到請他緊急趕到武漢的通知,他就感覺此行不同尋常。
這一天,武漢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增加到了59例。這種原因不明的病出現在新聞中,給這個漫長的暖冬帶來一絲隱憂與不安。但人們不以為意,南來北往的人流正在向著家的方向聚集。
鐘南山這張打盹的照片后來迅速在網上傳開。照片里,乘客都在低頭看手機,他幾乎是唯一的老年人。
4個多小時后,他在深夜時分抵達武漢。他實地調查研究,今天與昨天、昨天與前天,情況都在變化,兩天內確診了139例,出現了人傳人的情況,還有醫務人員被感染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
歷史似乎在重復,他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又出現了。當年央視王志的《面對面》新聞節目,鐘南山面對觀眾說出了真相。同樣是央視,白巖松的《新聞1+1》節目,他再一次說出了真相,鄭重公布:“現在可以說,肯定的,有人傳人現象。”
此言一出,驚醒了國人,人們匆忙的腳步停了下來,迎大年的節奏打亂了。
1月20日下午,他答新華社記者問,提出了對武漢防控的主張,即武漢減少輸出,要對火車站、機場等口岸實行嚴格的檢測措施,首先是測體溫,有癥狀特別是體溫不正常的須強制隔離;除非極為重要的事情,外地人一般不要去武漢。
他提醒疫情預防和控制最有效的辦法是早發現、早診斷,還有治療、隔離。對已經診斷,或者將要確診的病人要進行有效的隔離,這是極為重要的!目前沒有特效藥,戴口罩很重要……
▲“敢言敢醫”四個大字掛在鐘南山辦公室最為醒目的位置。
鐘家墻壁上掛著一幅字:“敢醫敢言”。這是四年前別人送他的,四個字道出了屋主人的風骨。敢醫敢言是他的天性,是“一個人要說真話,做實事”的鐘南山用一生踐行的家風。
中國有個鐘南山,這將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李蘭娟:疫情已經刻不容緩,武漢必須封城
1月19日,鐘南山赴武漢考察疫情的照片刷了屏。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他的身旁有一位女專家的身影,她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李蘭娟。
早在1月18日,就與鐘南山院士等6位專家前往武漢。掌握疫情第一手資料后,1月22日,她向國家建議:武漢必須封城!
第二天,即1月23日,國家就采取了這一措施:從1月23日10時起,武漢市和周邊的鄂州市、仙桃市、潛江市、黃岡市、荊門市等相續宣布暫停運營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時關閉機場、火車站、高速公路等離開通道,嚴防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
現在想一想,如果再遲幾天封城,春運高峰時期和春節雙重因素組合,其后果也是難以想象的。
▲73歲李蘭娟院士在抗疫一線。
曾有記者向李蘭娟提出三個問題:
1.李蘭娟:“對一個醫生來說,幸福就是看著一個個患者恢復健康。”
2.李蘭娟:“嚴謹求實,開拓創新,勇攀高峰。”
3.李蘭娟:“不斷攻克科學難題,救死扶傷造福人民。”
王辰:建“方艙醫院”,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當時,武漢的形勢嚴峻,大批的患者沒有能夠及時的收入到醫院來,而在家里居住不僅會增加家庭感染的風險,還會造成更進一步的社區感染。
2月1日,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抵達武漢,在研究了武漢的情況之后,王辰認為,破題的關鍵在于將已經診斷的病例收治到醫院中,進行集中收治和隔離。目前對于輕癥患者的收治力度是不夠的,有限的床位主要用于收治危重癥和重癥患者,大量的輕癥患者未被收治的情況是存在的。
對于建立方艙醫院,新華社稱之為“關鍵時刻關鍵之舉”。
之所以提出方艙醫院,王辰說:“我們要想辦法擴充收治容量,前期采用了建設定點醫院的辦法,但是容量十分有限。方艙醫院可以重點用于收治、確診輕癥的患者。這樣的患者,既能得到醫療的照顧,又能夠跟家庭和社會隔離開,這是解決現在大量的患者在社會上造成傳染的重要的舉措,應當說是一個關鍵性的舉措,把病人收進來。”
王辰還說了一句“大實話”:“前一段對傳染源的控制不力,是社會和專業干預不夠。”
方艙醫院可以被看作是“諾亞方舟”上的一個“艙位”,是用最小的社會資源,最簡單的場所的改動,能夠最快地達到擴大收治容量的目的。“這個是目前解決問題的非至善之法,但是沒有比他更善的辦法的時候,這個辦法就變得可取了,是解決收治的這樣一個主要矛盾的現實之策。”
就在2月2日王辰提議后,2月3日開建“方艙醫院”,很快便增加了4000多張床位。
張伯禮:最早提出中西醫結合,指明了治療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在危急時刻,有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率團出征,向著武漢,逆行……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張伯禮。在沒有針對性的藥物和疫苗之時,他推動中醫藥盡早參與病人救治,展開研究。
那時候武漢的形勢非常復雜,總結起來就是三個字——分不清。患者和非患者混在一起,發熱的、留觀的、密接的、疑似的,這四類人都應該是被隔離的,但都沒有隔離,也沒條件隔離,確診病例都住不了院,一床難求,防控形勢嚴峻危急。
1月27日晚上開會,張伯禮提出建議,根據病情進行分層分類管理,集中隔離,對隔離人員普遍使用中藥。中央指導組采納了這個意見,果斷把‘四類人’分開。”
在一次次臨床診察和研究中,張伯禮發現中藥在減輕發熱癥狀、控制病情進展、減少激素用量、減輕并發癥等方面均有療效。
他建議:輕中癥患者中藥湯劑個體化治療,重癥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一切,都要以病人受益最大為原則!“我提出中醫進方艙,并可由中醫承包方艙治療。中央指導組同意,很快籌建了江夏方艙醫院。現在各方艙已經普遍使用中藥了。”
4位院士的4個正確決定,足以用“力挽狂瀾”形容;而4位院士也足以用“民族脊梁”形容!他們都是逆行者,他們都是我們家園的保衛者!
編輯?∑Gemini
來源:德先生
文章推薦
?數學家探索兩個幾何世界之間的鏡像鏈接
?數學天才帕吉特:他有如電影般的人生際遇
?世界上最奇怪的數學天才,被獎勵100萬卻拒領,寧愿過得像乞丐
?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學習本身就是一門學問
?如果沒有數學,我們如何測量
?數學的真相:物理時空的數字模型還是現實本身?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4位院士的4个正确决定,成功扭转疫情!建议人人都该知道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爱因斯坦诞辰140周年:带你走近一个真实
- 下一篇: 冲击双一流:燕山大学到底实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