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宏院士:步入软件定义的时代
本文是中國科學院梅宏院士為《企業軟件化》一書寫的推薦序言,分析了“軟件定義”的技術內涵及其帶來的軟件“基礎設施化”,闡述了“軟件定義”產生的背景、發展現狀以及未來展望。
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及其應用飛速發展,已經廣泛覆蓋并深入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地,近十年來,以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信息技術應用進入跨界融合的繁榮期,開始呈現出“網構化、泛在化、智能化”的新趨勢,并不斷催生新平臺、新模式和新思維。
可以說,在某種意義上,信息技術及其深度應用已經推動人類社會步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對這樣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去考察和認知。例如,從基礎設施視角,可視為是以互聯網為核心主干,移動網、廣電網、物聯網等多種網絡融合形成新型泛在化基礎設施,并支撐規模化跨界創新應用服務模式為特征的“互聯網+”時代;從計算模式視角,可視為是以支持計算、存儲、網絡、數據、應用等資源的集約式管理和服務化使用為特征的云計算時代;從信息資源視角,則可視為是將數據作為新型戰略資源并以數據的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為特征的大數據時代;從信息應用視角,則可視為是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支持感知、認知到決策為特征的智能化時代。
然而,如果從使能技術的視角看,軟件技術在信息技術中則始終處于“靈魂”地位,所有新的信息技術應用、平臺和服務模式,均離不開軟件技術作為基礎支撐;更為重要的是,在數字經濟時代,軟件技術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僅引領信息技術產業的變革,在很多傳統領域(如汽車、能源、制造、零售等)中的存在比重和重要性也在不斷加大,在支持這些傳統領域產業結構升級換代甚至顛覆式創新的過程中起到核心關鍵作用,并進一步加速重構了全球分工體系和競爭格局。特別地,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標志,德國的“工業4.0”和美國的“工業互聯網”,以及我國的“制造強國戰略”,均將軟件技術作為發展重點。無所不在的軟件,正在走出信息世界的范疇,開始深度滲透到物理世界和人類社會,全面發揮“賦能、賦值、賦智”的重要作用,甚至開始扮演著重新定義整個世界圖景的重要角色。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軟件定義一切”的時代!?
“軟件定義一切”已然成為一種客觀需求,并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其主要體現形式將是軟件“基礎設施化”。這不僅是因為在數字經濟時代,人類社會經濟活動高度依賴信息基礎設施,而軟件是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構成成分;另一方面,軟件也將“重新定義”傳統物理世界基礎設施和社會經濟基礎設施,對人類社會的運行甚至人類文明的進步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該如何理解“軟件定義”的技術內涵及其帶來的軟件“基礎設施化”?“軟件定義”產生的背景,現在處于什么階段,未來又將如何發展?本文嘗試作一些解讀。
1、無所不在的軟件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梅宏院士:步入软件定义的时代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数学发展重在人才,丘成桐鼓励年轻学子“无
- 下一篇: AI算法连载07:统计之支持向量机模型